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建築紀錄 >> 杭州超山文化創意園

杭州超山文化創意園

日期:2016/12/14 17:22:52      編輯:古建築紀錄

大明堂

大明堂

浮香閣

浮香閣

梅瓷畫坊

梅瓷畫坊

海雲洞

海雲洞

文化創意園

文化創意園

    早春二月,超山梅花含苞待放,正是探梅好時節,宋代大文豪蘇轼用“斬(嶄)新一朵含風露,恰似西廂待月來”(《再和楊公濟梅花》)七絕,描摹了初春探梅的妙處。明日,備受關注的第四屆中國杭州超山梅花節開幕。

    與往年相比,今年超山名勝風景區更多了新意與景致。余杭旅游集團與超山綜保辦根據超山“東俗、南幽、西閒、北雅、頂靈”的總體規劃要求,合力攻堅,埋頭奮戰,今年超山文化創意園精彩亮相,“梅花爛漫--師村妙石創新篆刻展”、超山首屆梅花畫展等藝術展明起開展;超山大明堂擴建修繕一新;海雲洞重現昔日“清幽古樸、綠蔭如蓋”的水石庭院景觀;梅?瓷畫坊對外開放。隨著超山綜保工程持續推進,超山已重現“十裡梅花香雪海”勝景,文化創意產業、休閒旅游產業等新興的多業態現代服務業相繼進駐超山,穩步實現超山旅游綜合體、國家5A級旅游景區、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和城鄉統籌發展示范區“一體三區”的目標,打造成長三角文化休閒旅游度假中心。

    探梅:十裡梅花香雪海

    16日,記者在細雨中超山探梅,別有一番情趣。從超山風景名勝區東園入口,漫步在探梅路上,記者看到大部分梅花含苞待放,梅樹枝頭不時見到一朵朵白梅競相爭妍。倘若過幾天天氣轉暖,這裡大片大片的白梅開放,白花平鋪散玉,方圓十裡遙天映白,如飛雪漫空,天花亂出,蔚為壯觀。

    2008年10月,余杭旅游集團與超山綜保辦全面啟動超山綜保工程,這是市委十屆四次全會確定的杭州市100個重點建設綜合體之一,也是余杭區“十大文化工程”之一。作為余杭區唯一一個省級風景名勝區,超山梅花以“古”、“廣”、“奇”三絕名動天下,位列江南三大賞梅勝地之首,“超山天下梅”享譽海內外,其內涵豐富的梅文化、金石文化、宗教文化,為超山風景名勝區發展文化創意產業、休閒旅游產業等現代服務業打下得天獨厚的基礎,並與塘棲省級小城市建設、運河綜保工程有機聯系,加快建設杭州都市近郊融名山、名湖、濕地、運河、古鎮於一體的的現代水鄉田園城市。

    根據區委、區政府的總體安排,余杭旅游集團計劃總投資18.5億元(不含平衡做地資金)推進超山綜保工程,目前已累計完成投資8.03億元。超山名勝風景區經過3年多時間建設,種植了10000余株梅樹,重現“十裡梅花香雪海”勝境,進一步奠定江南三大賞梅地之首的地位;完成東園、北園建設,豐富景點內容,使景區面積由原來的100余畝(原大明堂區域)擴大到近1000畝;積極啟動產業發展,實現項目建設與產業發展的雙輪驅動,打響“超山天下梅”品牌,贏得社會各界、世界各地游客和專家學者的高度贊譽。每年舉辦的中國杭州超山梅花節,多次獲得杭州市十大旅游節慶活動金獎,超山的知名度、美譽度和影響力持續提升,環境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日益凸顯,成為探索城市建設與現代產業互動發展的有益實踐。

    北園:疏影橫斜水清淺

    超山北園原本只是一片草坪、一條水渠、幾株紅梅,婚慶活動也難以為繼。2010年,旅游集團投資開發超山北園後,開挖湖面,營建石橋,種植梅花,整個景區脫胎換骨、煥然一新,形成林逋筆下“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的迷人景觀。

    2011年以來,旅游集團加快推進文化創意產業,興建超山文化創意園項目。這個項目總用地面積約60畝,建築面積1萬余平方米,設計風格簡潔大氣,打造成一個集文化交流、藝術展示、產業孵化、創意集聚於一體的文化創意交流展示中心。今年梅花節期間,“梅花爛漫--師村妙石創新篆刻展”、超山首屆梅花畫展、吳曉紅古木(樹)展、超山旅游紀念品展銷、戲劇梅花獎演員原始手模展等5大展示活動將在這裡精彩亮相。

    大明堂:香雪海有樓翼然

    記者拾級而上,遙遙望見超山大明堂擴建了很多,游人可以坐在唐梅邊上,一邊品著徑山茶,一邊觀賞梅花。

    2011年,旅游集團與超山綜保辦夜以繼日、全力以赴推進項目建設,目前已完成大明堂浮香閣修繕保護工程。該項目總用地面積72畝,建築面積6900平方米,除新建書畫大師潘天壽紀念園外,大明堂浮香閣、東西廂房、游客中心等主體工程及大明堂外部環境配套工程均已順利完工。

    以超山大明堂為核心,唐梅、宋梅、宋梅亭、吳昌碩墓等景點,構成了超山名勝風景區文化積澱最為豐厚的景區之一。公元1923年12月,周慶雲在《宋梅亭記》中詳細記述了超山迷人的文化景觀:“移時見小橋,遂維舟登,坐筍輿,達山麓,峰回路轉,便得報慈寺(即大明堂),有樓翼然,即‘香雪海’是也。樓前環植老梅數十本,中有一樹橫斜,交枝垂地,支以石柱,干裂一孔,皮類龍鱗,落花斑駁,幻作青綠。寺僧指點告曰:‘此宋梅也’.……”

    吳昌碩先生繪有《宋梅小影》,雕刻在大明堂牆石上,平添了許多藝術回味;當年姚虞琴、吳昌碩等金石書畫大師匯聚超山的文化勝景,今年也將呈現在余杭。“金石翰墨長駐風流--吳昌碩先生及其後裔五代書畫篆刻展”明日起在余杭博物館展出,吳昌碩後代及各界名流將游覽超山,瞻仰吳昌碩先生石像。“超山梅花是世界第一的,因為超山有吳昌碩先生。”日本篆刻藝術大師師村妙石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日本有太宰府飛梅、宮崎月知梅,而超山梅花有著更深厚的文化底蘊,它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

    海雲洞:水石庭院綠蔭如蓋

    穿石林下超峰,南麓有一方山坪,石壁三面回抱,上下兩洞,左上方為“龍洞”,下方正中洞口一潭碧水,右側刻有宋代趙貝也所題“海雲洞”三字。四周石壁上刻有宋代至明清時期的摩崖題刻數方。石壁右前方有石窟造像兩龛,一為丁養浩,一為丁松坡、沈望雲共三軀。旁有釣月礬、摸石池、濯櫻灘等景致依稀可辨。

    2011年以來,旅游集團快速推進超山南園海雲洞環境整治工程,恢復海雲洞昔日“清幽古樸、綠蔭如蓋”的水石庭院景觀。項目用地面積82畝,建築面積2590平方米,其中新建乾元觀、松坡小築和珍帚齋三組主體景觀建築,完成燈光、綠化、道路鋪裝等配套工程。

    此外,2011年4月,旅游集團與超山綜保辦完成近2萬個骨灰盒的福樂園搬遷工程;5月份啟動超山西園企業拆遷工程,目前已完成21家主體、32家企業簽約工作,騰空13家企業;實施全長5.7公裡、寬9米的龍超路(二期)工程,已竣工通車。這樣,超山旅游投資環境更加優化,景區服務配套功能更為完善,進一步提升超山旅游綜合體品質。

    梅·瓷畫坊:梅文化步入產業化發展

    旅游集團銳意創新,整合資源,加強合作,將超山綜保工程建設與產業發展有機結合起來,加快拓展多元化文化創意產業。

    占地15畝、建築面積1700平方米的梅?瓷畫坊項目,以梅花為主題、以陶瓷為載體,集藝術創作、生產加工、休閒體驗、展示銷售為一體的陶瓷作坊。這標志著超山梅文化開始步入產業化發展階段。梅花節期間,景德鎮瓷樂隊表演之際,每位游客可欣賞到用青花瓷器做成的樂器表演出來的音樂,令人耳目一新;陶瓷工藝美術大師親臨現場創作,在一個個白色瓷瓶或瓷板上,畫出不同風格的圖案;游客可參與景德鎮傳統制瓷工序中的手工拉坯和畫坯兩道工序,體驗泥變成碗的過程,燒制成的陶瓷器還能帶回家呢。

    據了解,去年以來,旅游集團成立杭州超山文化創意有限公司,專營節慶賽事策劃、文化活動組織、旅游商品設計經營以及創意項目孵化等業務,現已正式投入運營。完成新超山?新梅花旅游紀念品全國創意設計大賽,部分獲獎作品在梅花節期間展銷,其中,由旅游集團、長興梅園與利夢達公司合作開發的產品“中國香”梅花香薰,具有較為廣闊的市場前景。與北京林業大學、中國花卉協會溝通,籌劃在2013年梅花節期間同時舉辦首屆中國超山梅文化產業博覽會,目前已基本完成概念性方案設計和產業可行性報告。引進杭州山木禾水公司,與旅游集團合作成立超山綠動公司,開展戶外運動與CS等項目。

    據悉,旅游集團、超山綜保辦今年將切實貫徹落實區十三次黨代會精神、剛剛閉幕的區第十四屆人大一次會議、政協十屆一次會議精神,按照打造全區“十大文化工程”的總體要求,搶抓機遇,乘勢而上,著力實現四個轉變:從做優環境向做大產業轉變,從整治保護向綜合利用轉變,從觀光旅游向休閒度假轉變,從拓展空間向資源整合轉變;重點突出“產業發展、項目建設、招商引資、資源整合、品牌建設和隊伍建設”,全力打造長三角文化休閒度假中心。

推薦閱讀:

遼寧興城文廟

遼寧興城城隍廟

妙峰寺雙塔

福州三坊七巷驚人考古發現 唐代城牆重現天日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