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位於日喀則市城西的尼色日山坡上,該寺是班禅四世和以後歷世班禅的駐錫地。
扎什倫布寺分為宮殿(班禅拉丈)、勘布會議(後藏地方政府最高機關)、班祥靈塔殿、經學院4部分。大經堂可容納2000喇嘛念經。彌勒佛大殿高近三十米,建築面積近八百平方米,殿室分為蓮花寶座殿、腰部殿、胸部殿、面部殿和冠部殿五大層。殿內供有世界最大的鍍金強巴銅坐佛像。其蓮花寶座高3.8米,佛像高22.4米,總高26.2米,面部約4.2米。耳長2.8米,手掌寬約1.6米,中指長約1.6米,中指粗周長1米,腳底長約4.2米,肩寬11.4米,佛像鼻孔可容一個成年人。

1446年,宗喀巴的第八代弟子、一世達賴根敦珠巴為紀念去世的經師希饒僧格,聘請西藏、尼泊爾工匠在日喀則精制了一尊2.7米高的釋迦牟尼鍍金銅像。為安放此像,根敦珠巴在帕竹政權的資助下,於公元1447年9月開始動工修建寺院,歷時12年將所造之像置於該寺淨室內。開始寺院定名為“崗堅典培”,意為雪域興佛寺。後來根敦珠巴將其更名為“扎什倫布巴吉德經欽卻唐皆南巴傑娃林”,意為吉祥宏固資豐福聚殊勝諸方州,簡稱“扎什倫布寺”,取“吉祥須彌”之意。
據史書記載,根敦珠巴是後藏薩迦人,也是第一個把黃教傳到後藏的人。後來在建立達賴活佛轉世系統時,他被格魯派追認為第一世達賴。公元1600年,四世班禅羅桑曲結受扎什倫布之邀,擔任了該寺的第十六任法台。自此,扎什倫布寺成為歷代班禅額爾德尼的駐錫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