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與風水 >> 徽宅異地保護存爭議

徽宅異地保護存爭議

日期:2016/12/14 17:57:03      編輯:古代建築與風水

屯溪區南溪南村修繕吳中明坊

    近年來,古建築保護與開發在內地逐漸走熱,特別是隨?香港影星成龍將其購買的徽派古建築捐贈給新加坡科技設計大學,在國內掀起輿論大波。大公報記者近期在安徽蕪湖與黃山等地採訪發現,關於古建築異地保護與復建的爭議依然存在。

    “徽派古建築的異地復建無可非議。當然,前提必須是對它們的真心保護。”蕪湖徽商博物館館長許蘇平認為,“對那些房主無力維護修繕且非政府掛牌為文物的古建築,適當遷移甚至可以出國,不失為一件弘揚中華文化的好事。”

    他指出,古建築是凝固的音樂,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資源。從表面上看,古建築外遷是對民族文化的破壞。但是,通過徽派古建築異地復建,能夠讓外地人乃至外國人感知徽文化的獨特魅力,從而讓優秀的中華文化在更大區域得以傳承。

    許蘇平癡迷傳統文化,過去20多年間,在蕪湖以及皖南、江浙一帶,搶救性收購散落於民間的、隨時可能遭毀壞的古建築構件等。利用這些構件,他開設陸和村茶藝博物館,創辦國內首個以弘揚徽商精神、展示徽商文化的民間主題藏館,而今准備復建60套古民居,打造以古村落為主體的江南版“清明上河圖”。

    與許蘇平不同,安徽大學副教授左靖主張原址保護徽宅。“徽州人造房都很講究風水,有些房子,一旦離開了原地,就會失去它原有的靈魂。”他呼吁,“對這些老房子,要心存敬畏之心。如果情況允許,最好不要異地保護。”

    另外,黃山市文化委員會主任胡建斌亦稱,“徽州古宅及其構建原則上不能出縣、決不能出市。它們是在此產生,也應該在此落根、生根。”為此,黃山市組織開展古建築保護專項行動,嚴厲打擊違法拆賣古建築及其構件行為。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