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甘肅貢院至公堂和觀成堂要“長高”1.4米

甘肅貢院至公堂和觀成堂要“長高”1.4米

日期:2016/12/14 11:28:14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本報訊 (首席記者張學江)6月11日,正在修繕的甘肅貢院古建築主體至公堂(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觀成堂等進行了抬升,這也是省內首次對歷史古建築進行的原地抬升工作。據悉,這棟建於1875年的古建築歷經風雨滄桑,瀕臨坍塌,引起蘭大二院及文物主管部門重視,今年年初展開修繕工作。

  承載著厚重歷史記憶的甘肅貢院主體至公堂和觀成堂兩座古建築歷經風雨剝蝕,早已岌岌可危。今年年初,蘭州大學第二醫院在蘭州大學及文物主管部門的支持下,對兩座古建築進行修繕保護。

  6月11日,記者看到至公堂和觀成堂披上了彩鋼房的外衣,裡面原先的土牆已經被拆掉,椽子和柱子原型暴露於外面,一些柱子部分出現腐蝕。屋頂的大量彩繪清晰可見,尤其觀成堂房梁上的字樣非常清晰。上書修建年月日等字樣。記者發現,兩座古建築大殿內,地面已經被下挖到1米多深,梁柱底部的混凝土框架已和殿內梁柱形成一個整體。

  據了解,在籌備修繕過程中,考慮排水等需要,將對至公堂和觀成堂兩座古建築進行整體抬高1.4米左右。6月11日,記者在施工現場看到,4排8行總共32根柱子下面均被20噸機械式千斤頂支撐。柱子周邊被鋼筋骨架撐起,上面靠近檩子處用方木支起。下午1時許,工作人員開始新一輪的抬升工作。先是檢查和整理了檩子下面的方木,然後工地負責人開始指揮抬升工作。“各就各位,開始抬升,一、二,抬到40,大家抬的數字要一致!”在負責人的指揮下,32根柱子下面各自蹲守的工人慢慢搖動著千斤頂手臂進行抬升,32台千斤頂在統一指揮下同時發力,1厘米、2厘米……據了解,1.4米的高度,需要近一個月才能完成。為了穩妥,每次只抬升10厘米左右。“每抬升一兩厘米都要停下來仔細觀察測量,看看建築上升是否均勻,有無高度偏差等現象。”一位負責人說。

  據了解,修繕工作主要包括半落架、整體抬升、彩繪、環境整治等內容。預計今年年底,這兩座沉睡百余年的古建築將重新煥發光彩。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