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建築紀錄 >> 自籌資金復修明代古城堡 打響古城“轉型自衛戰”

自籌資金復修明代古城堡 打響古城“轉型自衛戰”

日期:2016/12/13 18:54:27      編輯:古建築紀錄

    太原4月7日電(記者王學濤 蘇斌)雖然湘峪古堡近年來在唱“空城計”,但74歲的樊偉理一直堅守其中。冬暖夏涼、祖宗基業,八個字飽含了她對老宅子的感情。然而,現在老人決定搬離,為了古堡已經拉開的“轉型自衛戰”。

   “老伴兒說要以大局為重,等房子修好了,我們再搬回來,房子離開了人,兩三個月就長草了。”樊偉理說,子女們都在城裡上班,想接他們去城裡住,但老兩口更喜歡村裡山清水秀的寧靜日子。

    湘峪古堡的確不普通。它歷經11年建造,竣工於明崇祯七年(1634年),依山就勢,背山面水,集居住和防御為一體,是山西沁水河畔54座古堡中最傑出的古堡之一,享有“中國北方第一明代古城堡”的美譽。

    漫步在幽靜的街巷,“五縱三橫”的棋盤街、中西合璧的建築裝飾、雙層藏兵洞讓人歎為觀止。大量分布集中的民居,如帥府、三都府、金雞樓、棋盤四院、雙插花院、書房院等,青磚黑瓦,錯落有致。

   “它還是冷兵器時代民間軍事工程的頂峰之作。”山西沁水縣旅游文物局副局長張發勝說,明末,戰亂頻發,在一代名宦孫居相、孫鼎相等人的倡議和主持下湘峪古堡修建而成。由於孫鼎相曾先後在工、兵、禮、吏部主事,所以他精通建築法式。

    然而,隨著城鎮化發展,原有的200多戶人家現在已不足70戶,年輕人出去打工後,城堡裡只剩下近百位老人留守。因為年久失修,大部分房屋出現裂痕,沒人住的院子和屋頂上長滿雜草,有些房屋的木梁已經傾斜,顯得搖搖欲墜……

    事實上,早自2003年起,湘峪村村委自籌資金6500萬元,復修了湘峪古堡防御工事、三面古城牆、堡內三都橋、東岳廟;完成了北山綠化、河道改造等基礎工程;並配套了旅游接待服務設施。2011年,山西省旅游局批復其為3A級旅游景區。

    然而,由於古建築規模宏大、涉及村民多,國家文物修復資金只能在方案批復後逐年下發,再加上湘峪村兩座煤礦的關閉重組,資金鏈斷裂,湘峪古堡文物保護和旅游開發工作步履維艱。

    讓人欣慰的是,2013年,湘峪古堡與河北省雞鳴驿村等6處具有代表性的古村落被列入全國首批古村落保護利用試點。

   “湘峪古堡保護也列入了沁水縣重點工程,目前,縣裡投資80萬元編制了保護規劃和修繕方案,正等待國家文物局的批復,2014年將對重點院落進行修繕。”張發勝說,湘峪村的搬遷房已經蓋好,絕大部分村民也已經搬遷出古堡。

    不過,“空城村”並不是湘峪古堡的歸宿。張發勝表示,這是湘峪古堡建造以來首次大規模修繕,由於產權不明晰等各種原因需要把村民搬離,但等村子修好後,會通過入股、返聘等方式,鼓勵村民返村,搞農家樂接待、土特產品加工、文化展演等。

   “我們要原汁原味地修復古堡,保留它的原始風貌,搞深層次旅游開發。”張發勝表示,高端旅游市場是湘峪古堡未來發展的方向,爭取打造成為美術院校的寫生基地、作家和攝影家的創作場所,以及古裝劇的影視基地等。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