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魅力——半坡彩陶(圖)
日期:2016/12/14 18:05:00   編輯:仿古陶瓷 最早發現於西安半坡,距今有七千年的歷史。是我國彩陶文化歷史較早、特點突出、影響較大的一個類型。半坡彩陶的遺址,在河流的岸邊,因而半坡的彩陶有汲水尖底瓶、葫蘆、長頸瓶,另外還有盆類、罐類,與今天的盆罐大體相似。
半坡彩陶早期紋飾,多為散點式構圖。也就是說,在一件器型上,裝飾往往只占據器面的一小部分,紋樣一般是自然形態的再現。半坡紋飾的形象可愛,表現了人類童年的天真稚氣和與自然的親切關系。仔細體味,有人與自然溶為一體的感覺,可以說是半坡人原始生活的記錄。
紋飾形象主要描繪了當時人們接觸的動物,有奔跑的鹿、魚紋、人面紋、蛙紋、鳥紋、豬紋以及由以上紋樣兩種或三種組合的紋樣。也有一些單純的任何紋樣如折線紋、三角紋、網紋等。
人面魚紋彩陶盤
仰韶文化,高16厘米,口徑39.5厘米,1955年陝西西安半坡遺址出土,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藏。仰韶文化半坡類型彩陶的代表作,細泥紅陶,繪黑陶,敞口,卷沿,淺腰,圜底近平。口沿上施以黑色,八等分的間隔處飾以條形或三角形,簡潔明了。器身為赭紅陶衣,器內壁施繪對稱的人面紋和魚紋各兩幅,構成奇特的人魚合體,體現了半坡人對魚的崇拜之情,又似有某種原始巫術的意味,深藏奇妙的歷史待解之奧秘,引人遐思。
彩繪船形壺
仰韶文化半坡類型,高15.6厘米,長24.厘米,陝西寶雞北首嶺出土,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藏。此壺形狀像船,頭尾尖尖,杯口,短頸,平肩,兩肩上各有半環耳可以系繩。在船腹處用黑彩繪有網狀紋飾,像張掛魚網,應與當時人的漁獵生活有關。
人頭壺
仰韶文化半坡類型,高23厘米,底徑6.3厘米,1953年陝西洛南縣出土,西安半坡博物館藏。半坡類型陶器精品,泥質紅陶,既是生活實用器皿,又是人頭像陶塑藝術品,為人頭葫蘆身形,平底,壺背有口,可盛水。少女形象,仰頭淺笑,櫻唇微啟,似在輕輕哼唱著歌曲,神態安詳。刻畫手法細膩傳神,甚為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