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建築紀錄 >> 古城古鎮開發能否走出“赝品古董”怪圈?

古城古鎮開發能否走出“赝品古董”怪圈?

日期:2016/12/13 23:10:38      編輯:古建築紀錄
    最近幾天,一則擬投資55億元復制湖南鳳凰古城的消息掀起軒然大波。“一個擬投資55億元人民幣,完全模仿湖南湘西自治州鳳凰古城而建的新鎮"煙雨鳳凰"將於年內動工。”

  一時間,“仿制”、赝品、“假古董”、“文化啃老”之聲不絕於耳。有人還以河南“梁祝故裡”和山西“孫悟空故裡”失敗為例,希望引起經營者警醒,而以旅游規劃設計和地產開發咨詢機構北京綠維創景規劃設計院的專家則更多的將目光聚焦於新鎮“煙雨鳳凰”的打造手法是否真的“完全模仿”鳳凰古城,新城又將承載怎樣的新使命。

  古城古鎮開發成風,真正成功者鳳毛麟角

  中國的古城古鎮以歷史文化、風土民情為吸引核,在旅游市場上保持熱度已有十余年。各地開發古城古鎮的熱情從未消退,而在文化傳承、文物保護、運營管理、經營效益這幾方面都值得稱道的真正成功者卻鳳毛麟角。大多數古城古鎮都面臨著旅游產品同質化嚴重,吸引力不足的困境。而在旅游市場上賺的“盆滿缽滿”,已經成為度假勝地的古城古鎮,如麗江、烏鎮、鳳凰、西遞宏村等地,又因過度商業化、接待能力不足而飽受诟病。

  古城古鎮開發的第一步是產品設計

  綠維創景(www.lwcj.com)認為,古城古鎮的旅游開發從無到有再到火爆,產品設計是關鍵,並且是一切開發行為的前提。很多地方執迷於文化發源地之爭,如“古夜郎之爭”、“諸葛亮故裡之爭”等等,忽略了旅游的本質和消費升級中游客對於旅游休閒產品的需求,而前幾年關於“西門慶故裡”旅游開發的新聞,有嚴重將旅游產品低俗化的傾向,更為荒誕。綠維認為,經營者刻意制造“文化噱頭”非常不可取,不僅降低景區的文化品位,也損壞了景區在游客心目中的印象。古城古鎮開發的第一步,不是制造噱頭,而是扎扎實實的在當地文化資源的基礎上,設計出受歡迎、高人氣的旅游產品,使游客在游憩中感受到原汁原味的文化魅力。文化旅游的開發和當地文化資源的保護並不應該矛盾,而是應該和諧共生。

  旅游產品設計缺乏創意,同質化嚴重,這個問題不僅僅局限於古城古鎮的旅游開發,也蔓延到國內大多數景區,綠維認為,國內旅游產業面對的最大問題之一,就是是旅游產品的全面過時。

  提到產品的過時問題,必然涉及到游憩方式更新換代的問題。游憩方式更新在九十年代以後發展特別快,目前正處在從傳統觀光型向休閒度假型過渡的中間階段。人們對於好玩與不好玩、怎麼個玩法、怎麼個娛樂法、怎麼個休閒法已經有了一種非常高的要求,已經產生出完全多樣化的需求。綠維在考察全國各地的項目時,這種感受非常強烈,旅游商品高度雷同、民宿被改造的“不古不新,不倫不類”,除了“吃、住、看”,基本上沒有其他的游憩方式。最近幾年綠維提出了搞旅游的商業運作策劃,把旅游運作的問題結合起來,進行目的地規劃及旅游項目設計。通過創新的游憩模式設計,打造好玩的旅游產品,形成的旅游項目開發中的落地策劃、落地設計。滿足旅游局、政府、旅游企業、旅游投資商的現實需求。

  新城決不能完全模仿老城

  不少古城古鎮由旅游引爆之後,都面臨著接待力不足的問題,而在舊城周邊建設新城新區,則是一條必經之路,而新城建設同樣需要重新進行定位、規劃、設計,決不能完全模仿。

  以文化為魂,打造旅游吸引核

  古城古鎮因開發旅游而需要擴張,新城區不能因為追求現代化的設施而忽略本土風貌,同時還需要延續老城文脈,形成新的旅游吸引核,避免淪為單一的接待場所,但建設中切忌完全模仿。日前,鳳凰古城的經營者向媒體表示,“煙雨鳳凰”並非復制古城,而是滿足居住、旅游等多種功能的休閒度假區。我們也期待看到更多古城古鎮開發的成功案例,不在以文化為噱頭,而是扎扎實實的挖掘文脈,創意打造旅游產品,走出“文化啃老”的怪圈。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