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清真大寺古建築優美完整
日期:2016/12/14 17:26:03   編輯:古建築紀錄呼和浩特清真大寺
呼和浩特清真大寺
呼和浩特清真大寺
呼和浩特清真大寺
呼和浩特清真大寺位於呼和浩特市舊城通道南街東側。它是呼和浩特市原有八座清真寺中,建築年代最早、規模最大的一座,故此得名清真大寺。清真寺是穆斯林(伊斯蘭)禮拜場所,即回族人民舉行宗教儀式的民族寺宇。
清真大寺位於市區舊城北門外,始建於清乾隆年間,是呼和浩特市最大的一座清真寺。當年,大批回族居民自新疆遷到呼和浩特,在以後的年代裡,他們漸漸在這裡站穩了腳跟,並建造了這座規模宏大的清真寺。
該寺占地4000平方米,坐東向西的格局表現出對聖地麥加的尊崇。大經堂大殿是清真寺的主要建築,高大宏偉,莊嚴肅穆,在大殿柱子上刻有《古蘭經》經文,穹頂具有典型的阿拉伯風格。後院有講堂、穆斯林浴室等,院東南側有一座灰色塔樓,樓高33米,六角攢尖頂,樓內有木質樓梯,登樓可眺望全市風景。
清真大寺內的裝飾紋樣都用阿拉伯文、幾何線紋和各種植物做題材,具有濃郁的伊斯蘭風情。寺內還藏有30冊阿拉伯文《古蘭經》,是珍貴的宗教文獻資料。
清真大寺,建於清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據《清真寺南北講堂碑記》記載:“自大清定鼎以來,建立多年。”初建時較為簡陋。到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曾重修。1923年回族群眾又募捐再度重修後,便成為現在的規模。全寺占地面積約四千平方米。重修時大殿增高1.7米,擴大了七間,南北講堂展後5米,增高66厘米。寺的總面積擴大了數十平方米。清真大寺坐東向西,中間為朱紅色正門。門上楣有“清真寺”匾額及“國泰”、“民安”四個字。寺門前原有影壁,高丈余,現已拆除。大殿的外牆後壁正對正門。正門南北兩側各有旁門,兩邊是藍色的牆面。大門內正面是莊嚴肅穆的聖殿,除聖殿外還有講堂、穆斯林浴室、望月樓、教長辦公室、鄉老會議室、海裡翻學經堂等建築。入寺門後,大殿南北兩側有甬道通往寺院內。大殿南側有碑亭一座,存碑六面,其中以“清重刻洪武御制回輝教百字號碑”和“重修綏遠清真大寺碑”有較大研究價值。
(稿件由呼和浩特市旅游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