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香格裡拉古城居民:老祖宗留下的都燒沒了
日期:2016/12/15 1:20:07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解說:
消防通道狹窄,救護設施簡陋,一個著名的旅游勝地,一場大火又燒出了一堆問題。
古城商戶:
全部都在裡面,一樣都拿不出來。
解說:
消防官員早就發文提醒,古城居民也不斷有所反應,但這場火災能避免嗎?
聲音來源:雲南省公安消防總隊總工程師 楊瑞新:
在恢復重建中,把公共消防設施給予完善。
解說:
大火損失一座古城讓大家惋惜,《新聞1+1》今日關注古城大火,究竟該從哪兒滅起?
主持人 董倩:
晚上好,歡迎您收看正在直播的《新聞1+1》。
新年伊始又一座古城著火了,這些年我們總是能夠看到在不同的地方的古城古鎮著火的新聞,我們總是期望著這一次著火,能夠給其他的古城鎮提一個大大的醒,但是事情的不幸就在於,當我們把曾經著過火的古城鎮的這種事情匯集起來加以分析,你就會發現著火的原因居然高度的一致,而且消防的難度也別無二致。那今天我們就來分析剛剛發生不久的在香格裡拉古城發生的火災。
解說:
今天下午雲南香格裡拉獨克宗古城火災的初步調查結果對外公布。
香格裡拉縣常務副縣長 劉秋生:
初步認定起火原因是如意客棧的經營人唐英,她是上海人,女性41歲。因為用電不慎導致窗簾起火,引起了火災。
解說:
今天當地政府也公布了此次火災最新的損失情況。
劉秋生:
初步核實,受災總戶數達到246戶,受災戶房屋燒毀343棟,到目前為止轉移受災群眾2600余人。
解說:
今天已經是火災過後的第三天,古城裡政府工作人員在挨家挨戶的統計財產損失,戰士們則在幫助部門居民轉移火災中遺留的物品,對於那些家園被燒毀的居民來說一切已經沒法改變,看著這些殘垣斷壁,大家很難相信眼前的一切。
聲音來源:雲南香格裡獨克宗古城居民 卓瑪央宗:
老祖宗留下來的什麼都沒了,當時他們出幾百萬的高價我都沒捨得賣,就為了留份家業,我們的生活也就靠這點房租,現在什麼都沒了,真的是太可惜了,真的是太心痛了。
解說:
卓瑪央宗家的老宅始建於清朝康熙年間,是獨克宗古城的重點保護民居,占地面積近700平方米,原本有三層都是土木結構,這把火帶來的損失真是難以估算。
電話采訪
雲南香格裡拉獨克宗古城居民 卓瑪央宗:
像藏經堂裡邊擺設的唐卡,還有那些經堂裡面整套的東西,還有外面藏式的火塘上面架的銅器的三角,那些都是老祖宗遺留下來的東西,我實在無法用現在的市場價格來估計我的這些東西值多少,包括我的房屋在內。
解說:
卓瑪央宗說,她是著火當天凌晨三點趕到現場的,心急如焚的卓瑪央宗只能站在附近的廣場上眼睜睜的看著火一點點的燒到了她家,直到把她的家燒成灰燼。
卓瑪央宗:
過去我們這邊古城也是發生過火災,當時燒的是三家,那時候燒的時候,那裡也到不了車,都是靠我們群眾跑上去用盆,用桶打來水,把屋頂上的木頭全部掀開以後,是控制住了火勢。
解說:
這場大火,當地公安、武警、森林武警、預備役官兵等被全部動員參與滅火,然後火情卻難以在短時間內得到控制,由於古城房屋大多以土木結構為主,再加上古城順坡而建,起火點位置在低點,順著坡往上燒,特別容易造成火燒聯營。此外古城街道房屋密集,起火點的方向的小路只能一人通過,大型的消防車和設施都過不去,導致很多設備不能到現場撲火。與此同時,整個古城只有一個消防蓄水池,大概蓄水800噸,只能連續作業十分鐘,水一旦用完需要調水,最近的調水水源的距離長達1.5公裡,在滅火時水也供不上。
董倩:
現在是9點36分,在我們節目直播的同時,在迪慶州的州政府也正在進行一場新聞發布會,那麼我們接下來就連線本台的記者崔晨韬,請他介紹一下相關的情況,崔晨韬。
本台記者 崔晨韬:
主持人您好。
董倩:
請給我們介紹一下相關的此時此刻記者會的情況。
崔晨韬:
好的,那麼這個新聞發布會是剛剛結束,那麼這場新聞發布會是由迪慶州政府主辦的,在新聞發布會上迪慶州公安局的副局長齊曉東表示,目前火災的原因的調查取證工作正在依法按照程序推進,工作有了一定的進展,火災原因一旦查明將第一時間通過指揮部和新聞中心向媒體和社會各界發布,那麼在這場發布會上迪慶州公安部的副局長齊曉東並沒有對今天下午由香格裡拉縣政府召開的發布會上提出的這個火災初步調查原因進行評論。
董倩:
好,非常感謝崔晨韬,那由這位記者的介紹,我們知道現在當地的這種對於火災的調查情況已經進入到了公安的進入階段。那好我們來經過今天下午四點半香格裡拉縣政府公布的信息我們可以知道一些對基本的一些東西,比如說起火點是在哪,起火的原因大家注意是一個客棧用電不慎。換句話說是因為電線線路是這場大火的導火索,那麼火勢蔓延的原因又是什麼呢?我們同樣通過火災當天迪慶州的常務副州長張志軍他說了三條,第一、古城內的建築大多都是土木結構的,風一大然後火就迅速的蔓延。另外這個道路非常狹窄,救火車進不去。第三,由於天寒地凍氣溫極低,所以水壓不足,給撲救帶來極大的苦難,我們來看不管是土木結構,還是到非常狹窄,這兩點恰恰是香格裡拉古城成為月光古城的這樣一個特色,特色不應該成為救火的障礙,咱們再來看第三條天寒地凍,氣溫極低,請問天寒地凍,氣溫極低是今天才發生的嗎?這個氣候和氣溫的現象應該是年年如此,一直要到火災發生才會成為一個給撲救帶來極大困難,應該這也不應該成為一個原因。那麼我們來看一下,在本台記者在采訪中還有這樣的兩個發現,那麼就是關於有一個叫雙消防系統,關於這個系統我們應該給大家做一個解釋,這個月光古城是獨克宗古城是有1000多年的歷史,以前這個城是沒有消防系統的,那麼直到近些年州政府、縣政府才花了巨資,把這個消防系統給建立起來,但是由於種種原因,消防系統只能建立在戶外。那好了,就造成了兩套消防系統,一個是市政消防系統,記者在調查中發現,數量不足,沒有明顯提示,有的甚至被住戶給掩埋了,所以火災最開始發生的時候,沒有發揮作用。另外一套就是古城的消防系統在2012年5月份的竣工,剛才我說的,建設的時候沒有充分的做好保溫的處理,導致臨到用的時候結冰而沒法用。就這樣,古城的兩套的消防系統在關鍵的時候沒有發揮它應該發揮的作用。如果我們順籐摸瓜的話,這個大火的導火索因為客棧的電線,那麼它火勢的蔓延是因為消防栓,那我繼續深究下去的話,這個大火的根源到底又是在哪裡呢?我們繼續關注。
解說:
“古城由於建築耐火等級低、建築布局特殊等原因,消防安全現狀不容樂觀。”這是2012年來自於雲南迪慶消防支隊放火處處長康志紅所寫的一篇名為《淺談香格裡拉獨克宗古城消防安全現狀及對策》文章裡的內容,裡面還提到獨克宗古城每幢建築的屋面相互毗連,既無防火牆,又無防火間距,如果一處起火得不到有效控制,就容易形成火燒連營的局面。如今面對這起因用電不慎而引發的大火,這篇文章在2012年的擔心,今天成了現實,而對於古城裡的居民來說,用電問題他們也一直有擔憂。
雲南香格裡拉獨克宗古城客棧經營者 郎加:
非常的恐怖,(之前)我和我老婆去四方街跳舞的時候,電線就著火了,然後就停電了,老的電線還沒接好,以前老電線電壓不夠,電線以前很細的,現在古城用電越來越多,負荷不夠,我親自看到這些電線就著火了。
解說:
郎加,兩年前從四川甘孜來到獨克宗古城開了一間客棧,事實上一些經營者在很早以前就發現了古城裡老舊的電線問題,他們也向相關部門反應過。
郎加:
差不多五年前我的好朋友,他說這個電線的問題,這些問題香格裡拉那邊90%都是木頭結構的,它最怕這個,然後他好像去了香格裡拉縣政府好像去了三次,但是沒什麼反應。
解說:
知道隱患卻未必就能放緩於未然,除此之外對於一座擁有1300年歷史的木質建築為主的古城,為何從前從未發生過大規模的火災,卻在如今發生了呢?
電話采訪
雲南香格裡拉獨克宗古城居民 扎西·魯茸江參:
原來古鎮居民自己救火的時候,就是哪棟房子著火了,第一時間首先把著火房子周圍的那幾棟房子的房頂給掀了,會在每個房頂上分幾組人,用水澆濕房子,不要著火再擴展過來,水是從古城有口古井,老百姓排著隊然後拿著盆子、桶排著隊接力地往火災運水。
解說:
曾發揮作用的老辦法掀房頂,如今已不能起效,因為在去年9月份迪慶州地震不斷,當地政府考慮到群眾住房安全,發放補貼,鼓勵群眾把屋頂用螞蟥釘加固,屋頂背風是否是此次火勢蔓延的原因,我們不得而知。現如今的香格裡拉已是中國旅游的聖地,在2012年香格裡拉縣接待游客757萬人次,旅游收入70億元,旅游人次和收入均占到全州約四分之三的市場份額,而旅游經濟也給古城的建築帶來了變化。
郎加:
原來古城的空地有很多開客棧的人,全部用老木料重新建起來的房子,比如說以前的房子只有一樓,他們建成二樓,現在建成三樓,一般古城高就是只能建二樓,三樓不能建的。有些人聰明把這個木板加長一點,然後在這個上面,有很多客棧都建了三樓。
解說:
頻繁新建的建築不但使得古城顯得更加擁擠,也破壞了古代原本科學的空間格局。在今天《人民日報》的一片報道中,雲南迪慶藏族自治州,文物管理所所長李剛表示說,獨克宗古城早前並非都是鱗次栉比的房子,建築之間的空間包括放火通道,堆肥料的地方,專門堆柴火的地方等,甚至還有菜地等,這在防火防盜上起到了很大的緩沖作用。以前獨克宗古城臨街的建築都是一層,建築之間形成的層疊式結構有利於救火,而反觀現在的古城建築街巷的古代軀殼和現代使用功能擰巴在一起造成許多不變,甚至是安全隱患。李剛所長還分析說究其原因其背後經濟利益的驅使和城市管理的缺失難辭其咎。
董倩:
如果您注意的話,在剛才的短片中提到了一篇文章,而這篇文章的作者恰恰是雲南迪慶消防支隊的一位專業人士叫康志紅,他寫的一篇文章是2012年的時候就寫了,那麼他在分析古城消防安全的現狀及特點的時候,請大家注意前三條,一個是建築耐火等級低,火災蔓延迅速,建築的特殊的布局導致火災的危險性大,還有就是消防通道,消防設施不能滿足這個要求。請大家看這三條跟剛才我們來分析的,這個州政府所提供的火災的原因是不是高度的一致?那剛才的短片中還提到了當地的居民,那麼當地居民的一些本能的觀察,再加上一些專業人員的精准的分析,為什麼就沒有引起了足夠的重視,接下來我們不妨聽一聽另外一位專業人士,雲南省公安消防總隊,總工程師楊瑞新的解釋。
雲南省公安消防總隊總工程師 楊瑞新:
一個最難的問題就是,比如說房子密度太大,間距太窄,你沒法去拆它,因為尤其是這一類的古城,你說你要拆它,那麼文物部門也好,還是管理部門也好,他從他的管理規定上是不允許我們去做的。你要你要拆掉中間的房子或者什麼的,那麼沒有嚴格的審批程序,我們是根本不可能去拆掉,我們只能在某一個部位我們采取一些防范的措施,增加一些防范的手段,技防人防這樣一塊兒來做才能做得到。
董倩:
讓專業人士一分析,問題不僅沒解決,反而問題來了。你看每個部門似乎都在做著消防,都在做著消防措施,但是為什麼大家在一起的時候這事就擰巴了呢,這是一個問題。另外我們也了解到,原來這個古城做過一次改造,那麼改造的時候在主街區能夠按照國家的規范相隔相隔多少多少米,而且主干道上還都按照國家規定布置了消防栓,但是在下街區裡就做不到了,可見有了這個規劃你不落實也照樣沒用,那古城的消防安全措施要怎麼做我們繼續聽楊工程師的說法。
楊瑞新:
作為古城的消防安全的措施,我覺得應該是從兩個方面來考慮,一個是從長遠的方面來考慮,站在長遠的方面(來說),在開發尤其是把它開發成旅游小鎮的時候,應該有一個合理的規劃,對我們的建築要有一個准確的評估。它能不能開發作為比如經營等場所,要是作為這些場所使用,我們應該怎麼樣配置相應的消防設施,尤其是一些自動的消防設施,這就需要我們從長遠的法規標准來規范它,需要我們從整個古城建設規劃,或者是開發性的規劃來統籌它。
董倩:
古城的特色恰恰又是消防的軟肋,那該怎麼辦,是視而不見長期抱有一種僥幸心理,還是說長痛不如短痛,趕緊把這個問題早早的就解決掉。我們總是說在古城開發還有保護的問題上總是兩難,其實你要想清楚一個這樣的問題,就是旅游的開發的確可以使這個古城迅速在經濟上有氣色,但是心真的不能急。有一句話叫心急如焚,如果說你真的心太急的話,恐怕這樣的一語成谶。那我們剛才一開始就說過了,反復這些年都有古城古鎮被燒這樣的消息,進入我們的視野,但問題是我們在不希望下一個發生的時候,就會發現每一個古城這一次被燒,它既是下一個的前車之鑒,又在重蹈上一個的覆轍,這個問題到底怎麼能夠解決呢?我們繼續關注。
解說:
去年3月11日,雲南麗江古城景區發生了火災,13戶103間建築被燒,去年4月19日湖南鳳凰古城發生火災,整個酒吧被燒毀,去年4月23日雲南大理古城一發染店鋪引發生火災,明火持續一個多小時,火災隱患一直就是古城鎮的威脅。
解說:
既是古城鎮就有文物保護價值,不能拆除,只能防范,消防部門表達的似乎是一種管理上的無奈,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向國家文物局表達的則是另外一種情緒。去年麗江火災後兩三周,世界遺產中心通過郵件質詢國家文物局,要求中國在世界遺產大會上對麗江火災做出解釋報告,而這已經是世界遺產中心連續三年要求雲南麗江做出保護狀況說明。屢次被世界遺產中心追問包括狀況,麗江的古城保護應該引起重視。
播音:
麗江古城內延期的納西族院落,以南澗納西族原居民的蹤影,取而代之的熱鬧的店鋪、餐館和喧鬧的酒吧。
解說:
聯合國世界遺產中心前兩次之所以要求麗江古城就保護狀況進行說明,究其原因正是過度的商業旅游開發。
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副主席 郭旃:
現在錢多了,如果理念上不去,那麼這個遺產的保護就會面臨一個很大的威脅,然後另外一個就是所謂文化搭台,經濟唱戲呢在世界遺產裡行不通。
解說:
然後不得不面對的現實是,恰恰是麗江古城在1997年被列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後才出現了過度商業旅游開發的情況,而過度商業化也為古城的保護,特別是火災的發生埋下了巨大隱患。
播音:
這場大火還引發了人們對麗江古城過於商業化的質疑,商鋪密集,一火而牽全身。
解說:
火災隱患何以消除?恐怕不是文物難拆就可以解釋的,事實上古城也不可能完全滿足現代消防的要求,在過度商業化的背後我們只能從古城的管理和保護上尋找原因。
國家文物局副局長 童明康:
還是重視的問題,凡是重視的地方它就會搞得更好一些,如果要是重視不夠,有的甚至是把這個經濟效益放在第一位,或者是作為唯一目標的話,就會管理方面,在這個展示方面和吸引游客方面都會存在一些問題。
解說:
今天審視香格裡拉獨克宗古城大火的因與果,一個不得不面對的現實是它幾乎是去年麗江古城火災的翻版。
董倩:
古城走過千百年是不是真的就逃不過一把大火的宿命,接下來我們就連線一位專家,來自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的張松教授。張教授首先我給您提一個問題,我們老說比如說分析香格裡拉古城的時候,就會說因為我是木質結構,因為我的街道窄,所以可能這個火災就難以避免。但是我就想問您比如說在日本奈良京都它也有一些木質結構,它也有一些非常閉塞的街道,為什麼人家就不發生這樣的火災?
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 張松:
我覺得還是一個管理問題,因為在這個古城如果面臨人為的破壞,大家會譴責會過多的關心,但在古鎮的發展旅游各方面好像勢頭都不錯,在這個關心的外表下面,隱藏著一些安全的隱患,我們往往就會忽略掉了,也就是說我們比如說保護的規劃裡面,要求消防的設施沒有提前到位。剛才講的古鎮的狀況已經說明了這個狀況,其實除了基礎設施,硬性以外還有軟件。比如日本的話,他們古鎮的居民會在一定的時候都要參與消防或者其他防災的演練,回去看這些設施的完好性,不會說出現了火災,我這個東西會有故障的,或者是不能達到要求的,這種現象是不大可能在日本出現的。所以總的來講,還是說我們的保護控制對它影響會受別人的職責,理當要他控制的時候,他說發展的很好,但是如果不對,他進行有效的控制管理,出現大的問題就是整個大的災害,所以這個教訓的是必須吸取的。
董倩:
張教授非常抱歉,因為我們給您的時間很有限,希望您能夠更簡短的回答,這樣您能夠有多回答我兩個問題,還有一個問題,這個現在有一個什麼共性呢?古城有名了,所以人來的就多了,人來的多了,配套就多了,配套一多了,城市就擁擠了,小鎮就擁擠了,這樣一來安全隱患就多了,你覺得這個圈子怪圈能不能打破?
張松:
應該要打破,因為這是我們的古鎮旅游有效的利用也是鼓勵的,在這個利用的前提下非要保證它的安全,如果安全沒有了,其他的就都沒有了,所以必須要進行一些調控,一些管理,包括各個方面的,只要有效的措施就是說居民也好,投資方也好,大家共同參與到這個裡面來,知道它的困難,但是要想辦法克服這個困難,一起來努力。
董倩:
張教授最後一個問題給您,現在這個大火燒毀了三分之二的獨克宗古城,接下來一定是重建,那麼在重建的過程中,計劃應該是什麼樣的?
張松:
我是覺得不要盲目的、快速的為了好像掩蓋這個過失,然後快速的重建起來,就是要更多的仔細的研究這些問題是怎麼產生的,同時既要考慮傳統的規劃的理念,又要把先進的消防的東西事先把它放進去,然後要逐步的、有效的推進,也要保護風貌,也要解決這些隱患。
董倩:
好,非常感謝,非常感謝,納西族名人宣科曾經說過一句話,他說麗江古城是一堆堆數百年的干柴壘起來的木房子,七級大地震震不垮它,一把大火卻能讓它毀滅,所以今天我們不僅關注是在香格裡拉的大火,而是懸在每一個古城身邊的大火,怎麼能夠滅了它。
11日凌晨,香格裡拉獨克宗古城發生火災,古城損失慘重。記者調查發現,在我國中西部地區的許多古城、古村寨,由於火災隱患一直沒有引起足夠關注,甚至消防用水都無法得到保障,這些古城其實隨時都坐在“火堆上”。
大火 古城古村寨的重量級殺手
[相關] 雲南香格裡拉獨克宗古城..
1月11日發生在雲南省香格裡拉縣獨克宗古城的火災,燒毀房屋242棟,總受災戶數335戶,除造成房屋、商鋪、基礎設施等受災外,部分文物、唐卡及其他佛教文化藝術品被燒毀。
記者從雲南省香格裡拉縣獨克宗古城火災救災指揮部獲悉,目前獨克宗古城火災原因已初步查明,起火地點位於古城中下段如意客棧,初步認定起火原因為經營者唐某用電不慎,導致窗簾起火引起火災。具體起火原因正在進一步調查中。
頻發的火災,不僅給人民生命財產帶來損失,而且許多被燒毀建築都有上百年歷史或獨特民俗,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價值,在廣西三江侗族自治縣,許多古村落近年來頻遭火魔侵襲,有的甚至徹底焚毀。
火患 四大消防安全隱患威脅古城
記者在多處走訪發現,中西部地區古城、古村寨存在房屋結構不耐火、電路老化、生活用火多在室內、居民消防意識差四大安全隱患。
—房屋結構不耐火是多數古城古寨共同存在的第一大安全隱患。以洪江古商城和鳳凰古城為例,記者看到,幾乎所有古老房屋都是木質結構,且經過多年風干,居民們習慣在木材表面刷桐油保持干燥,一旦起火,火勢極易蔓延。
湖南懷化市消防支隊副支隊長文全介紹,據不完全統計,僅懷化市30棟建築以上的農村古寨就有974個。多數古城古寨都是少數民族聚居區,群眾大多集聚生活,房屋結構耐火等級低、房屋密集導致防火間距小,一旦發生火災,極易形成火燒連營、傷亡慘重的局面。
—電路老化是第二大消防安全隱患。文全介紹,古城古寨村民亂拉亂接電線的情況非常嚴重,而且普遍存在電線老化現象,保險絲大多用銅線和鐵絲代替,起不到保險作用。同時,電路改造舉步維艱。以民居電路改造為例,每戶需要八九百元,懷化市某縣每戶補助一百元,剩余的部分由居民自籌。“偏遠地區的老百姓,一下子哪能拿出七八百元來改造電路?”懷化市消防支隊防火處副處長韓佳平說。
記者走訪一些古村寨,看到絕大多數民居電線皆年久失修、裸露在外,附著在木質結構的房屋牆上,一旦電線短路產生火花,後果不堪設想。
—居民生活用火也存在安全隱患。由於絕大多數古城、古村寨生活習慣相對落後,居民都在室內以柴生火做飯、取暖,在廚房和臥室等地,大量干柴、干草隨意堆放,一旦遇到火源將迅速燃燒。
—消防意識差也是火災多發的隱患。消防工作人員介紹,中西部地區農村地區青壯年大量外出打工,只有老人、婦女和小孩留守,“這部分人一方面滅火和自救能力薄弱,另一方面缺乏消防安全意識,極易造成火災並發生人員傷亡。”
2013年
遭遇火災的古城
3月,雲南麗江古城光義街現文巷突發火災,燒毀民房107間;
4月,湖南鳳凰古城發生大火,由於消防通道狹窄無法迅速撲救,一棟古房屋及其內酒吧被徹底燒毀;
8月,湖南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一古村寨發生火災,共造成58戶、248名村民房屋被燒毀。
10月,湖南洪江古商城清代古建築“曾國藩兵服廠”旁一棟老民居突發大火,11戶居民無家可歸;
12月,湖南洪江古商城建於清末民初的朱志大油號舊址在一次大火中付之一炬,造成22戶67人受災。
救火 破解消防通道及水源難題
一方面,古城、古村消防安全存多項隱患;另一方面,一旦火災發生,救援也存在消防道路不暢、水源不足兩大難題。
在獨克宗古城火災後,迪慶州有關方面稱,火災造成嚴重損失的重要原因是古城內部道路非常狹窄,大型消防車輛無法進入受災核心區。而在鳳凰、洪江等古城,旅游開發過度導致商鋪、住戶交織,房子密密麻麻,街巷又窄又繞,消防通道極其不暢。
消防道路交通不便已是古城、古村寨共同難題。第二大難題是消防水源供給不足,火災不易控制。在獨克宗古城火災中,由於天寒地凍,取水點較遠,造成消防設施水壓不足,給撲救帶來極大困難。
中西部地區古城及古寨居民生活用水普遍來源是井水、山泉和溪水,天然水源附近往往沒有停車位置,消防車無法取水,不能及時撲滅火源。
權威發布
古城古鎮古村為消防重中之重
國家文物局13日向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文物局(文化廳)發出《關於加強文物消防工作的緊急通知》,要求各級文物行政部門和各文物、博物館單位要加強管理,強化措施,改善防范條件,全力降低火災事故發生率。
《通知》特別強調,要將保存文物豐富集中的古城、古鎮和古村落作為消防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求狠抓落實,嚴追責任,建立健全消防工作考核評價制度,並建立責任追究機制。並要求相關部門和單位立即行動,全面排查。《通知》要求各省級文物行政部門將本轄區內開展此次文物火災隱患排查工作情況和隱患整治整改情況於3月底前書面報國家文物局。
1月13日電 (趙靜)燒焦的柱子,倒塌的圍牆,雜亂的木材和磚塊堆在地上,11日發生火災的雲南香格裡拉獨克宗古城已經看不出原貌,但離火災現場不到50米的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中心鎮公堂幸存了下來。
作為保護措施,消防官兵挖掘了防火隔離帶,對重點文物周邊進行了保護。
發生於11日凌晨的大火幾乎將1300多年歷史的獨克宗古城毀於一旦,除造成房屋、商鋪、基礎設施等受災外,古城內部分文物、唐卡及其他佛教文化藝術品亦被燒毀。
迪慶州常務副州長張志軍表示,根據走訪當地年邁的老人以及查閱相關記載,獨克宗古城歷史上還從未發生過如此大規模的火災。就算是幾十年前發生的那場大火,也只是燒了十幾棟房屋而已。
“這次最大的幸運就是我們的中心鎮公堂被保下來了。”雲南迪慶藏族自治州文物所所長李鋼13日對記者說。
中心鎮公堂是香格裡拉歷史的見證,其建築風格充分體現了藏漢文化相互交融的特點。1984年,雲南迪慶州香格裡拉縣政府將其修復建為紅軍長征紀念館。1996年11月,國務院批准其為第四批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位於獨克宗古城中的幾個著名景點,大龜山公園(內有世界上最大的轉經筒)藏經堂、紅軍文化博覽中心、迪慶州博物館等都沒有在火災中受損。
李鋼稱,火災發生後,他們開始對迪慶州內文物保護單位的火災隱患進行排查。對於一些被燒毀的文物,將會盡快清理出保存完好、帶有歷史價值的物件,進行修復。
李鋼說,傳統的民居包含了先人傳統的生存理念和智慧,房屋預留了很大空間,對防火救火起著重要作用。但古城被過度開發,造成房屋密集,成為火災隱患。
“這場大火也給了我們一個提醒,對古城的開發利用,是否要對傳統的生存空間保護引起足夠的重視。”李鋼說。
12日,雲南省香格裡拉縣飄起雪花,白雪覆蓋的獨克宗古城空氣中依然有煙灰的味道。在古城四方街,曾經熟悉的銀器店、客棧、酒吧、鍋莊廣場等面目全非,轟隆的挖掘機正在清理火場。
這已是火災發生的第二日。過火面積、起火原因如何?消防栓到底有沒有水?古城火災緣起於“先天弱點”還是“後天失調”?相關負責人一一對此回應。 據新華社電
過火面積有多少?
回應:過火面積和火災損失還在統計
位於香格裡拉縣的獨克宗古城有上千年的歷史,是茶馬古道重鎮,有大量保存較為完好的藏民居群,現為著名旅游景點。
從古城最高點的龜山大佛寺和轉經筒俯瞰下去,眼前的古城覆蓋了一層白雪,被燒黑的木梁、瓦礫在雪中格外突兀。目之所及,一處處斷壁殘垣令人心痛。
初步調查顯示,起火點位於古城中下段的如意客棧,初步排除人為縱火。但有報道稱,“獨克宗古城過火面積約1平方公裡,整個獨克宗古城的面積是1.5平方公裡,也就是說2/3的古城都被燒毀了。”
過火面積到底有多少?火災原因到底是什麼?迪慶州常務副州長張志軍在11日的新聞發布會上介紹,此次火災共造成獨克宗古城倉房、金龍、北門三個社區受災,總受災戶數335戶,其中燒毀房屋242棟,因建立防火隔離帶拆除43棟,拆除屋頂的房屋50棟。
“因古城房屋大多出租,有的1棟房屋向多戶出租,具體受災戶數正在進行詳細調查統計中。”張志軍說。
迪慶州公安消防支隊支隊長陳天昌12日表示,關於具體的火災過火面積和占比問題,由於火災損失還在進一步統計當中,現在還沒有統計確定。同時,火災原因也在進一步調查中。
“火災發生後警方就成立事故調查組,通過對現場的細致清理和仔細勘查,全面深入調查火災起因。”迪慶州公安局副局長齊衛東說。
消防栓為何沒水?
回應:將做測試進行全面客觀調查
12日一大早,古城的一些居民開始冒雪清理被燒斷的木梁、瓦礫,一些商戶也在廢墟中尋找幸存的銀器等貨物,盡可能降低損失。
記者仍然聽到一些疑問。
“我們11日凌晨2點鐘左右趕去救火,但發現消防栓裡沒有水,只能去一公裡外的地方取水。”古城金龍社區的一名居民說。
迪慶州公安消防支隊支隊長陳天昌此前介紹,“入冬以後,香格裡拉氣溫到零下十多攝氏度。為了防止凍裂,消防管道裡不能充水,發生情況以後再放水。由於水從高處下來,消防管道充滿水要有一定時間。”
陳天昌說,此外不排除一些居民沒有掌握使用消防栓的方法。
陳天昌表示,關於消防栓沒有水的問題,相關部門還將做進一步的深入測試,對該問題進行全面客觀的調查。
土木結構是禍首?
回應:開發造成空間劃分失調也是原因
記者在獨克宗古城的過火區域看到,殘留的木梁隨處可見。一些出於隔離需要而拆除的房屋中,大量的木片、木梁、木窗等堆積如山,土木結構建築群、狹窄的通道讓獨克宗古城損失慘重。
但火患並非只是獨克宗古城的致命傷。近年來,隨著旅游業的發展,在雲南大理古城、麗江大研古城等,興起的客棧、酒吧、食肆與老建築犬牙交錯,建築群大、耐火等級低等通病成為古城安全的大敵,小規模的火災時有發生。
“在以土木結構建築群為主的古城裡,火災難以避免。從歷史上來看,獨克宗古城也是幾毀幾建。”迪慶州文物管理所所長李鋼說,“這次古城的火災讓人非常痛心,但這也提了個醒,在古城開發利用方面,古城傳統文化、生存空間的保護應該引起足夠重視。”
李鋼介紹,從歷史上看,原來古城很多建築的鋪面都只建一層,不能建兩層,有很多的防火道,房屋出檐有多長等都有明確規定,堆肥料、堆柴火的空間劃分也很明確。
“後來的開發把這些空間都擠占了。比如為了出租房屋就把一層改為兩層,把很多空間建成出租屋,這對減少火災隱患、救火等極為不利。”李鋼說,“在古城保護、恢復重建方面,除了現代消防設施的建設,關鍵還有傳統居住理念的繼承。”
“在一些旅游城市,這些都是通病。獨克宗古城作為高原上缺水干燥的古城,多數建築構件的材料是土木結構,尤其需要重視的是,人們的生存需要一個緩沖的地帶和空間。”李鋼說。
■ 救援
海拔高氣溫低不讓災民住帳篷
據了解,這次損失極為嚴重的火災暫未有人員傷亡報告。張志軍介紹,在撲救中,撲救力量把人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全力以赴疏散附近群眾,及時轉移易燃易爆物品。目前,獨克宗古城受災的三個社區共轉移安置群眾2600余人。
火災發生後,迪慶州、香格裡拉縣相關部門迅速疏散和安置受災居民和商戶。在獨克宗古城租房做生意的外地人趙七三夫婦住進了其中一家安置酒店,他家的商鋪離起火點很近,在火災中未能幸免。
“受損相當嚴重,家裡值錢的東西都沒能搶救出來,幾十萬元一下子就沒了。”趙七三說,“有個地方住下來就不錯了,要不然實在沒辦法。”
已是深夜,香格裡拉縣民政局局長吳學光和工作人員仍然在酒店大堂裡忙碌。“現在每一個安置受災群眾的酒店都安排了保障、醫務、安保人員,公布了聯系電話,設立了服務站,24小時服務好群眾,保證受災群眾每個人都有米飯吃、有水喝、有地方住。”吳學光說。
迪慶州民政局局長和玉奇介紹,香格裡拉縣城海拔高、氣溫低,此次安置改變通常搭建救災帳篷的做法,通過安置在酒店和投親靠友的方式確保受災群眾有衣穿、有飯吃、有房住。
“截至12日中午,已經在11家酒店安置了550余人,發放了300套大衣、400套洗漱工具,此外很多當地的受災群眾都投親靠友。”和玉奇說。
11日凌晨,享有“月光城”之稱的雲南香格裡拉縣獨克宗古城遭遇了一場突如其來的大火。直到10時38時許,火情得到控制,目前明火已撲滅。據初步統計,受災戶數335戶,其中燒毀房屋242棟。
這場大火造成當地許多群眾受災。大火剛被撲滅,一位來自四川省松潘縣在香格裡拉開客棧的小伙兒馬勝奎,就免費接待數名受災的商戶和居民。
這幾天不接待游客 歡迎受災朋友免費住宿
火災發生在凌晨1點多,起火點和馬勝奎開的客棧“順風車驿棧”相隔一條街,“當時2點左右,只是聽到過警報聲,因為太冷了,又要帶孩子,所以並沒有起床看。”馬勝奎說,這幾天夜裡香格裡拉的風很大,早上大火開始向他客棧的方向蔓延,“最後燒到的位置離我的客棧只有100多米遠。”
大火被撲滅後,馬勝奎趕緊去被燒的街道轉了一圈,“回來後,我就覺得很心痛。”因為這幾天是淡季,客棧也沒什麼客人,馬勝奎當即決定,邀請受災的人們到自己的客棧居住。
於是,他在自家客棧的店門口貼上了“受災商戶和居民免費住宿”的告示,並且更微信朋友圈中發出信息稱,自己開的順風車驿站可以免費接待受災的商戶和居民,同時附上了自己的聯系方式。
今晚8點多,記者聯系到馬勝奎,他笑著告訴記者:“這兩天不打算接待游客,只接待受災的人。”11日當晚,馬勝奎的客棧就接到了21位受災群眾,“有一些商家老板和店鋪打工的人,最後還剩到2個房間。”今(12)日早上,住在他店裡的老板們集體找政府商量,“今晚上還剩11個房間。”
受災群眾衣物緊缺 他希望大家能愛心接力
今天的獨克宗古城下起了雪,住在馬勝奎客棧裡的人圍成一團烤火。“這些打工的人其實很多都是香格裡拉附近村子裡的人,他們好多人也說春節要到了,要趕快買車票回家。”
“有些打工的人沒領到工資,也都說覺得老板也困難,所以一、兩個月沒拿到錢也就不要了。”這些打工人員的態度,讓馬勝奎也十分感概,“每個人都有不容易的時候,我也想過如果我的客棧被燒了,如果有人給點溫暖,我會感到很高興。”
因為來到客棧的人東西全被燒毀了,馬勝奎昨天也在朋友圈再發了一條消息,希望大家能夠寄點棉衣來,“有個朋友寄了10多件過來,等衣服到了,就全部分給他們。”馬勝奎說,現在衣物比較緊缺,希望大家能愛心接力。
3年前來到香格裡拉開店 娶了位當地媳婦
馬勝奎今年26歲,原本是四川省松潘縣人,高中畢業後,最初到了麗江的一家旅行社打工。在麗江的時候,他認識了妻子楊洋。
因為楊洋的家鄉在香格裡拉人,所以3年前,馬勝奎就和妻子一同來到獨克宗古城開店,“當時就想兩人一起奮斗。”
接到這些受災的人時,馬勝奎就想過,“他們如果住到春節後,也沒什麼問題。”在香格裡拉開店,雖然一年中只有半年有生意,但馬勝奎很知足,“去年生意還不錯,也賺了點錢,本來這個季節也沒什麼客人,客棧空著,讓他們住也沒什麼。”
馬勝奎說,他很喜歡香格裡拉,“這裡的人好溝通,大家都不是以金錢為主。”正因為如此,火災後,馬勝奎也很心痛。
1月11日凌晨1點30分左右,雲南香格裡拉獨克宗古城四方街發生火災。“獨克宗”寓意為“月光城”,古城距今已有1300多年歷史,是茶馬古道上的重鎮。中新社發 王文濤 攝
中新社香格裡拉1月12日電 (趙靜)12日凌晨,趙七三和寸正香夫妻倆坐在酒店的床上,默默無語。兩人的眼裡布滿了血絲,近24個小時的折騰讓他們疲憊不堪但卻無法入睡。
他們怎麼也接受不了雲南香格裡拉獨克宗古城的這場大火會讓他們一夜之間失去自己所有的東西。“什麼都沒有了,我12年來積攢的所有積蓄一夜之間全沒了”,趙七三哽咽得快說不出話來。
11日凌晨1點半,夫妻倆沒有睡意,在店裡聊著因為旅游淡季導致的生意冷清,突然聽到門外傳來喊救火的聲音,夫妻二人開門一看,臨街的一幢房子著火了。兩人一邊敲鄰居家的門,一邊拿著水桶和滅火器去救火。“沒想到火勢會蔓延得那麼快,所以都沒去顧自己家裡的東西。”趙七三說。
古城裡的房子幾乎全部是木質結構,很快火就燒到自己家來了,趕不及拿上值錢物品,兩人帶著孩子跑出了家門。“除了身上穿的衣服,我們什麼都沒有拿出來”,寸正香抹了抹眼淚。
趙七三和寸正香是大理鶴慶人,12年前從老家來香格裡拉做生意,在獨克宗古城裡賣銀制品等旅游產品,日子過得還算不錯。“這12年來我們每天起早貪黑,制作銀制品把我的手磨得全是老繭”,趙七三攤開手掌說。
因為生意需要,夫妻倆賺來的錢都用來進貨,基本上沒有什麼積蓄,而這些最值錢的貨卻被全部燒光。“一把火把我們12年來的積攢的四五十萬全都燒沒了,對我打擊太大。我現在這種年紀,想要重來一次也再沒有機會,”想到家裡的老人和孩子都需要自己養活,趙七三很難過。
獨克宗古城的這場大火一共使335戶受災。古城裡的大多數人都是像趙七三夫妻這樣是從外地來香格裡拉打拼的,這場大火讓他們在一夜之間回到原點。“沒地方住,把孩子送回老家了,我也不知道接下來該怎麼辦。”趙七三一臉茫然。
無家可歸的受災群眾們住在政府安置的酒店裡,他們也不知道這種情況會持續多久。“相信政府會給我們幫助,讓我們重新開始,畢竟古城還在,我們人還在。”趙七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