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建築紀錄 >> 一座古鎮,一部電影,一首歌

一座古鎮,一部電影,一首歌

日期:2016/12/13 23:25:05      編輯:古建築紀錄

    汽車駛入逼仄的山路,兩側用磚頭砌就的古樸小樓逐漸多了起來。斑駁的磚牆,映襯著青綠的山巖,讓人瞬間“穿越”到了上個世紀。嗅著不遠處飄來的淡腥味的海風,仿佛可以感受到小鎮輝煌過後的傷感氣息。從台北市區驅車約1小時,抵達台北縣瑞芳鎮,就可以找到這座名為“九份”的山中小鎮。
    根據當地歷史記載,最初這裡的村落住了9戶人家,每當外出到市集購物時,都是每樣要“九份”,後來“九份”便成了這個村落的地名,一直沿用至今。
   跟大陸所有古鎮一樣,九份保留著“古鎮”必需的所有元素:依山而築的青石板路、低矮錯落的街邊小樓、傳統濃郁的特色小吃、熙攘熱鬧的觀光客。唯一不同的是那段九份人引以為傲的輝煌過去。
    清朝光緒年間,九份地區發現砂金,於是,掘金者逐漸湧入此地,開始了淘金潮。然而,每一次淘金都有著同樣的命運。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隨著金砂被采盡,淘金熱潮減退,掘金的人們也逐漸散去,終於在1971年正式結束開采。故事就這樣戛然而止,九份成為故事中被施下魔咒的小鎮,就這樣被定格,從輝煌跌入沒落。
    轉折發生在1989年,名導侯孝賢邀請尚未成名的梁朝偉,在這裡拍攝了《悲情城市》。這部電影,成為絕大多數游客初識九份的緣由。多少人來這裡,只為了尋找那一絲沒落少年的憂傷氣質。
    即便是平常時段,現在的九份都是游人如織。走在街道上,經常需要側著身子才能通過。
    因為下雨的關系,昨天,九份被渲染成一片灰藍色。站在半山腰,眺望海岸線,想著這裡原來曾是“悲情城市”,只是,悲傷的情緒已被洶湧的人群沖散。
    如今,九份吸引游人的早已不僅僅是《悲情城市》。在台灣,只要說到“芋圓”,一定就會想到九份。又或者,想親身體驗一下淘金時代,就一定要到這裡的黃金博物館走走,過一次DIY淘金的瘾。在這邊淘到的金砂,還可以自己帶走。
    山坡上的升平戲院、古樸的老車站、老電影放映機、紅的燈籠、紅的招牌、紅的牆,似乎在訴說人世悲歡。台灣歌手陳绮貞的《九份的咖啡店》是這樣唱的:“這裡的景色像你變幻莫測,這樣的午後我坐在九份的馬路邊”。
    這讓我想到芙蓉鎮,一座同樣因為電影走紅的山城小鎮,不知現在是否有九份這般熱鬧。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