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聲有色青城古鎮“立體推廣”引熱議
日期:2016/12/13 20:01:00   編輯:古建築紀錄10月11日電 據蘭州日報報道(記者 李超文)日前,接連斬獲省內外大獎的本土原創紀錄片《黃河古鎮——青城》引起了蘭州大學文學院院長彭岚嘉等多位省內著名專家學者的高度關注,該片的成功為多媒體時代蘭州乃至全省古鎮文化、形象對外推廣帶來了新的啟示。專家們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一致認為:“以影視作品為當地經濟社會建設發揮推動作用,具有較強的延展性和深入開展的價值意義。當一個個以古鎮為主題的多媒體作品獲得成功時,這意味著以古鎮為代表的本土特色文化傳承、傳播、推廣已完全進入了‘有聲有色’的時代。”
保護原真文化讓古鎮“延年益壽”
由蘭州廣播電視傳播中心攝制的記錄片《黃河古鎮——青城》,運用現代影像手段,生動地解讀和表現了青城的文化魅力。該片播出後,得到廣大觀眾的喜愛和業界的高度評價,對宣傳青城宣傳蘭州起到了積極作用。該片先後獲得第五屆中國旅游電視周優秀旅游專題三等獎、2012年“人文中國——世居系列”全國優秀紀錄片二等獎、2011年度甘肅廣播影視獎電視社教三等獎、2012年首屆蘭州文藝創作獎優秀獎等獎項。對於該片的成功之路,10多位從事文化、影視、新聞傳播的研究領域的專家學者紛紛表達了對古鎮文化保護的期盼。
“紀錄片《黃河古鎮——青城》在全國電視紀錄片展播活動獲獎,這不僅說明傳播中心的制作團隊的藝術水准獲得全國性的褒獎,也說明偏居西北內陸的黃河古鎮確實擁有獨到的魅力。”彭岚嘉以青城為例就蘭州地區的古鎮保護與開發談了自己的觀點:“古鎮的保護是古鎮開發的基礎,古鎮歷史信息的存留和延續就顯得尤為重要。從某種意義上說,古韻是古鎮的靈魂,也是古鎮熱度的直接誘因。守住古韻,其實也就是守住古鎮文化產業開發的原生性資源。青城鎮的西廂小調、隍爺出府、英雄武鼓、剪紙、刺繡等民俗活動;水煙、農家陳醋等土特產品;青城長面、糁飯、驢肉、酸白菜、酸爛肉等特色飲食,都是吸引游客的獨特的文化資源。游客到古鎮游覽,主要是受其優美寧靜的環境、古色古香的民居建築、純樸的民風民俗所吸引,保護這些原真的、本來的、真實的東西是維持和延長古鎮的生命力。”
有效發揮影像手段保護華夏文明歷史家園
蘭州的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有榆中青城鎮、金崖鎮和永登縣連城鎮三處,這都是蘭州黃河古鎮的代表。除此之外,還有一些頗有特色的古鎮,比如說皋蘭縣的什川鎮、永登縣的紅城鎮、河橋鎮、武勝驿等,這些古鎮都處在黃河流域,在歷史長河中曾經有過重要的作用,而今天這些古鎮面對自身的發展問題,毫無疑問都需要文化的重構和塑造。
“近30年隨著現代化、城鎮化和工業化的突飛猛進,村落出現了瓦解、空巢甚至消失,大量的古老建築、文化遺存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產遭到破壞,處於瀕危狀況。”在蘭州影視制作行業協會副會長、甘肅文藝創作推廣中心主任榮耀光心中,古鎮的一切文化資源都是極其珍貴的財富,如何更好的保護、傳承下去,對此他首推影像手段:“我以為用影像手段記錄、傳播和保護傳統村落、古鎮名園,留住我們記憶中的故園、精神的家園應該是一種有效的重要方式。影視媒介是一切大眾傳播媒介中最具大眾化的媒介,它是綜合傳播動態圖像、聲音和文字的視聽兼備媒介,既具有報紙、雜志的視覺效果,又具備廣播的聽覺功能,同時還具備報紙、雜志、廣播所不具備的直觀形象性和動態感。”
他說:“眼下我們正在全力建設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蘭州市也正在為2015年申報成功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而努力。在《申報工作方案》中就提出了要落實榆中縣青城鎮、金崖鎮、永登縣連城鎮等中國歷史文化名鎮的保護利用工作,積極申報永登縣紅城鎮、七裡河區阿干鎮、榆中縣黃家莊村、西固區河口村等成為甘肅省或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名村的工作。因此,如何充分、有效地發揮影像手段,忠實地記錄、留存與傳播我市的古鎮名園的文化建設,進而保護華夏文明的歷史家園,應該是我們的當務之急和新的挑戰!”
利用數字媒體整合挖掘古鎮文化資源
作為千年古鎮,它的歷史文化資源是豐富的,但又是零碎的、散亂的。通過一部紀錄片的創作,進行梳理,使古鎮資源得到挖掘整合,將古鎮的方方面面完整的展現出來。無論是青城的歷史沿革、城隍廟、青城書院、高家祠堂、羅家大院,還是水煙的制作銷售、小曲演唱、道台獅子的表演、長面的擀制、李自成的傳說,在一幕幕生動畫面的切換中一一道來,有條不紊。
“隨著甘肅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和文化大省建設的進程,古鎮的保護和利用已成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借助現代傳播技術和傳播媒體積極開展古鎮的宣傳展示工作,更能夠顯示出獨特的作用。”甘肅省文化藝術研究所書記、研究員郝相禮明確提出,紀錄片是宣傳展示古鎮的重要手段,他認為:“紀錄片影像化傳播是現場的、真實的,它的傳播覆蓋力和滲透力是不可估量的。通過攝像機的鏡頭來表現具體畫面、聲音、內容和主題,綜合運用畫面的表現元素和鏡頭的造型功能,通過畫面景別大小的變化、拍攝方向的不同、多機位的拍攝角度,直觀展示古鎮文化,使受眾對古鎮的感知更加親切和直接。”
郝相禮說:“紀錄片作為保護的重要方式,就是留下活態的影像資料,是數字化的保護方式。在紀錄片《黃河古鎮——青城》中,展現了青城的歷史淵源、歷史傳說、著名人物、人文風俗、飲食文化、傳統技藝、民間工藝、特色民居、建築藝術等內容,集歷史性、知識性、紀實性、文獻性、故事性於一體,是不可多得的紀錄片作品,也是古鎮保護的影像資料。文化資源向數字媒體轉移,為多種產品生產提供條件,是文化保護和文化產業發展的世界趨勢。因此,包括紀錄片在內的文化資源的數字化,有多重的意義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