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在我國雲南邊陲的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與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的傣族群眾,信奉著佛教三大宗派的另一宗派,即南傳佛教,又稱小乘佛教。南傳佛教盛行東南亞一帶,其宗教建築形式亦很富於地方特色。而我國傣族地區的佛寺建築受緬甸、泰國佛教建築的影響較大,故俗稱為緬寺。緬寺一般選擇在高地或村寨中心建造,其布局沒有固定格式,自由靈活,也不組成封閉庭院。寺院建築由佛殿、經堂、山門、僧捨及佛塔組成。佛殿是主體建築,形體高大,歇山頂。在西雙版納地區佛殿屋頂坡度高峻,使用掛瓦,一般做成分段的梯級疊落檐形式,與緬甸、泰國佛寺風格極為相近。沿正脊、垂脊、戗脊布置成排的花飾瓦制品進行裝飾。而德宏地區的佛殿屋面坡度較緩,形制與滇西建築近似。傣族佛殿的最大特點是由山牆短邊作為入口,殿身呈東西縱向布置。主尊佛像坐西面東,供養對象僅為釋迦牟尼,沒有副像及協侍。內檐油飾以紅色為主,塗以金色花紋,纖柔華美。佛塔實心,塔形呈高聳的圓錐形。有單塔與群塔之分,單塔著名的有潞西風平大佛寺的前塔與後塔,群塔著名的有景洪曼飛龍塔。該塔造型是在圓形基座上按八方建八座小佛龛,龛頂上部建八座錐形塔,八塔中間建一大型錐型塔,層次分明,群塔擁立,如雨後春筍,故又稱其為筍塔。經堂建築一般類似佛殿,但形體較小,而勐海景真佛寺的經堂卻是一個特殊的形式,做成八角折角形平面,屋面亦做成山面向前的八個向面源、十一層疊落的復雜的錐形頂,玲珑剔透,猶如一件藝術品。

雲南景洪西雙版納的佛寺

傣族婦女在佛寺中拜佛祈吉

曼飛龍塔

雲南勐海的景真八角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