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小港灣藍色經濟區效果圖
2012德國商品青島展銷會的熱鬧場面。
館陶路41號、43號的泊客歐式精品酒店正在忙碌裝修中,兩個月後,泊客所在的這條德國風情街將迎來一場盛裝開席的德國商品展銷會。
與往年不同,這不只是一次展銷會,近千個品牌商的齊聚映射了這條商業文化街的價值魅力。隨著今年市北區國際郵輪母港城的崛起,高端前瞻的規劃布局不僅以商圈形態“圈”住了商品市場,藍色小港灣也開始“圈”進豐厚的文化資源,一個集沿海旅游、郵輪經濟、民俗文化、節慶商貿等綜合性業態包容的文化旅游圈俨然孕育中,撬動著後海及西部經濟的產業轉型升級。
“新街裡”露雛形串聯區域文化旅游鏈
記者近日采訪中獲悉,一處兼具濃郁傳統風情與現代感的商業新街區“新街裡”項目已顯露雛形。位於小港灣區域的最南端,“新街裡”毗鄰中山路繁華商業街,承載了老一輩青島人曾經的時尚與永久的記憶。據了解,規劃後的“新街裡”將與區域內規劃中的郵輪母港、國際游艇會、海上休閒度假區遙相呼應,成為旅游、休閒、度假、娛樂、購物、觀光目的地,昔日街裡繁華場景又將重現。
據青島小港灣藍色經濟產業基地管委會相關負責人瞿晨介紹,“新街裡”在建設過程中,保留了大量老青島的建築遺跡,是青島歷史縮影的代表作,也是小港灣歷史文化的傳承與體現。建成後,“新街裡”將重現老青島的舊貌,如以前的貿易貨棧、怡和洋行,同時保留的老裡院形式,尤其是一些具有鮮明特色的建築,將轉換成酒吧、咖啡廳等現代服務業態,形成多元豐富的文化旅游產業鏈。
德國街“亮”名片搭建中外客商貿易平台
作為近代青島的城市發源地,市北區在推進國際郵輪母港城建設中,充分挖掘了區域的歷史文化資源,串起了一個集沿海旅游、郵輪經濟、民俗文化、節慶商貿等綜合性業態包容的文化商旅圈。
小港灣的再造,讓重啟片區成為青島的新商業核心。而一年一度的德國商品展銷會,正提前引燃了商業與文化互生共榮的核心力,擦亮了一枚商旅新名片。
展銷會大幕雖未拉啟,但一邁入歷史悠久的館陶路德國風情街,活躍的商業氣息已撲面而來。館陶路41、43號的泊客歐式精品酒店,以及柏斯圖德國餐飲等知名品牌商家正在進行忙碌的裝修,“今年展銷會擴大規模、提升檔次,已確定的參展商品品種近千個,讓市民在享受樂趣的同時,感受純正的德式風情文化。”
據小港灣管委會德國街管理中心主任常軍介紹,這場集商貿、文化、旅游、娛樂一體的大型綜合商業經濟活動,今年將吸引來自德國、北京、上海和青島本地70多家企業的200多名中外客商齊聚島城。
郵輪母港引擎提升高端海上休閒游
如今走進青島港6號碼頭附近,可以看到郵輪母港最大泊位已建成。今年3月完工的可以停靠三艘郵輪的國際郵輪碼頭,分布在港區1000米的海岸線上,靜待著國際郵輪的停靠。
在新建碼頭不遠處,郵輪碼頭“國際客運中心”開始了前期基礎施工。據介紹,作為碼頭,7.7萬平米的國際客運中心,除了承擔出入境游客通關檢驗檢疫等功能外,也將被打造成一處綜合性的郵輪體驗中心。
除此之外,剛剛完成初步設計方案的濱海休閒帶項目,也將一改小港灣的舊面貌。市北區計劃利用現有的岸線、海域,將小港規劃建設成為以海上觀光、旅游為主的海上休閒度假區域。目前,一條南起小港灣、北至海泊河,貫穿大港、中港、小港,南北綿延7公裡,集濱海旅游、休閒購物、文化娛樂於一體的濱海生態景觀大道即將動工修建,全面提升郵輪母港區的旅游環境品質。
有業內人士表示,憑借得天獨厚的港灣特征和歷史文化底蘊,一個集現代化的“生活岸線”、“經濟岸線”、“生態岸線”功能於一身的小港灣,用寶貴的“黃金海岸線”調試著商圈產業結構,優化著商旅文格局的互動大繁榮。
記者 姜姗
延伸閱讀
西部海岸帶邁入“藍色旅游”新時代
記者采訪中獲悉,市北區今年把建設濱海藍色經濟發展帶作為全區實施藍色經濟發展戰略的主陣地,統籌規劃、分段開發建設主城西部海岸帶,打造環膠州灣岸線標志性的經濟帶、景觀帶、宜居帶、生態帶。規劃范圍為從南至小港、北至李村河入海口、東至鐵路線、西至海岸線,約16平方公裡的海岸帶空間區域。同時,充分挖掘利用全區17.83公裡海岸資源,以“國際郵輪母港城”、“歡樂濱海城”、“海岸生態經濟走廊”建設為重點,形成“雙城聯動,一廊展開”的發展格局,掀開我市西部濱海旅游發展的新篇章。
在整體布局中,郵輪母港城將圍繞郵輪旅游度假,培育休閒、消費、度假、商務旅游等多種元素於一體的高端旅游產品,打造知名旅游度假區。歡樂濱海城構築集商務、休閒、動漫、娛樂、購物、旅游、居住於一體的國際臨海綠色新城。海岸生態經濟走廊則規劃建設集觀光、旅游、商務設施為一體的海岸生態經濟走廊,打造濱海藍色發展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