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天門水下“靈石”探秘
日期:2016/12/14 17:57:53   編輯:古代建築與風水嘉陵江、長江兩江交匯處的江面下隱藏著長約200米的“靈石”。
據史料記載,在兩江交匯的朝天門水域,有一塊長約200米的巨型石頭暗藏在江中。巨石上鑿刻著12處碑文,記錄了從東漢建武年間到清朝康熙年間共17個年份的枯水情況。但自乾隆十九年(1754年)以來,再也沒有巨石的出水記錄。
5月25日,朝天門碼頭,人來人往。
放眼望去,碧綠的嘉陵江水與褐黃色的長江水激流撞擊。激蕩的水域下,會藏有傳說中的能預知豐年與否的巨大靈石嗎?
“我小時候就聽說過這塊石頭,據說是一塊記錄川江水文的枯水石刻。”在朝天門碼頭長大的、現年60歲的渝中區居民盧延輝說,“聽老人們說,這塊石頭相當神秘呢,它一出現,這一年就會豐收,但遺憾的是我至今還未見過。”
專家肯定朝天門水下有靈石
朝天門真有這塊靈石嗎?
我市考古專家胡昌健給出了肯定的答案。
“靈石位於朝天門長江與嘉陵江交匯處的石梁中部的水下石盤上,長約200米,上面鑿刻著12處碑文,有從東漢建武年間(公元25~公元27年)到清朝康熙年間共17個年份的枯水記錄。”胡昌健介紹,因東晉義熙三年(公元407年)上面鑿刻的《靈石社日記》,於是便將這塊石頭稱為“靈石”。
記者在《巴縣志》中看到,關於朝天門靈石一事,有如此記載:“朝天門外漢江水底石磐上,碑形天成”。不僅如此,在《諸道石刻錄》、《復齋碑錄》、《寶刻叢編》、《巴縣志》、《全唐文》等史料文獻中,都可以看到朝天門靈石的記載。
渝中區文管所的工作人員透露,據目前考古所知,朝天門靈石在唐代出水13次,宋代1次,明代1次,清代4次。最後一次出水記錄是乾隆十九年(1754年),距今已有250年。
史無戲言,既然有文字記載,朝天門靈石看來是真的存在。
傳說靈石見了天光就豐收
“傳說朝天門靈石非常靈驗,只要見了天光,這年就會豐收。”盧延輝說,這個神秘的傳聞,也讓他從小對這塊石頭充滿了好奇。
事實果真如此嗎?
其實,關於靈石顯現是否能預言豐收之事,相關史書的記載也是各執其詞。
清代巴縣詩人龍為霖用“百谷穰穰兆年豐”來描繪的朝天門靈石露水兆豐年,而同代詩人周開封也寫詩“舊傳見則年必豐”跟隨附和。
然而據歷史記載,明弘治十七年(公元1504年)靈石露出來,該年卻大饑。清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靈石又一次現身,該年又是大災,5月至8月沒下大過雨,樹木幾乎都枯死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