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建築紀錄 >> 泰國法身寺

泰國法身寺

日期:2016/12/14 17:26:42      編輯:古建築紀錄

 

法身寺

    泰國法身寺(WatPhraDhammkaya)位於曼谷市北二十公裡處,屬現代化的大道場。法身寺要求佛法弘揚者能立足佛教的整體,面向全世界,培養與其它語系佛教交流的人才。法身寺先後派出許多僧人到國外留學,修行這是困擾許多出家人的一個問題。法身寺的出家人不會為之所困擾,每個人每年都有時間上山靜修,靜修的人也有機會下山弘法。寺內有常住僧俗一千多人,其中四百多位比丘,二百多位沙彌,四百多位八戒優婆塞、優婆夷。

    法身寺在開創之初的好幾年中,曾只有四五位比丘,而卻聚有一千多位僧俗大眾,其中許多都是學修有素、能擔當管理和弘法事務的人才。這些人的匯聚和培養非一日之功。

    法身寺面積很大,但象樣的建築物並不多。大殿不大,很精巧,供一尊佛像,鮮花圍繞。比丘們誦戒布薩在這裡。其他建築都很樸素、實用。比丘、沙彌的住房都是他們自己搭的茅蓬,從外面看,古樸、陳舊,使人想起遙遠的古代。從很早開始,法身寺就在曼谷組織了青年佛學社。佛學社由在校大學生組成,學生中的學佛積極分子擔任領導,出家人只起指導的作用。佛學社是寺院和大學生之間聯系的中介。每年暑期,佛學社都要組織許多青年人到法身寺參加“佛法薪傳者夏令營”。每一位營員都要持守八戒,並在行、住、坐、臥中如比丘般守頭陀行一個月。

    從1979年開始,法身寺開始舉辦團體剃度出家,夏令營營員以比丘或沙彌戒律訓練一個月,之後可依各人的意願還俗。事實是,這樣的夏令營為法身寺培養了多方面的人才。有的人大學畢業後出家為僧,獻身佛教;有的來寺做常住的八戒居士,參與管理和弘法工作;許多人即使畢業走向社會,也仍然是寺院的護法。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