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牆磚,城磚,城牆磚規格,古城城牆磚
日期:2016/12/15 1:22:02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阊門北碼頭城牆修復有馬道 城牆磚十裡挑一
名城新聞網訊 今年9月,蘇州古城牆保護修繕工程正式啟動,下面,我們去最先開工修建的阊門北碼頭段城牆看一看。
記者在現場:目前阊門北碼頭段城牆正在緊張施工當中,根據方案修繕,復建和保留的三個原則,我身後完整的老城牆將保留,這一段是新建城牆,每一塊磚頭都是有嚴格要求。
施工人員說,都要挑的,不挑不平的,要看縫的大小要一樣平 ,要十多塊才能挑出一塊的。
阊門北碼頭段古城牆保護修復全長為465米,現場一批長約30厘米、寬約20厘米的青色小塊磚都是從各地收購來的老城磚,目前已有十多萬塊。
施工人員盧林泉說, 這個拉線是為了保持水平,這個石材每一批鋪設的時候,順的方向,三順五順七順一丁,丁的作用主要起到穩固的作用。
阊門北碼頭段古城牆整個城牆底部寬12米,頂部寬約9米,高約8米,到明年10月,這段城牆就將獲得“新生”。
盧林泉說,作為復建段,我們砌個1米高,我們裡邊要覆土,再起1米高,再覆土 ,南側和北側,有兩個馬道,供游客上去休閒游玩。
蘇州新聞記者劉媛媛報道。
騰沖文廟收集到一批騰沖古城城牆磚
騰沖文廟管理所在深入學習落實科學發展觀活動中,把科學發展觀的精神實質落實到具體工作中,在對文廟建築進行修繕及歷史資料收集的同時,還積極深入民間進行調查研究。最近,文廟管理所共收集到騰沖古城城牆磚2000多塊。
騰沖古石城始建於明正統十年(1445)年,歷經風雨侵蝕,戰爭洗禮,城牆進行了多次修復,後毀於1944年的滇西抗戰。抗日戰爭勝利後,殘余倒塌的城牆磚被搬移做它用,這座明代所建的極邊第一城,歷時496年後徹底消失。
此批城牆磚來自騰沖縣畜牧中心,規格為:長34厘米,寬10厘米,高18厘米,大多數磚上無款識,僅發現其中幾塊有“城牆磚”、“官”、“已巳年”印模字樣、陽文,經考證,此批城牆磚為幾次燒制,據查志書載:“當日(石城)建築,取西山堅美之石,迄今數百年,完固如昔,稍有頹塌,隨時補修。”乾隆五十一年三月二十日,《雲南巡撫,雲貴總督劉秉恬,富綱,在給乾隆皇帝的奏折》中對騰越州城垣年久坍塌而進行修補一事記錄相當清楚,此次城牆補修,歷時三年,共用銀一萬二千三百七十九兩九厘。因為是官方出資重修,所以在部分城牆磚上打上“官”字印模,“已巳年”即乾隆五十年(1785年)。據此得知,文廟管理所此次收集的城牆磚為1785年修補城牆時所燒制的。
此批城牆磚數量較多,是該縣收集古城牆磚規模中數量最多的一次,且保存完整。它們記憶著騰沖石城的歷史,極具歷史價值和科考價值,對研究已消失的騰沖石城具有重要作用。
80多塊城牆磚 見證襄樊發展史
湖北襄樊教師李治和潛心收藏記載襄陽古城牆變遷史的牆磚,20多年來,他共收集從唐宋到民國時期襄陽古城牆牆磚80多塊,這些刻滿各時期文字的牆磚見證了襄陽的發展歷程。 從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李治和著手收藏襄陽古城牆牆磚。據李治和介紹, 這些牆磚有的是從建築工地上撿來的,有的是從其他愛好者手中買來的。李治和收集的古城牆磚都刻滿文字,時代不一樣,刻的內容也有所不同,其中唐、宋時期的牆磚上刻的文字不僅清晰,而且內容豐富,每塊磚上清楚記載了修城牆的相關情況。 李治和:我們這三塊磚就是修城牆的人在磚上刻下的保】 湖北襄樊教師李治和潛心收藏記載襄陽古城牆變遷史的牆磚,20多年來,他共收集從唐宋到民國時期襄陽古城牆牆磚80多塊,這些刻滿各時期文字的牆磚見證了襄陽的發展歷程。
從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李治和著手收藏襄陽古城牆牆磚。據李治和介紹, 這些牆磚有的是從建築工地上撿來的,有的是從其他愛好者手中買來的。李治和收集的古城牆磚都刻滿文字,時代不一樣,刻的內容也有所不同,其中唐、宋時期的牆磚上刻的文字不僅清晰,而且內容豐富,每塊磚上清楚記載了修城牆的相關情況。
李治和:"我們這三塊磚就是修城牆的人在磚上刻下的保證書,這保證書的人是不一樣的,這個姓陳,這個姓吳,這個姓王,他們各建了一段城牆以後留下這塊磚,保證這一段城牆的質量。"
李治和說,襄陽古城牆歷史久遠,他計劃收集到一定數量後,作一次展覽,讓人們從小小的城牆磚上了解襄樊乃至中國悠久的歷史。
百余米城牆竟有4個大洞——商丘古城牆磚疑遭人偷
昨天,商丘古城居民趙先生來電:古城東牆上出現幾個洞,估計是有人偷盜古城牆磚所致。
前幾天還完整無缺的城牆,現在卻突然出現了幾個洞。昨天一大早,古城居民趙先生發現此事後,感到非常心痛。
“前天我來這裡散步時城牆還好好的,可今天早晨再來這裡時,發現城牆就成這個樣子了,多讓人痛心啊!”趙先生對記者說,以前城牆也出現過類似情況,但均沒有這次嚴重,估計是有人偷盜古城牆磚而留下的洞。
昨天上午記者在現場看到,被毀的城牆位於商丘古城東門外南側100多米處,在這100多米之內竟有4處洞口。其中最嚴重的一處長2米多、寬1 米多、深約半米,洞口有明顯的撬痕,一旁還有幾塊半截磚頭。看見被毀壞的城牆後,一名男孩爬上洞口(如圖),在裡面還能隨意活動。
“如果是自然風化,絕對不可能那麼快。”據幾名知情者介紹,前幾天這裡的牆面還完好無損。
昨天下午,記者將古城牆被毀一事反饋給睢陽區文物局。該局文物保護辦公室主任陳茂領介紹說,古城牆磚是具有研究價值的文物,每塊磚的價格約10元錢,全是傳統工藝制造。古城牆屬於國家公共財產,任何個人和單位都不得隨意毀壞或占為己有。肆意破壞、偷盜古城牆磚屬於違法行為。
陳茂領說,每年都有古城牆遭破壞的現象,他們也在不斷進行修復。目前,國家已經對商丘古城下撥60萬元的文物保護專項資金,下一步將進行招標,對古城牆(包括被破壞的和自然原因風化的部位)進行徹底整修。
陳茂領表示,他們將對古城文物加大保護力度,但廣大市民也要自覺樹立保護古跡的意識,一旦發現有人搞破壞,要及時撥打文物管理部門電話3069765或110舉報。
城牆磚掉落新聞追蹤:疑為有人惡意破壞
昨天,記者報道了荊州東門古城牆的外環道,掉落了幾十塊城牆磚的事情,幸虧沒有砸到人,只是給過往車輛、行人帶來了不便,但是,風化嚴重的城牆,掉落的城牆磚,給我們亮起了危險的信號。今天,現場的情況如何?文物部門又將如何解決此事呢?
早上9點,記者趕到現場時,只看到一位老大爺在清掃磚渣。二十分鐘後,兩位師傅推著翻斗車走過來。經過三位工人師傅三個小時的清運,我們看到除了地上還有一些糯米漿的痕跡,現場已經基本清理干淨,文物管理處的工作也趕到了現場。據荊州城文物管理處副科長王念文介紹,這可能是人為的。住在附近的熊女士,東門城牆的外環道是她每天的必經之路。她也認為人為破壞的可能性比較大。她稱,不僅看見過,還制止過。
單憑人力,就能推下這麼重的城牆磚嗎?荊州城文物管理處支部委員嚴烽告訴記者,可能也有風化的因素。
對於已經風化嚴重的城牆,文物管理部門將如何消除安全隱患呢?據了解,目前在城牆外環道和城牆上端,共安裝了100多個GPS全球定位儀,但是,由於財力有限,還有部分風化嚴重的城牆,不在定位范圍內。另外,長達11.28公裡的古城牆,只有三人分片進行日常巡查、清理白色垃圾,由於每人負責的范圍很廣,要靠他們排查險情、制止人為破壞者,難度很大。
也有市民提出,在風化嚴重、離人行道近的路段安裝攝像頭,對人為破壞者,有一定的震懾作用。
記者了解到,因為修繕破損嚴重的古城牆需要層層審批,短期內將城牆所有破損處修復難度很大。
南通也有大量的南京城牆磚
前幾日一位老先生向晨報透露城牆磚曾被整船運往上海。昨日,在幾位熱心市民的幫助下,尋找運往上海這批城磚一事有重大進展:記者得到了幾位知情者的名字。只是,這幾位老先生大多已經退休,很難聯系到。另外,城牆專家楊國慶也提供了一個新的線索:南京的城牆磚也曾大量被運往南通。
“南通的這批南京古城牆磚是民國時期拆除滿城時拆下來的磚。”楊國慶先生說,拆城牆其實在民國時期就開始了。在民國4年前後,為了赈濟失去經濟來源的滿族人,拆除了滿城的城垣。當時拆除的城磚,除了用於南京本地之外,還有部分運往外地。其中,有證可尋的是南通,發現了“九江府湖口縣”磚文的磚,顯然不是南通地方所造。當時,由於參議院參政張謇(南通人)通過江蘇巡按使齊耀琳的關系,將拆卸的城磚運往南通。在民國初,人們對城牆的存在價值有一個“拆城”和“保城”之爭。民國定都南京之後,南京城牆已經不具有封建社會都城的性質和象征。當時由於建築急需用磚,以蔣介石為代表的一部分人提出要將城牆“予以拆除,城磚再利用”。蔣介石曾示意拆除太平門至豐潤門一段城牆。但是,此舉受到了徐悲鴻等社會各界人士的多方面阻撓。但是,蔣在1929年3月15日再次以“中央陸軍軍官學校校長”的名義提出拆除城磚用於修建軍校,幸得被及時制止。因此,拆城事態才沒有發展擴大。
這部分運往南通的城牆磚現在何處?到底是不是南京的明代城牆磚?記者今日將專赴南通,尋找流落他鄉的南京古城磚。希望知道60年代中期南京城牆磚賣往上海的一事的讀者盡快與我們聯絡,提供寶貴線索!請撥打熱線。
這幾間老宅,是明城牆磚“制造”
近日,一位市民在經過白下區尚書巷時,偶然發現這裡的幾間老宅竟是用城磚蓋起來的。他在網上貼出了這些城磚的照片,並發出呼吁要保護好每一塊城磚。記者了解到,該網友所說的城磚在文保單位已登記在案,這裡拆遷後,城磚就會被回收走。
二層小樓城磚砌就
白下區大光路附近,幾棟二層小樓顯得格外惹人注意。雖然房子破舊,但走近一看,牆上的磚頭卻跟普通青磚很不一樣。不僅稜角分明,個頭也比較大,每塊牆磚的長度將近40厘米,寬達20厘米,厚度也有10厘米左右,感覺結實得很。“吉安府吉水縣提調官”“九江府提調”……擦干磚上的灰塵,還能看到磚塊上的字,磚上記錄的字跡反映出的是這些城磚的產地。
“這些都是從明城牆上搬過來的。”家住這裡的陳大爺告訴記者,他從小就生活在這裡,這幾棟房子都是20世紀50年代末蓋起來的。當時南京城裡的明城牆要比現在更多,但是人們的文物保護意識不強,大家覺得城牆磚不用也是浪費了,於是就把這些磚頭“變廢為寶”,蓋成了房子。他曾聽人說過,這幾棟房子所使用的城磚是從光華門一帶拆毀城牆後卸下來的。
陳大爺說,五十多年過去,如今的尚書村裡的“原住民”已沒幾家了,房子都租給了外地人,或是用作了門面房。“你看牆上,都是黑乎乎的。”一位市民指著牆上的油污說道。
城牆管理處:一旦拆遷將回收城磚
昨天下午,記者聯系到南京市城牆管理處。“尚書村是一個老城磚較為集中的地區,”城牆保護科主任馬俊表示,好幾年前,就有市民跟他們反映了這一情況,他們組織工作人員到現場勘查後,已將這些城磚登記在案。在過去的幾年裡,尚書村裡有幾棟老房子已被拆掉了,卸下來的城磚已被他們回收到了倉庫裡。假如剩下來的這幾棟房子日後要拆,他們也會將城磚帶走。
馬俊說,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前後,南京的確有不少新蓋的房子都動用了城磚,如今這些房子仍有不少依然保留著。根據相關規定,城磚在文物保護之列。為此,他們有專門的工作人員負責城磚回收工作,這項工作也一直在進行中。“哪裡城牆要修了,這些回收來的城磚就會補充到那裡。”到時這些城磚也算是時隔多年後完璧歸趙了。”
南京老宅以明代城牆磚砌成 官方稱待拆遷後回收
近日,一位市民在經過白下區尚書巷時,偶然發現這裡的幾間老宅竟是用城磚蓋起來的。他在網上貼出了這些城磚的照片,並發出呼吁要保護好每一塊城磚。記者了解到,該網友所說的城磚在文保單位已登記在案,這裡拆遷後,城磚就會被回收走。
二層小樓城磚砌就
白下區大光路附近,幾棟二層小樓顯得格外惹人注意。雖然房子破舊,但走近一看,牆上的磚頭卻跟普通青磚很不一樣。不僅稜角分明,個頭也比較大,每塊牆磚的長度將近40厘米,寬達20厘米,厚度也有10厘米左右,感覺結實得很。“吉安府吉水縣提調官”“九江府提調”……擦干磚上的灰塵,還能看到磚塊上的字,磚上記錄的字跡反映出的是這些城磚的產地。
“這些都是從明城牆上搬過來的。”家住這裡的陳大爺告訴記者,他從小就生活在這裡,這幾棟房子都是20世紀50年代末蓋起來的。當時南京城裡的明城牆要比現在更多,但是人們的文物保護意識不強,大家覺得城牆磚不用也是浪費了,於是就把這些磚頭“變廢為寶”,蓋成了房子。他曾聽人說過,這幾棟房子所使用的城磚是從光華門一帶拆毀城牆後卸下來的。
陳大爺說,五十多年過去,如今的尚書村裡的“原住民”已沒幾家了,房子都租給了外地人,或是用作了門面房。“你看牆上,都是黑乎乎的。”一位市民指著牆上的油污說道。
城牆管理處:一旦拆遷將回收城磚
昨天下午,記者聯系到南京市城牆管理處。“尚書村是一個老城磚較為集中的地區,”城牆保護科主任馬俊表示,好幾年前,就有市民跟他們反映了這一情況,他們組織工作人員到現場勘查後,已將這些城磚登記在案。在過去的幾年裡,尚書村裡有幾棟老房子已被拆掉了,卸下來的城磚已被他們回收到了倉庫裡。假如剩下來的這幾棟房子日後要拆,他們也會將城磚帶走。
馬俊說,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前後,南京的確有不少新蓋的房子都動用了城磚,如今這些房子仍有不少依然保留著。根據相關規定,城磚在文物保護之列。為此,他們有專門的工作人員負責城磚回收工作,這項工作也一直在進行中。“哪裡城牆要修了,這些回收來的城磚就會補充到那裡。”到時這些城磚也算是時隔多年後完璧歸趙了。”
塊塊城牆磚 表我熱愛開封心
百姓獻磚 志願者搬
第二次收集的237塊老磚已運至城牆修復現場
本報訊 記者張文昭 實習生徐振江報道 昨天上午,市文物管理局的收磚車又一次開到了捐磚市民家門口,來自綠色家園青年志願者協會的近30名志願者也隨車前往幫助搬磚。
昨天9時許,當志願者來到黃汴河干休所的孫壽亭老人家裡,孫壽亭還把那些埋藏在地下的老磚給扒出來了。盡管一塊磚就有20多公斤,但志願者們沒一個人叫苦叫累,僅僅半個小時,就把200余塊老磚搬上了車。
緊接著,收磚車又開往了家廟前街,住在此處的王先生把自己最近收集的24塊城牆磚捐獻出來。而住在該街82號的李喜榮老人也把自己家裡的13塊完整的老磚捐獻出來了。據有關專家說,老人捐獻出來的老磚裡有很多銘文磚,很是珍貴。
大家忙忙碌碌一直過了中午。據工作人員統計,此次共收集到老城牆磚237塊。
王建黨 累得滿頭汗
王冠豫 生日有意義
本報訊 記者張文昭 實習生徐振江報道 昨天,在孫壽亭老人家的院子裡,由於堆積在牆角的老磚已經放置了很長時間,磚下面有很多蟲子。綠色家園青年志願者協會的負責人王建黨第一個蹲在了磚堆上,用手把老磚一塊塊翻了出來,再轉遞給身後的志願者,他蹲在磚堆上面一塊塊地找出了近200塊城牆磚,累得滿頭大汗。
昨天是一師附小王冠豫9歲的生日,當得知正趕上第二次搬運城牆磚,王冠豫堅決要求媽媽帶她參加這次青年志願者的搬磚活動。在陽光小學當輔導員的王冠豫的媽媽告訴記者,由於綠色家園青年志願者協會經常來到他們學校幫扶,於是讓王冠豫也加入了青年志願者的隊伍。
增長知識 更愛城牆
本報訊 記者張文昭 見習記者火星 劉楊 實習生郭興華 劉涵哲 張放報道 8月21日,在搬磚現場,市城牆文物保護管理所所長張晔一邊親自動手挑揀一邊向大家講解什麼是銘紋磚以及早期磚和近期磚的差別。青年志願者朱先生告訴記者,聽張所長講了這麼多有關古城牆的知識,他更加熱愛開封古城牆了。
兩名修城牆的工人推車穿過一片坎坷的施工地來到一輛卡車前,費力地向上舉著20多公斤重的磚,另一個人利索地爬上車,在上面接著。搬完了一趟,掉頭推著車一路小跑去運下一趟。就這樣,他們把200多塊城牆磚搬上了卡車。《汴梁晚報》的8名記者、實習生也成為了搬磚志願者隊伍的一部分。
好懸 唐代城牆磚差點扔了
青蓮上街在拆除中發現古磚,正當不識貨的工人准備將其丟棄時,一古董收藏者卻欲高價購買———
本報訊(記者何曉東)昨日,成都東門大橋青蓮上街的舊房拆除後,工地上現出了20多米長、6米多高的一段古老城牆。而就在此前,這些建城牆的古磚還險些被當成建渣處理,幸好一收藏愛好者提示,這段古老的城牆才得以保存。
瓦礫中突現20米古城牆
昨日,只剩下斷壁殘垣的青蓮上街拆遷工地上,一段蒼老的古城牆格外惹人注目,城牆中間部分是用石頭砌成。這些飽經歲月風霜的城牆仿佛正在默默地向人們訴說著昔日熱鬧的場景。負責此段舊房拆除工作的陳中對記者說,古城牆是工人拆除青蓮上街45號大院一孤寡老人的木瓦舊房後發現的。而隨著拆除工作接近尾聲,附近舊房拆除後,又有一堵長達200多米的用古城牆磚砌起的圍牆也顯現出來。而且工人們在拆除舊房的屋基裡,還發現大量的古城牆磚。
記者在未拆除的幾間舊房小院裡看到,下水道、花壇等地方都有長滿青苔的古城牆磚。磚塊是長方形的青磚,每塊重達20公斤,很結實,很多居民取下古城牆磚用作砌圍牆、作屋基的材料。
收藏者欲購買古磚出川
據介紹,由於不識貨,當初搞拆遷的承包商曾准備將這些古城牆磚當成建築渣土,運往郊區一倒了之。陳中告訴記者,近日一位收藏愛好者得知了此處古城牆的消息,便馬上找到了他,並願意以每塊磚0.3元的價格收購拆下來的這批古磚。陳覺得奇怪,便一再追問,後才得知,對方是想將這批古磚運往南京,用於恢復當地的古城牆。陳估算,整個工地上有1萬余塊磚,至少可修一段長百米的古城牆。
收藏者的提示令陳茅塞頓開,他慶幸自己沒來得及把古磚當成建渣倒進垃圾坑。同時,他想,如此有價值的古磚,如果“流落”到外地,那太可惜了。於是,他婉言謝絕了收藏者提出的要求。為了妥善安置好這些古磚,他希望有關部門能盡快為這些古牆磚找個“家”。
文物現場已被保護起來
記者在采訪文物專家後得知,這段古城牆可能是成都現存的較完整一段,是原成都“迎晖門”東城牆的一部分,始建於唐朝以前,在明清時期進行了重建。其價值之大,令人難以估量。
陳中表示,到昨日為止,他沒有接到任何保護城牆和古磚的通知。成都市文管會有關負責人則稱,目前要求開放青蓮上街工地的公司已對城牆采取保護措施。
隨後,記者與負責該路段開發的成都市興蓉投資公司取得了聯系,一位負責人肯定地告訴記者,公司專門強調了對老城牆和古磚保護,“不得動現場的一磚一瓦”。他表示,馬上派人保護現場的城牆和居民院內現存的古磚。這就是古城牆磚。
城牆磚身份確認 多家博物館表示全力保護老城磚
本報日前連續報道了和平區大沽橋頭地塊拆遷過程中發現百年以上老牆磚亟待保護的消息後,受到本市文物保護、拆遷部門及市民的廣泛關注。在此過程中,多位專家及讀者提供重要線索,進一步確認了拆遷中發現的老牆磚系天津衛城牆磚的身份。
同時,和平區海河綜合開發辦公室工程部部長楊鳳岐表示,將派專人負責、全力配合文保部門完成剩余老城磚的取磚工作,目前已在拆遷工地設立簡易圍牆,防止盜竊行為發生。截至發稿,市博物館、老城博物館、市民俗文化館等部門表示將盡最大努力收集老城磚並制作成景觀向市民開放,為後代留下珍貴的文化遺產。
連日來,本報接到許多市民、專家的來電,為證實老城磚的身份提供重要線索。讀者崔瑩向本報提供了一些他在1997年本市南門拓寬改造工程中收藏的天津城牆磚,經比對,濱江道拆遷中發現的老牆磚與崔瑩收藏的城牆磚大小、重量、密度相差無幾,就連磚上殘留的白灰物質也一模一樣。本市文物博物館學會民間收藏專業委員會常務副會長何志華表示,吉林路附近拆遷現場發現的老牆磚就是天津城牆磚,他提供了一篇發表於本報1995年7月22日副刊的文章《天津拆牆人》:作者是著名民俗文化專家張仲,文中明確指出,“天津城牆於1901年被拆,拆城後,實則碎磚墊了城周馬路;整磚少量運去德州,大部由拆城承包人出售,蓋了房屋……吉林路附近有些住宅樓,至今外牆仍可見城磚原狀。”
市政協文史委員會委員張紹祖介紹說,已故城磚研究專家唐石父先生在著作中曾經證實過濱江道地區有大量房屋是用城牆磚所蓋,但是由於磚上沒有字樣記載,所以很難判斷其究竟是明磚還是清磚,張紹祖還提供了城牆磚的其他下落。市文史研究館館員、戲劇博物館首任館長黃殿骐也為證實牆磚身份提供了線索,為如何保護和利用城牆磚提出了寶貴的建議。
真是干什麼吆喝什麼。昨夜翻閒書,說到那個巴菲特逛了一圈長城,連一句中國人民愛聽的好話都沒說,只嘀咕了一句:“要是我能拿到這個工程的磚頭的訂單就好了”。該死的巴菲特對堂堂中華長城之偉大絲毫沒有敬畏之心,倒想到做磚頭的買賣了,生意經已浸透到了骨髓裡。這使得老慕想起那年美國人轟炸南斯拉夫,還炸了我們的大使館,幾乎全國人民都在義憤填膺,一批溫州人卻是准備了十幾車皮的皮衣皮褲,轟炸一停便開入南斯拉夫,讓正愁著沒法過冬的南斯拉夫人著實驚喜了一番,既履行了國際主義義務,又發了一筆可觀的國難財,這也是得了巴菲特的真傳了。
不過,巴菲特要做中國的磚買賣可不是太容易,因為中國有太多的磚瓦廠。從這一點上,我很佩服我下鄉那一片的農民,他們祖祖輩輩住的都是竹木結構的房子,屋牆是竹子編的,這非常環保。竹子可以再生,但用來做磚瓦的泥土卻是無法再生的。不過後來用磚瓦的人越來越多,各個地方對磚的需求量越來越大,村裡農民也開始講究起來,蓋起了磚房。本來縣裡只有一個磚瓦廠,後來幾乎每個公社都有了磚瓦廠。一個磚瓦廠不要多久,就使得一座山坡削去了一半,成了水土流失的大禍害。這些年隨著對國內對古城牆研究的深入,了解到在封建社會大規模的城牆工程建設中,對磚的需求量也是非常驚人的。當時全國供朝廷使用的官窯遍地,而且還是江西居多,據說在江西分宜的蘆塘村一帶就有一百多座古窯。我曾在博物館發現過一塊由我下鄉過的宜豐縣燒制的城牆磚。這時我才知道,這些600多年以前就制作過精致牆磚的老表,自己祖祖輩輩卻沒有住過磚房。當年的“全民燒磚”可謂是熱火朝天,據史料記載,連庵裡尼姑都加入了燒磚的行列,絲毫不遜色於大躍進時期的“全民煉鋼”。
盡管這樣的濫用民力,給老百姓帶來的苦難是深重的,但也給中華文化留下了許多寶貴的財產。這些城磚的工藝、質量的上乘,得以保存至今。其中還有一個現象是我十分震撼的,當年對城牆質量的責任落實是非常之嚴格。城牆磚上的銘文顯示,對負責每塊磚制作的地方長官、鄉村管事一直到造磚人的姓名都刻在磚上,一點都不含糊。譬如,在分宜縣發現的一塊刻有銘文的用於明城牆的大青磚,其上“分宜縣提調官典吏刑初司吏張用韶袁州府提調官通判隋赟司吏任俊”和“總甲陳文彬甲首黃南英小甲中敬存窯匠袁尚造磚人中吝十”清晰可辨。我點了一下,從領導到工匠,一塊磚的相關責任人就有七人,有點差池恐怕誰也跑不掉。據專家介紹,當時一塊磚頭造出來到砌到牆上有五六道檢驗關,如由兩名士兵抱磚相擊,城磚不脫皮不破碎,方為合格。一旦不合格磚塊超過規定比例,就要嚴懲銘文中記錄的有關提調官及各環節中的具體責任人,重者甚至被處死。這些人的大名留在城牆上,由歲月檢驗,城牆垮了遺臭萬年;城牆立著流芳百世。這一招夠狠的也夠絕的,我們現在的責任制恐怕就學不了這一點。所以,巴菲特如果真的拿到了這份訂單,要把活兒干好還不是那麼容易的。稍微有點疏忽,不是輸掉幾個股票錢的事兒,那是要被皇上砍頭的。
南京一老廠房內發現上萬塊600年前明朝城牆磚
南京8月22日電(申冉)今天下午,南京市城牆管理處處長楊孝華就近日南京市一處即將拆遷的老廠房內數萬塊600年歷史明城磚的保護工作做了回應。他確認,這些明城磚已經登記入城牆磚保護冊內,並受到嚴格監控,一旦拆遷工作開始,該處工作人員將會協同拆遷工人一起,將拆下的城磚全部收集歸入城牆管理處。
近日,原南京第一棉紡廠拆遷在即,在其50年代建成的老廠房內發現上萬塊600年的明朝城牆磚,這些稀有城磚何去何從引起不少周邊市民關注。該廠位於南京集慶門附近,據實地調查,廠區的圍牆和部分廠房都是用極大且規整的青磚所砌,這些青磚上刻有“寧國府提調官同知……安慶府提調……”等字樣。據城牆管理處工作人員鑒定,這些青磚為明代城磚,主要來自安徽和江西等地的磚窯。
據估算,整個廠區可能有上萬這樣的明城磚。據周圍老街坊介紹,這個老廠就在南京城牆旁邊,50年代末建廠時期拆了旁邊的部分城牆,如今在廠區牆體內發現如此之多的明城磚也是很自然的事,“這些幾百年的老城磚比現在的紅磚都結實,估計就利用起來砌廠房了。”
據南京城垣博物館城垣研究專家楊國慶介紹,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由於文保意識薄弱,城牆周邊城區的不少市民和企業習慣拆出城牆磚來砌蓋房屋、圍牆甚至鋪墊路面,“走在南京市區城南的老城區,經常會發現一些普通民居以這些600年歷史的青磚所砌就,成為南京作為古城的獨特風景。”
楊孝華在采訪中介紹,根據該處2010年的走訪,現在能夠用肉眼看見、並登記在冊的流落於民間建築的明城磚約有一百萬余塊,據推測隱蔽於建築內部和地下的明城磚恐怕還要多。
“從80年代開始,30年間我們已經陸續從一些拆遷老房中收回明城磚約700多萬塊。但是近年來能夠收回的明城磚越來越少,一方面由於南京城內的老房子拆遷越來越少;另外一方面,不少使用了明城磚的民國老建築被列入文保單位不能再動。”
現在,明城磚的回收成了南京市城牆管理處的重要工作之一:該處對於已經登記入冊的使用了明城磚的建築實行監控,一旦決定拆遷就立刻前往收集,“廠房拆遷中拆下的每一塊明城磚都會收歸城牆管理處保存,之後將用於破損明城牆的修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