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海雲寺
日期:2016/12/14 17:32:00   編輯:古建築紀錄 廣東海雲寺,為廣東四大名寺之一,位於廣東番禺南村鎮員崗村與陳邊村之間的秀麗清幽的雷峰山上。
廣東海雲寺該寺在南漢期間(917-971)建成,原為海商捐建的佛教道場,曾名隆興寺、雷峰寺。清初,一代高僧天然法師駐錫該寺,重修擴建,命名為海雲寺。清末民初,海雲寺香火鼎盛,被譽為“粵中四大叢林之一”。抗戰爆發後,番禺淪陷,寺院被毀。從2008年開始,廣東省規劃重建海雲寺。
據有關史料記載,南漢年間,該寺由賈胡(外國來華經商的胡人)馬羅年,為酬謝神恩捐資興建。相傳,馬羅年是往來“海上絲綢之路”貿易的洋人。有一天,他的船舶行到扶胥(今員崗一帶)江面,突然狂風大作,惡浪滔天,危在旦夕。賈胡馬某祈求佛祖庇佑,如能度過難關,他日定當酬謝神恩,興建廟宇。果然瞬息之間,風平浪靜,佛光普照,遠望雷峰山上發出一道靈光光彩奪目。後來,馬羅年就選定雷峰山上興建寺廟。清末民初,海雲寺香火鼎盛,被譽為“粵中四大叢林之一”。
抗戰爆發後,1940年番禺淪陷,一些無賴將脅迫住持交出田契後將住持殺害,強令僧人解散,寺宇亦被拆毀,部分材料被“市橋皇帝”李輔群運去建“群園”(現為番禺區老干部活動中心)。
禅院齋堂則最後毀於1958年大躍進期間,村民將寺廟的石頭、磚瓦拿去建了水閘、豬圈和雞捨,一代名剎被夷為平地。
由於“海雲寺”遺跡的價值十分珍貴,從2008年開始,廣東省規劃重建海雲寺,希望能讓荒廢的古跡重現光明,綻放盛世珍占的光芒。
雷峰海雲寺是廣州對外貿易的歷史見證地,又是嶺南傳統文化的勝地,為清初嶺南佛教中興的名地。當時天然和尚與他的傳弟子都是著名詩僧。其俗家弟子“嶺南三大家”屈大均、陳恭尹、梁佩蘭,還有陳子壯、黎遂球、梁朝鐘、蘇曼珠、王邦畿、張穆等都是嶺南的著名詩人,都有詩集傳世,產生了“海雲詩派”和“海雲書派”,有些還是嶺南歷史上傑出的書法家。
海雲寺在嶺南佛教中享有崇高的宗教地位。相傳宋代大文豪蘇東坡被貶嶺南時,曾路過廣州到市郊石榴崗(現海珠區新滘),遠望有清幽古寺,因而請人擺渡前往,登上雷峰山海雲寺(時稱隆興寺)。他目睹清幽古道,即興為古道題名為“金瓯古道”。因此,海雲寺又稱為“金瓯寺”。從此,雷峰山海雲寺成為歷代文人墨客尋幽探勝之地。開山第一人天然和尚是禅宗五葉之一曹洞宗第三十四世傳人。由天然和尚及其弟子開創或擴建的名剎有海雲寺、海幢寺、無著庵、芥庵、別傳寺、華首台寺、棲賢寺、歸宗寺等。天然和尚與他的本師道獨,師弟函可,及其弟子三代僧人的經解、語錄,都入藏浙江“嘉興藏”,體現了曹洞宗天然一系在嶺南佛門的地位。據說日本現有數間寺院均屬曹洞宗門系,由此可見海雲寺影響的深遠。
推薦閱讀:
石家莊:唯一古橋萬歷石橋損毀嚴重(圖)
雲南西雙版納景洪勐罕橄榄壩
江西崇仁縣樂史墓
銅爵
清初學者潘梅元描寫海雲寺詩道:“巍然壯麗遠臨江,夕照天花滿石幢。嶺外洞宗推第一,區中佛法此無雙,山回雲寺三峰列,水到雷門萬派降,才過溪橋心便息,不消高枕月橫窗”。這是對當年的海雲寺壯麗景象的寫照。
一代商僧天然和尚學識淵博、道風高邈、忠義愛國,不畏權勢,在社會上尤其是在士人之中威信極高。清軍南下,明朝覆沒,許多抗清或不願為清順民的士人遺老紛紛遁入空門,形成“十年王謝半為僧”的局面。天然和尚實際上成為明朝遺民的庇護者、引導者、精神領袖,海雲寺成為明遺民安身立命之地,也是明亡後抵抗清兵入侵的神聖堡壘。雷峰山上的海雲寺,留下了珍貴的歷史見證,留下不少歷史上可歌可泣的動人故事,是憑吊古跡的勝地。
古剎重建
2008年,廣東清代四大名園之一的番禺余蔭山房將進行擴建,而被毀棄已經超過半個多世紀的千古名剎海雲寺將在余蔭山房的預留用地進行異地重建。
按規劃,余蔭山房近幾年將重點進行二、三期擴建工程,一旦工程全面完成,景區面積將從現有的1500多平方米擴大到110000平方米左右。《規劃》將余蔭山房劃成三大區域:其一是舊園區,這是景區的核心保護區域。古園區面積很小,只有2畝地,1000多平方米,再加上兩個古跡,即一個祠堂、一個瑜園。二期工程有望今年內動工,爭取在明年底前完成。
三期是《規劃》的“重頭戲”,即將在余蔭山房的東邊,申請征地210多畝,用於開展景區第三期擴建工程。工程建設內容包括番禺氏族紀念館、嶺南畫派紀念館、贲南書院、番禺民間工藝館和千古名剎海雲寺重建。按《規劃》,被毀棄已經超過半個多世紀的海雲寺,將余蔭山房的預留用地進行異地重建,規模宏大,是改擴建工程的最大亮點。據了解,番禺政府有關方面曾經多次組織專家召開研討會,並到海雲寺遺址附近村莊尋找很多當年曾經到過海雲寺的當地老人,請他們回憶印象中海雲寺的格局、布置情況。
《規劃》2005年就經區政府審核通過,現已遞交到廣州市,建設面積等還有待於規劃部門的批准。但相關工作已被提到重要議程,正加快推進。區裡各相關部門正合力解決開發建設中的問題,擬在2010年亞運會前完善好配套好,爭取在兩三年的時間裡見成效。
推薦閱讀:
石家莊:唯一古橋萬歷石橋損毀嚴重(圖)
雲南西雙版納景洪勐罕橄榄壩
江西崇仁縣樂史墓
銅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