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牌樓在古建築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牌樓在古建築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日期:2016/12/15 1:27:21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一種有柱門形構築物,一般較高大。舊時牌樓主要有木、石、木石、磚木、琉璃幾種,多設於要道口。牌樓曾作為多屆世博會中國館的門面建築,吸引了世人的視線。
    牌樓是北京古城的獨特景觀,又是中國特有的建築藝術和文化載體。北京現存明清時期的牌樓有65座,其中有琉璃磚牌樓6座、木牌樓42座、石牌樓17座。現存街道上的牌樓僅有6座,即國子監街上的4座牌樓。在老北京的街道上,曾橫亘著不少牌樓,最著名、最典型的有東單牌樓、西單牌樓,東四牌樓、西四牌樓。
    牌樓也叫牌坊,最早見於周朝,最初用於旌表節孝的紀念物,後來在園林、寺觀、宮苑、陵墓和街道均有建造,北京是中國牌樓最多的城市。其實牌坊與牌樓是有顯著。區別的,牌坊沒有“樓”的構造,即沒有斗拱和屋頂,而牌樓有屋頂,它有更大的烘托氣氛。但是由於它們都是我國古代用於表彰、紀念、裝飾、標識和導向的一種建築物。一般來說,牌樓不外乎是:作為裝飾性建築;增加主體建築的氣勢;表彰、紀念某人或某事;作為街巷區域的分界標志等。
    從形式上分,牌樓只有兩類。一類叫"沖天式",也叫"柱出頭"式。顧名思義,這類牌樓的間柱是高出明樓樓頂的。另一類是"不出頭"式。這類牌樓的最高峰是明樓的正脊。牌樓由這麼幾部分組成第一個叫做基座。這牌樓往那兒一立,它就不能倒,它得有座。
    黃琉璃瓦牌樓檔次最高。上邊是三個樓,下邊還有四個樓,我們稱這樣的牌樓為“七樓三開間四柱,七樓的牌樓”。有七個樓,最高的是九個樓。第一類是木牌樓。這類牌樓數最多,基礎以下(地下部分)用柏木樁(現代用水泥澆鑄),稱地丁。基礎以上各根柱子的下部用"夾桿石"包住,外面再束以鐵箍。第二類是琉璃牌樓。這類牌樓多用於佛寺建築群內。經初步調查,北京僅有三間四柱七樓的一種。它的結構是,在石基礎上築砌6~8尺的磚壁,壁內安喇叭柱、萬年枋為骨架。磚壁上辟圓券門三個,壁下為青、白石須彌座,座上雕刻著各種風格的藝術圖案。第三類是石牌樓。這類牌樓以景園、街道、陵墓前為多。從結構上看繁簡不石牌樓,有的極簡單,只有一間二柱,無明樓。復雜的有五間六柱十一樓者。第五類是彩牌樓。這是一種臨時性的裝飾物,多用於大會、廟市、集市的入口處,會期一過即拆除。一般用杉桿、竹竿、木板搭成。
    北京繁華的正陽門大街(也稱前門大街)上,曾經矗立著一座北京城最高大、最雄偉的木質結構牌樓正陽門牌樓,俗稱“五牌樓”。國子監街是北京僅存的保留四座牌樓的古建街,牌樓建於明代,為一間二柱三樓,街兩端的牌樓匾額為“成賢街”,街中間的牌樓匾額為“國子監”。

文章來源:曲阜市至聖琉璃瓦廠 http://www.fangguwa.com 轉載請保留!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