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建築紀錄 >> 陝西十大古鎮之青木川

陝西十大古鎮之青木川

日期:2016/12/13 22:27:43      編輯:古建築紀錄

\

\

\

\

\

\

  青木川因一個川道內有一棵青木樹而得名,因魏輔唐和古建築而名聲大振。過去,魏輔唐的商號匾牌裡就隱含了“輔唐盛世”,體現出他的理想;因與眾不同的土政策和寬松的環境,形成一個“世外桃源”,外地各行各業人士紛至沓來,被稱為“青木國”。青木川位於陝南漢中寧強縣西北角,地處陝、甘、川三省交界處,西連四川省青川縣,北鄰甘肅省武都縣、康縣,素有“一腳踏三省”之譽,是陝西省最西的一個古鎮,西去227公裡即是九寨溝 ,全鎮總面積208平方公裡。

  青木川地名和民眾聚集的形成歷史悠久,據考史:青木川原屬川地羌漢雜居區,明成化年間,朝廷統一地名,命名為永寧裡;清光緒年間為寧羌州西路18牌;新中國成立後,鄉民以當地一顆大青木樹為象征,更名為青木川。

  青木川曾是入川的要道之一,秦蜀之咽喉,兵家必爭之地,商賈雲集之邊貿重鎮也。早在三國時期,鄧艾攻蜀時部隊曾入境南下,明末崇祯十年(1637年)闖王李自成義軍由青木川過境入川占領青川縣,清太平天國蘭大順義軍與官軍曾在境內秦家垭鏖戰。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國民黨軍第1師、第64師曾駐扎青木川,企圖入四川、甘肅阻擋北上抗日的工農紅軍。1949年10月胡宗南騎兵第二旅旅長呂繼化率殘部在青木川駐扎9天,企圖利用自然地形負隅頑抗,在解放大軍強大攻勢下,潰逃入川。1950年人民解放軍19軍171團一個營駐軍青木川,執行剿匪、保衛新政權任務。

  寧西土豪魏輔唐

  魏輔唐原是貧苦農民,弟兄三人,排行老三,因殺死當時民團團長魏 先而掌握了當地大權,種植罂粟發家買槍,擁有上千人,數百條槍,並與川陝邊境地方武裝頭目聯結,形成了強大的武裝集團,共同雄踞寧西一隅,建立統治一方的特殊局面,長達二十余年,成為陝甘川邊界一支強大的地方武裝,為陝西獨一無二的地方統治人物。 魏輔唐先後當過寧強縣獨立自衛隊大隊長、寧西人民自衛隊總隊長、陝甘川三省九縣聯防辦事處副處長,建有豪宅數處,娶了大小老婆6個。

  魏輔唐雖然種植大煙,自己卻不抽,也不允許部下抽;他重視文化,辦中學,辦劇社,送鄉裡貧困孩子出去念書,而向往山外生活的魏輔唐卻從沒有出過山。青木川解放前很繁華,有洋行、商戶、茶館、酒店……這一切均是魏輔唐的成就。

  1949年12月,寧強解放後,魏輔唐帶隊攜槍投誠;1952年的鎮反運動中,被定為惡霸土匪的魏輔唐被槍斃,槍斃地點就在魏輔唐所建的輔仁中學操場邊。

  古建築

  該鎮古建築主要以回龍場街為主。該街始建於明成化年間,後街下半部遭水沖壞,自清鹹豐以來陸續修建,民國年間青木川一一魏姓人也進行了維修,並建有3處魏氏住宅。街道建築自下而上蜿蜒沿伸866米,金溪河繞著古鎮轉了個彎,古街被河拉成了弧形。形似一條臥龍,現留有古樸獨特,雕梁畫棟,風格典雅,古建築房屋260間,是不可再造的歷史文化遺產。古街上近百戶人家的房子大都是四合院,二進二出的兩層結構,建築風格有明清時期的旱船式,也有西方教堂式。

  魏家新老大院

  兩座大院都有長達7米的青石鋪就的走廊,前廊後廈的格局以及精雕細刻的窗棂門楣,顯現出魏輔唐當年的氣派。魏輔唐蓋的新老兩處大院外觀像北京的四合院,現在仍是青木川鎮最顯眼的建築。新院子成為林業部門的辦公室,保存得比較好,青磚素瓦,雕梁畫棟,顯示了陝南古鎮建築的古樸。魏家大院的天井、廊前7米長的青石就是背工們背回的。魏輔唐的幾處老宅已被列入寧強縣古建築群加以保護。
  旅游資源

  青木川人口不斷繁衍,歷經百年滄桑,現留有大量保存完好、風格迥異的古街、古祠、古棧道、古建築群等歷史古跡。

  行車路線

  出西安沿西漢高速一直到寧強收費站出口下車沿108國道走一段轉舒家壩過陽平關一直走就到了。西安2月17日電 記者王艷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