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名人游訪汀州古城 深度發掘藝脈長河
日期:2016/12/13 22:41:21   編輯:古建築紀錄
——著名藝術史論家陳傳席福建長汀采風行
陳傳席教授閩西長汀寫生
[導言]
陳傳席,博士,著名美術史論家、美術評論家。現任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特殊貢獻專家、中國美術家協會理論委員會副主任。曾任美國堪薩斯大學研究員,南京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上海大學教授。
《人民日報》海外版2013年11月13日刊如此評價他——
陳傳席,一位正氣凜凜、铮铮硬骨、一身浩氣、敢說真話的當代美術史論家、美術批評家。他著作等身,學術成果巨大,影響深遠,具有批判精神和獨立人格。他以考據深入、見解獨特、語言犀利、坦誠直言聞名畫壇,是當代罕有的真正具備批評家修養素質、審美眼光和精神,且有強烈的社會和文化責任感、道義感與擔當精神的美術理論大家,可謂知識分子的楷模。
在這個經濟大潮之中,美術界處處充斥著浮躁虛誇,他卻顯得很“另類”,這份堅守與執著是多麼的珍貴;同時在各種誘惑和各方面壓力之下,這份堅守與執著又是多麼的不易。
其實,正是社會各領域中這樣的一些“另類”精英,以他們的人格、情操、精神、思想和不懈努力,置個人利益於不顧,秉持公心,指摘時弊,倡導善美,揭示丑惡,宏論大道,啟蒙前程,促進了社會的健康、活力、理性、發展進步與更光明的未來。他們書寫著歷史,歷史也會記錄下他們,我認為他們是中華民族的脊梁!
陳傳席在金龍華文化實業董事長陳柏村(左二)陪同下參觀永定土樓
2013年歲末初冬的閩西,依然郁郁蔥蔥,蒼翠欲滴。12月13日至18日,陳傳席教授應邀游覽福建閩西地區進行寫生采風。
本次活動由福建省客家金龍華文化實業有限公司主辦,北京觀雲華藝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承辦。在5天的時間裡,陳傳席教授在金龍華文化實業董事長陳柏村、福建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梁明等當地文化學者的陪同下參觀了汀洲古城、永定土樓、古田會議舊址、培田古民居等閩西極具地方文化代表性的古跡名勝。
“閩西汀洲古城,是中華客家文化的尋夢之地。邀請到聞名世界的文化學者、藝術大家陳傳席教授來到我的家鄉,我感到非常榮幸。陳傳席教授此行深深地陶醉在底蘊深厚的客家文化裡,處處皆是贊美。他在霧巒蒙雨中用筆墨描繪著閩西秀麗古韻的山水樓閣,用獨特的文人的藝術視角解讀著古老的汀州。”金龍華文化實業董事長陳柏村介紹說。
福建省美協副主席梁明為陳傳席教授講解土樓文化
閩西縣城長汀,古稱“汀州”,自唐開始設州,至今已有近1278年的歷史。汀州是客家人的故鄉,因在客家人遷徙歷史上第一個府治行政機關存在,因此被稱為“客家首府”。最初客家人沿汀江兩岸而居,後順著汀江一路南下遷徙四方。歷史記載這裡是客家人南下中轉之地,據研究從此地走向世界各地發展的客家人有近2億。
汀州風景秀美,千山競秀,群巒疊嶂,人傑地靈。“九廳十八井”、土樓等建築是客家人對傳統的尊重和創造智慧的體現,客家話是今天唯一保留著唐韻古音的漢語方言,客家山歌別有味道是我國珍貴的民歌遺產,唐朝宰相張九齡也曾為長汀的米酒所傾倒,醉後揮毫寫下“紅泥乍擘綠蟻浮,玉碗才傾黃蜜剖”的詩句流傳至今。
寫生於長汀山水之間
在藝術上,古汀州也是燦若星河,人才輩出。
在20世紀的中國美術史裡,有兩位大師與長汀結緣。前中央美術學院院長吳作人曾經於1975年與夫人蕭淑芳一起來到閩西,游覽了長汀等地,並繪制《戰地黃花分外香》、《古田會議放光芒》等畫家的重要代表作,其中的油畫《戰地黃花分外香》在2013年嘉德春拍以8050萬元成交;“人民藝術家”吳冠中也曾經於1985年到達長汀,並寫下《長汀短記》一文,收錄於《吳冠中文叢•足印》中,文中記述了他對長汀傳統文化與紅色革命的深深感懷。“21世紀開始又有陳傳席教授的到來,再度挖掘當地豐富的人文歷史傳統、客家文化的淵源,是閩西的又一文化大事。”龍巖市文聯主席王永昌說。
陳傳席教授參觀長汀紅色革命史
五天的時間裡,陳傳席教授被閩西深厚的人文歷史積澱和紅色革命史深深地感動,“這個地方真是了不起,清初畫壇三傑上官周、黃慎、華喦都出生在這裡,張九齡、紀曉岚都到過這裡。而且這裡空氣特別好,在好的自然環境下就容易產生好的畫作。”在參觀龍巖市藝術館閩西著名畫家梁明作品展時陳傳席教授說起了閩西汀州古城的文化歷史名人,隨後陳教授與閩西當地美術界的代表進行了座談,對今後閩西美術的發展提出了很好的建議和意見。追根溯源,深度挖掘藝脈長河,在一番盡興的暢談後,陳教授興致盎然的為梁明畫作提拔道:“史載唐人王洽善潑墨,吾未之見也。今觀梁明潑墨,氣勢磅礴,豐富內蘊。若能起王洽同觀,亦必高呼也。”以此鼓勵梁明繼續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繼續走潑墨潑彩的藝術道路,不斷創新,拓寬思路,完善風格。
追溯在藝術脈絡的長河中,穿行於培田古村的老街巷裡,陳傳席教授對古村落裡保存完整的明清宗祠、民居等建築贊不絕口,他說:“世界上只有中國的古建築裡包含著文化的成分最濃,特別是楹聯、字屏以及各種刻記等,這是其它國家所沒有的,其內容都是教人如何為善,忠、孝、禮、智、信等等,這對人的影響是’潤物細無聲’的,人們按照對聯上的做就不會錯,如果人人這樣相處就會有一個和諧社會,人的素質就會提高,生活的文化氛圍將對一個人產生重要影響。”
面對培田古村落民居阡陌寫生
對古建築文化深深熱愛的還有著名演員成龍。就在今年11月,成龍以客家人的身份來到長汀,將自己收藏的十座徽派古建築的其中一座捐贈給汀州古城。這是成龍向大陸捐贈的第一座古建築,因為他相信汀州古城會給它更好的保護和傳承,同時他也受邀成為了長汀市的榮譽市民。
長汀縣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管理委員會陳日源主任向陳教授詳細地介紹了汀洲古城保護工作的近些年珍果,並與陳教授交流了很多古跡文化淵源。陳傳席教授有感而發揮毫題記——吾觀東西方名跡多矣,唯吾國名跡重文化。今觀汀州之景,不惟風光之美可謂絕倫,而內蘊文化之深西方之無,吾國亦鮮見也。
培田村落古戲台
無論在永定土樓,或是在培田古村落,或是古田會議舊制,陳傳席教授總是被眼前的優美景色和歷史背景所吸引,一只毛筆,幾滴清墨,便可以進入忘我的創作境界。此次采風陳教授繪制了7幅寫生小稿,走在蒙蒙細雨中拍攝積累了許多素材,他說回京之後打算創作一幅閩西之行的長卷。包容了秀麗山川、詩文歷史、客家文化、紅色文化的閩西之行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新西蘭友人路易•艾黎上世紀30年代曾來過長汀,他說:“中國有兩個最美的小山城,一個是湖南鳳凰,一個是福建長汀。”想必當年他站在城牆俯瞰龍潭,對岸的樓房栉比、虹橋座座給他留下了難以抹去的美好回憶。目前,長汀正在按照“一江兩岸”規劃對古城進行修復,汀洲古城將用古樸城牆村落訴說人文歷史、用原生態的青山綠水洗滌心靈、用豐富多彩的客家文化展現文化的傳承。
陳傳席教授在古田會議舊址
莫言說——大美汀州!
成龍說——我把古建築捐到這裡,相信他們保護的更好。我愛長汀!
陳傳席教授更是作《閩西行》一文以記之——
雨中游閩西,別有一番情趣。
閩西到處皆山,每山皆美,綠樹蔥茏,流水潺潺,雲霧缭繞。閩西人就住在山中,黑瓦白牆,於綠樹叢中,尤為突出。
閩西的永定土樓最為聞名,早已被定為世界文化遺產,土樓以圓者居多,亦有方形。舊時代,一個大家族聚住在一起,生活教育皆方便,尤能防御土匪等侵擾。現在土樓中仍住有人家,但大多已搬出來了,土樓成為文化教育基地了。
閩西人重視文化,古民居中到處是楹聯、字屏、刻字,表現的皆是傳統文化,從中可以學到做人做事的道理。從小在這種文化氛圍中生活,人的素質就不同一般。閩西到處是這些有深刻內涵的古民居,汀州還有清明時書院考試院,院內古柏參天,都已有幾百年的歷史了。
閩西更是紅色根據地,毛澤東、朱德、陳毅、周恩來等黨中央領導人都在這裡戰斗過,更是當時蘇維埃政府的所在地,紅軍長征也是從這裡出發的。紅軍長征後瞿秋白等留在這裡,後來也犧牲在這裡。瞿秋白紀念塔、瞿秋白紀念館昭示著當時的歷史,還有古田會議遺址等。
閩西的自然風光最美,人文歷史悠久,又是紅色文化的發祥地,三者皆佳,舉世鮮見。我在閩西畫了不少速寫,看到學到很多文化,閩西之行大可回味。
陳傳席教授為長汀古城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