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場鎮:加快激活“沉睡的古鎮”
日期:2016/12/13 20:12:57   編輯:古建築紀錄記者 黃勇娣 通訊員 唐同軌
新場鎮,位於浦東新區的中南部,因宋代遷鹽場至此而得名,即“新的鹽場”。至今,這裡依然保留著完整的水鄉古鎮格局,可以說是“浦東新區唯一保存完好的千年古鎮”。
近年來,江南古鎮爭相拋頭露面。在外界看來,新場古鎮的開發似乎有些慢了。其實,這裡的人們一直在思考和研討:怎樣才能把握好古鎮保護和開發之間的尺度?到底該如何呈現最好的古鎮?與此同時,當地也沒有閒著,一方面對古鎮的保護性開發規劃精益求精,另一方面積極穩妥地推進保護性修繕和民間文化資源挖掘……
到了眼下,已然理清思路的新場鎮定下了目標:加快激活“沉睡的古鎮”,全面對接就在身旁的迪士尼樂園,爭取同期對外開放,實現中西文化的互動交流。而在古鎮開發的引領下,周邊的商貿服務業將得到快速發展,由此該鎮的經濟轉型也拉開了大幕。
尋找自身的坐標和優勢
這幾年,新場古鎮雖然還沒有全面開放,但不少市民已經急不可待地前去探訪,見證了一個不加修飾的古樸老鎮:保存完好的古石橋,還是那麼結實耐用,但一些古跡已被青草掩蓋;古市河的兩側,人們雖然生活在局促狹窄的老宅裡,但安寧而自得其樂;古鎮南端的一座南山寺,依然香火旺盛……
據鎮裡統計,這裡現存有15萬平方米的成片古建築,1500米長的老街,1200米長的明清石駁岸,69座古儀門,有區級以上文物保護建築37處。總體來看,這裡的古寺、古街、古樹、古風貌都保持完整,被評價為 “上海浦東地區規模最大、歷史建築數量保存最多、古跡遺址留存最豐富的歷史文化風貌區”。
古鎮,是新場在新時期發展的最大優勢。但長期以來,該鎮還是在“古鎮”名頭之外做了踏踏實實的努力。新場鎮的農業,在浦東新區值得稱道。這裡有著上萬畝桃林,當地產的水蜜桃品種“新鳳蜜露”,是南匯水蜜桃最受歡迎的兩大品種之一。新場鎮的另一特產桃樹下種植的“矮腳青”青菜,在上海市民中同樣頗具知名度。鎮裡的第二產業,總體實力也能在全區鄉鎮中算得上 “較強水平”。
隨著自身全面融入整個大浦東,隨著迪士尼國家旅游度假區的啟動建設,新場鎮看到了前所未有的機遇,開始積極謀劃全新的創業。為此,該鎮重新梳理自身的坐標和優勢,為大開發進行預熱。在該鎮黨委書記胡秋華看來,目前,新場鎮至少具有四方面發展優勢:
首先,位於浦東新區中南部的新場鎮,如今有著五橫三縱的交通要道在鎮區內穿過,這樣的交通網絡在一個鎮區范圍內十分少見。比如滬南公路貫穿新場鎮中部,S2高速公路由北向南穿越全鎮,而新開通的康新公路、申嘉湖高速、申江路,一下子拉近新場鎮與康橋工業區、迪士尼旅游度假區、張江高科(600895,股吧)技園區的距離。更值得一提的是,軌道交通16號線在該鎮也設了一個站點。
同時,還有三個優勢不容忽視。除了古鎮的資源優勢,新場鎮還有著生態優勢,是一個宜居的地方。這裡不僅有著萬畝桃林,在鎮南大治河邊還有著1780畝的片林。而且,由於開發較晚,鎮裡的工業區並沒有緊挨鎮區,而是有3公裡以上的較遠距離。這也是城鎮發展的“宜居”優勢。此外,新場鎮還具有深厚的人文優勢,這裡在明清兩代就出過50多位科舉進士和舉人,如今還被評為了“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認清了這些優勢,新場鎮的步子邁得更自信、更堅定了。
打造與迪士尼相望的中國古鎮
盡管全國各地掀起了古鎮旅游開發的熱潮,但新場古鎮並沒有盲目跟風,而是冷靜思索,這幾年邀請各方專家進行全方位論證:新場古鎮是應該保護還是開發?又該如何保護或開發?
經過多年論證,新場鎮最終確定了古鎮保護性開發的思路:重點保護風貌區中的歷史文化遺產,保護比較完整的城鎮歷史街巷、水系、整體空間尺度和居住生活形態,保護能反映浦東原住民民俗文化活動的重要歷史場所,從整體上延續浦東傳統文化的歷史發展脈絡。一個值得關注的細節是,如今市民來到新場古鎮,可以在一段區域的石板路上或是牆上看到一些浦東地區的常用語,注明發音並進行翻譯,十分有趣,值得細細品味。
在浦東新區區委和區政府的高度重視和關心支持下,還成立了區級層面的聯席會議制度,探索建立多方參與、共同推進古鎮保護性開發的新機制。到今年8月,《新場古鎮控制性詳細規劃》正式獲批,古鎮保護性開發終於有了指導規范和依據。同時,古鎮的發展規劃初稿也已完成,並進入第二次討論過程,屆時將進一步明確古鎮的定位、功能、布局、運行、開發機制等。接下來,古鎮保護性開發將逐步大膽地邁開步子。
而實際上,古鎮的保護性修繕從來沒有停止過。據介紹,近幾年來,鎮裡整體推進古鎮風貌整治,共完成了8處古建築、3座古牌坊、5座古橋和超過3000米的門立面風貌修繕工作。資產收儲也在有序推進,已累計收購、收租房產和地塊4萬多平方米。而南山景區和洪橋景區已實現了對外開放,歷史文化陳列館等5處特色展示館也已開館營運。去年開始,新場鎮還投資6000萬元實施了古鎮北部區域的綜合管線入地及石板路恢復工程,不僅可改善古鎮景觀,還可從源頭上解決古鎮區水環境的問題。
另一方面,古鎮還全力進行了文化挖掘工作,自己先認清“古鎮保存下了哪些文化財富”。經過挖掘整理,鑼鼓書、浦東派琵琶、江南絲竹、南匯灶花、賣鹽茶、浦東土布紡織技藝等一批傳統民間文化項目重新煥發活力。目前,新場鎮已成功申報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生態保護區、國家AAA級旅游景區、中國民間文化藝術特色鄉鎮鑼鼓書之鄉、上海市優秀民間技藝文化創意集聚區等。古鎮景區還沒有完全扮靓、呈現出來,但背後的文化氛圍已經越來越濃厚。
“接下來的古鎮景區,將會是一個"啞鈴狀"的形態。 ”胡秋華形象地向記者描述,古鎮核心區占地0.48平方公裡,主軸是一條長約1500米的南北向老街,今後將主要恢復前店中宅後花園格局的宅院、街弄景點,同時引入一些文化項目,合理布局商業項目;而在主軸的南北兩端,還將分別打造兩個重頭項目。在北端,為了讓游客能夠更直接地找到古鎮入口,將新建一個開闊的文化廣場,展示與古鎮相關的古文化、建築文化、鹽文化,讓游客一來到這裡就能領略新場古鎮的特色所在。在南端,南山寺的東側,一片250畝左右的土地上則將實現“古與農的互動”,在自然生態的田園風光之中,重點打造一座“三民文化展示園”,把浦東地區乃至全國“民族、民俗、民間”的東西保留、展現出來。傳統文化氛圍濃郁的古鎮景區,將與不遠處的迪士尼樂園實現功能錯位,進行 “動靜互補”、“本土與國際的文化交流”。
據介紹,不久的將來,國內游客從迪士尼樂園大門出來,沿著申江路到新場古鎮,車程只需要8分鐘左右。那麼,新場古鎮拿什麼留住這些游客?除了古鎮的特色景區,還需要整個系統的配套服務,包括游、購、吃、住、行等各方面。為此,該鎮目前已經在老鎮區和軌道交通16號線站點附近分別建設一座交通樞紐,同時還將建設一座五星級酒店和大型商業綜合體,在居住、休閒、商業等環節全面提升水平。
不僅如此,新場鎮黨委政府還反復思考一個問題:新場古鎮到底是誰的古鎮?答案是“這將是老百姓自己的古鎮”,這老百姓不僅指當地的原住民,還包括前來參觀游覽的廣大游客。因此,古鎮在保護性開發過程中,不僅要充分保護原住民的利益,還要真正圍繞游客需求去打造產品、提供服務。
培育一系列延伸產業
在胡秋華看來,古鎮本身不應該是掙錢的,因為保護古鎮是一件砸錢的事,要想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還是應該在古鎮的周邊成功培育出一串相關的延伸產業來。
我們發現,這裡的制造業轉型,也已與古鎮特色密切相關。近年來,新場鎮的工業區開始全力引進新興的制造業項目,今年上半年就有5個先進制造業項目集中開工,總投資超過6億元。目前,工業園區中還有兩個重點企業在積極謀劃上市。比如其中的寰博公司,主要提供3D相關的技術和內容服務,涉足動漫、影片制作等行業,屆時將以聲、光、電來更好地展示古鎮文化。
同時,這裡還依托毗鄰張江高科技園區、康橋工業區、迪士尼樂園等優勢,著力打造總部經濟。目前,新場鎮已經搭建申江科創園、三民文化創意基地、億凱匯谷三大平台,各自招引相關的總部經濟項目落戶新場。比如申江科創園,將重點承接張江高科技園區的輻射,力爭建成科技型中小企業的孵化基地,今年運作以來已引進7家企業,預計全年新增稅收3000萬元。三民文化創意基地,則重點打造三民文化展示示范園區,現已集聚了22家民間技藝館。而億凱匯谷將重點培育成商貿總部經濟的集聚區。
總體來看,整個新場鎮已經明晰了 “一帶四區”的發展定位,即積極構建以申江南路為軸心的產業帶,推進工業園區、商貿服務區、古鎮旅游文化區、休閒觀光農業區四個片區的協調發展。每一個片區都有清晰的定位和詳細的發展規劃。
清晰的定位和全方位的努力,再加上一系列利好因素集聚,使得新場鎮迎來了產業轉型發展的大好時候。據統計,今年1—9月,新場鎮每個月的稅收增幅都在全區24個鎮中位居首位,這在以前可是不敢想象的。
而在大開發、大發展的同時,新場鎮也清醒地認識到,一個地方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支撐還在於人,在於廣大干部和群眾。
因此,該鎮一方面全面推進民生工程,在交通、商業、教育、醫療、養老等環節大幅提高水平,另一方面用心打造一支過得硬的干部隊伍。在新場鎮,百姓只要遇到不稱心、不如意的事,喜歡就近找干部“唠叨”,而不管是哪一級的干部,一旦聽到百姓的“唠叨”,就會積極為他們解除各種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