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建築紀錄 >> 大學五年——古建測繪

大學五年——古建測繪

日期:2016/12/14 20:39:29      編輯:古建築紀錄
大三之前每年的暑假都在游山玩水中度過,經歷了大一那年長征般痛苦的重慶之行,也享受過悠閒的湘西游記,大三這年我們盼來了——古建測繪。
古建測繪沒了游山玩水的惬意,自然也就沒了長途旅行的舟車勞頓。測繪的地點也就定在泉州城郊的北峰鎮和江南鎮。一大班同學就這麼被拆散,跟著不同的老師混,每個老師都一臉壞笑,不關痛癢的回答著我們的問題,可身後都隱藏著一座或大或小,或難或易的閩南古建築。相比老師的冷靜,我們炸開鍋般熱烈討論,還不知測什麼樣的古建築,我們就能如此激烈地討論。兩個星期的工作,分給我們的家當卻少的可憐,一只卷尺,還有一樣就是我們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偉大發明——指南針。其他裝備一概自備,或是現場操辦。
期末考完難得休息了2天,古建測繪如約而至,在校門口集中搭車,遇到每個認識的朋友,都不約而同地蹦出句話:“哥們,又出去玩了?”“是?啊!”為了少費口舌只能那麼答了!可是在我們風光背後,別人的誤解之下,我們卻過了多麼艱苦的一個多星期的代價。
江南、北峰就在市區近郊,由於當地的先人有“國際眼光”,老早就飄揚過海,到南洋闖蕩生活,基本上混得不錯之後,便風光回鄉,大興土木,蓋起了一座座中西合璧的小洋樓。這些別具風格的小洋樓,就隱藏在一大片紅磚石牆的閩南傳統古建築和一片片蔥綠的龍眼樹從中。由於這些古厝,建造的時間大概都在民國時期,再加上這些老華僑的後代還算殷實,對祖宗的基業保存的還算完整。
下了車,七拐八繞才看到我們此行的目標物,不僅僅是一座古建,而是一群聚集在一起的古建築群,一眼看去就有大大小小五六座,老房子的占地面積放在現在也不算小了,門前一片寬闊的條石鋪地的前彰顯出老宅曾經的氣派。兩端高高翹起的檐角在屋頂劃出一條美麗的弧線,屋檐之下的水車肚裡隱藏著一些彩色的小人身處不同的場景之中,如同一場場木偶戲一般,每一段都緣自美麗的神話傳說。其實一開始最吸引我們的是由紅磚和花崗巖所構成的立面效果。每一塊塊當地的紅磚無一例外的傳承著泥土純樸的色彩,燒制過程中在他們的身上留下三道深綠色的烙印,為立面色彩增添了一絲斑斓,磚的形狀不只有長條形,更有八角形,正方形,它們之間細膩而准確的拼接豐富了立面。淺灰色的花崗巖作為基礎,承載著紅磚的重量,正是傳統的“出石入磚”的做法。而花崗巖代表不僅僅是粗纩質樸,在閩南古建中顯現更多的是精美華麗。一件件精致靈巧的石雕小構件,不失時宜地鑲嵌在立面之上,飽經歷史的風塵,卻還顯現地如此栩栩如生。走進老宅子,房子都是木構架,精美之處在於構件,不只是簡單的木塊相疊,許多技巧的小木雕,如小獅子,盤龍結合其中。
粗略地參觀了一圈,古建群主要分為傳統閩南特色風格的東厝、東廂房,中厝,西厝,西廂房,還有一座南洋騎樓風格的雙層小樓。該開始安排工作了,我們一大票人馬19個人頭,女生只有可憐的4個,結果再一分為三,我們一組清一色5個男生組成了和尚小組,人家別的小組連女生都沒給我們剩一個。可見,女生資源夠匮乏,連挑剩下都沒有。難怪後來我們干起活總覺得那麼艱難,原來缺少了“男女搭配”,人家別的組自然“干活不累”呢。
還沒開始怎麼干活,就到第一天的中午,飯是不能不吃的,七拐八繞又走了出去,一路上找了幾家都沒看到合適的飯家,都是些蒼蠅橫飛的街邊小店。最後實在經不起饑餓的誘惑,將就了一家,菜的種類實在是少的可憐,帶有點肉類的只有2,3種,基本上沒得挑,後來幾天不管上哪家都是這種情況,帶隊的陳SIR也就稀飯就著鹹鴨蛋,將就了幾天。一算帳才明白,原來的2,3塊錢只能喝一瓶水的錢,也能對付一頓飯錢,對打工的人來說,有點肉腥已不錯了。吃完飯,高照的正午太陽不容許我們繼續干活,一伙人便坐在東厝的天井下,天南地北地聊起來,原來沉默寡言的陳SIR一聊起古建,頓時眉飛色舞,滔滔不絕起來,他嘴裡念叨著,手指飛揚著,我們的眼光在頭頂的木構件裡穿梭著,那些古建史中生硬的詞匯就在這現場教學中化解開來。第一天的中午,對於我們來說,可以說著是動力十足,誰也覺得困,只是時常吹來的涼風給我們心裡帶來陣陣歡喜。活還沒干多少,太陽還沒下山的時候,我們便收拾好家當回家了,畢竟這只是第一天。
第二天的太陽依舊到來,可是在它還沒展現它的熱辣之前,上屋頂測量成了最該干活,屋頂不是隨便能上的,沒把梯子任你三頭六臂也沒招。我們的一番言語,樸實的房東便十分配合的拿出了有些破舊的木梯子,還未等房東搽去梯子上的塵土,那邊的雄性個體已迫不及待地攀爬而上,沿著屋脊慢慢移步,忽然,兩人竟在屋頂之上,迎著風上演了一出TITANIC的經典一幕,引來地面關注者的一陣哄笑。這二位可謂敬業,一整個早上就呆在屋頂,等他們中午下來的時候,才恍然發現,全身被陽光灼傷,更重要的是鞋面鞋底的膠水也被高溫化開,鞋底更是融化了。在屋頂上可是不能隨便走動的,屋頂全是紅瓦壘成一壟一壟的雙坡面,只能走在最上面的屋脊上。只要不小心踩到瓦片上,立刻會聽到咔嚓一聲斷裂聲,你自己心跳還沒緩過來之時,房東已從屋內沖出來,因為這種聲響足夠挑戰到他脆弱的神經了。一次次的異常聲響,如同警報聲般在房東頭頂拉響,終於後來的第二天,我們就不能再上屋頂了,還好,那天傍晚時刻,我站在屋脊之上。視點的不同,造就景致的不同,才能真正看清屋檐上一個又嚴格精巧的構件。眼前有的只是一片片高高翹起的檐角,像魚躍龍門般高傲地指向藍天,老人說:“這才能表現了閩南人直指藍天的傲氣”,夕陽西下,一縷縷橘黃色的夕陽光撒在屋頂上遠遠近近整齊的排列著的瓦壟上,如同一張發黃的老照片所能散發出來的氣息。
時間一天天的過去,夏天的氣息也一天天濃重,我們為著共同的目標努力著,各種信息反饋而來的是:我們幸運的是所面臨的是最精美的建築,同樣我們面臨著最艱巨的任務。或許我們會存在不同的意見分歧,我們會面臨著一大堆不太可能完成的任務,我們經受著疲勞、天氣、疾病的折磨。團結快樂的我們,在互相幫助,互相學習的過程中,讓一切皆有可能。困了,鋪幾張報紙便在地下呼呼大睡,熱了,脫去衣衫赤膊上陣,病了,在陰涼處小棲片刻便重新回來。為了更精確測量數據,我們一次次不厭其煩地爬上爬下,為了更真實再現浮雕的精美,我們一回回不辭辛勞地修改著圖案。
一次古建測繪讓我們重新檢閱了我們的知識,更讓我們學會與伙伴間的團結協作,歷史的塵煙讓老宅子一天天老去,我們的努力讓這座古建有了屬於自己的圖紙,不再為將來的保護修繕帶來遺憾。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