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婁底發現清代《育嬰碑》:不溺死女嬰獎稻谷
日期:2016/12/13 23:12:34   編輯:古建築紀錄7月初,地方文物普查組工作人員在新化縣水車鎮塘家茶亭裡,發現一塊《育嬰碑》。據新化《羅氏族譜》記載,古茶亭始建於清代早期,也可能上溯到明代。據這塊近1800字的碑記載,約150人為保護女嬰而捐款捐田地,女嬰家長“不溺死女嬰”就可獎勵2擔稻谷。
塘家茶亭是一座磚木結構房子,亭內設有長條凳,茶罐和杯子。在離地約1米的東面木牆上,用木條鑲嵌了2塊青黑色石碑,即《育嬰碑》。碑上刻的內容由2部分組成:“育嬰碑敘”和“捐款捐山捐田地的名單”。此碑的落款為:光緒十六年庚寅歲仲冬月,育嬰社內同立。
記者現場測量後發現,每塊碑高94厘米,寬134厘米。《育嬰碑敘》表達的是這樣一個意思:有的人因重男輕女,或因家庭貧困等原因,溺殺女嬰的不良風氣,在鄉間十分流行,所以做官的有錢的人應該站出來,制止這樣的錯誤做法,進行愛心救助。
這塊碑為當地羅氏家族所立。碑上的書法大部分結構嚴謹,有“顏柳”風格,但也莫名其妙地出現了少數與整體風格不和諧的字。據推斷,可能是原來的碑已刻好,後來又有人捐了東西,便補刻上去。“缙紳富戶”發起育嬰社後,社裡每年可收幾百擔谷。凡是羅姓的人生下女嬰不殺死的,可每年到育嬰社領兩擔稻谷,外姓人可領1擔。
該碑立於新化至溆浦的古驿道茶亭裡,讓過往的官吏百姓在休息喝茶時看到,能起到一個教化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