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東亞古代(19世紀以前)建築·城市史圓桌會議”將在日本召
日期:2016/12/14 11:45:21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中國營造學社紀念館
會 議 背 景
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隨著中國,日本,韓國等東亞國家建築史和城市史研究(以下並稱建築·城市史)得到進一步的發展,不斷湧現出優秀的研究者,他們在各自的領域都取得了驕人的成果。同時在中國、日本和韓國,對相鄰國家的建築·城市史的關注也日益增強,研究者們也愈發感到只研究本國建築史的閉塞感。在此背景下,我們認為已經到了由各國研究者共同構築東亞整體的建築·城市史研究體系的歷史階段。
東亞三國,包括中國、日本和韓國在內的具有東亞木構建築文化的傳統地區之間具有眾多的共通性,同時也蘊含著多樣性。本次學術研討會希望從尚未受到西方世界強烈影響的19世紀之前的時代著眼,構築前近代的東亞建築·城市史。
我們認為,對東亞范圍內的建築·城市傳統世界進行統觀的研究視角,將不僅為建築·城市史的學術領域帶來新的突破,更是從建造環境的側面對東亞地區的未來進行展望,對社會和文化各方面都具有廣泛影響。希望本次學術研討會能夠從建築·城市這一重要的文化側面來構建新時代的東亞文化理論。
誠邀對中國、日本、韓國建築史進行了多年研究、並對東亞建築史十分關注的專家莅臨演講。
舉辦時間:2016年10月15日(周六)、16日(周日)
地點:京都工藝纖維大學
國際學術研討會“東亞古代(19世紀以前)建築·城市史圓桌會議”。
(本次學術研討會由於不征收會議費,與會者需自籌旅費和住宿費)
第3屆東亞古代建築城市史圓桌會議
構建東亞建築史
時間:2016年10月15日∼16日
會場:京都工藝纖維大學60周年紀念館2層
會議主持:清水重敦、包慕萍
主辦:東亞古代建築城市史圓桌會議委員會
協辦:京都工藝纖維大學設計建築學院
詢問:清水重敦(京都工藝纖維大學設計·建築學院)
Tel:075-724-7266
E-mail:sshim@kit.ac.jp
2016年10月15日(星期六)
9:20—9:30 開會詞
籐井惠介(東京大學教授)翻譯:包慕萍
9:30—9:50 宗旨介紹
村松伸(東京大學教授)翻譯:包慕萍
Session1:構想東亞建築史
9:00—10:50 演講1:從日本看對東亞建築史的構想
籐井惠介(東京大學教授)翻譯:唐聰
11:00—12:00 演講2:從中國看對東亞建築史的構想
王貴祥(清華大學教授)翻譯:趙齊
Session2:起於7∼13世紀的東亞建築形象
13:00—14:00 演講3:從日本古代開始描述東亞建築形象
清水重敦(京都工藝纖維大學准教授)翻譯:李輝
14:10—15:10 演講4:13世紀——東亞建築世界的轉換期
包慕萍(東京大學生產技術研究所協力研究員)
Session3:居住與意匠的東亞
15:30—16:30 演講5:東亞木構建築文化的多樣性和統一性—空間、技術和意匠
川本重雄(近畿大學教授)翻譯:包慕萍
16:30—17:30 演講6:中國建築的意匠思想—東亞的傳播
王其亨(天津大學教授) 翻譯:唐聰
18:30 聯誼會(在同一會場,立餐形式)
2016年10月16日(星期天)
Session4:從木構看東亞
9:40—10:40 演講7:日中韓的木構建築,各自何為課題,如何解決?
腰原干雄(東京大學生產技術研究所教授)翻譯:包慕萍
11:00—12:00 演講8:中國南方與越南北部的建築
程建軍(華南理工大學教授)翻譯:李輝
Session5:從接觸看東亞建築
13:00—14:00 演講9: 地域復合的東亞建築史
村松伸(東京大學生產技術研究所教授)翻譯:趙齊
14:10—15:00 演講10:從朝鮮半島建築看東亞
辛惠園(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博士後)翻譯:唐聰
15:30:17:00 討議
評論員:村松伸、加籐耕一、加籐悠希、鈴木智大 翻譯:全員
來源: 中國營造學社紀念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