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建築材料 >> 仿古工藝品 >> 仿古陶瓷 >> 斑斓絢麗、奇異多姿的唐三彩(圖)

斑斓絢麗、奇異多姿的唐三彩(圖)

日期:2016/12/14 18:04:51      編輯:仿古陶瓷


    唐三彩最初發現於20世紀初的洛陽,它是唐代鉛釉陶器的總稱。唐三彩以高領土作胎,質地潔白細膩,分兩次燒制而成,先坯燒,然後上釉再燒,稱為釉燒,利用砂物質中的金屬氧化物呈色機理,在釉料中加入銅、鐵、钴、錳等作為著色劑,燒成綠、黃、藍、紫等斑斓的色彩,以黃、綠、白三色最多見,故稱之為“唐三彩“。 

    唐三彩的造型有生活用器,如瓶、壺、罐、缽、盤、杯、枕等,也有陶俑和動物塑像,還有各種房屋、家具、箱櫃、水池、牛車等模型,大多作為墓葬的明器,少部分為日常生活用品。 

    唐三彩在工藝、質地和外觀特征上與普通釉陶都有不同,它以多彩色釉的浸潤,流動的裝飾為特點,種類繁多,造型生動優美,獨特逼真,釉色絢麗,充分顯示了盛唐時期經濟繁榮國勢強盛的景象;也顯示了當時精良娴熟的制陶工藝和華貴瑰麗的藝術風格。 
  
    所以說,唐三彩是我國古陶史上最引以為傲的偉大藝術,它的陶塑寫實的傳統,雄渾大氣的造型,斑斓奇幻的釉色以及濃郁浪漫的異國情調,令它尤如一朵絢麗多姿的奇葩,永遠流光溢彩。 

    三彩鳳首瓶

    唐,高32厘米,口徑5-3.8厘米,底徑9.7-8.9厘米,河南洛陽墓葬出土,洛陽市文物工作隊藏。此瓶是一個造型優美,手工精致的水瓶。鳳首形器口,小口細頸,深腹橢圓形,微圈足,頸部一側安環形單耳把。瓶身施黃、綠、褐釉,流動自然。腹一側為浮雕騎馬射獵圖案,另一側為立鳳,花葉圍繞,紋飾生動,姿態逼真。鳳首雕塑精致。

 

三彩鳳首瓶     三彩陶雙魚形壺

     三彩陶雙魚形壺

    唐,通高24.5厘米,口徑4.1厘米,足徑10.4厘米,山東益都出土,山東省博物館藏。三彩陶器是唐代陶瓷由素雅向華麗方向嬗變的主要工藝,以綠色釉為主,輔以黃、褐、白、翠綠、藍等多種色彩,彩色精美,浸潤光澤,自具特點。此壺為連體式雙魚形造型,小口,鼓腹,高圈足,兩側有鳍形裝飾,上端有橫貫耳,可系繩索,便於攜帶。側視為雙魚形,俯視為四魚狀,可能寓意“事事如意”。 

    三彩陶鴛鴦枕

    唐,高5.5厘米,長12.5厘米,寬10厘米,1971年河南洛陽出土,洛陽市文物工作隊藏。胎呈白色,施綠色底釉,上施褐、藍、白等色釉。接近長方體,枕面微凹弧形,稜角分明,十分規則。枕面刻劃鴛鴦戲蓮圖,水草花紋為飾,線條流利勻致,圖案生動有趣,周邊側面施褐釉作點紋,對枕面起襯托作用。

    三彩陶駱駝載樂俑

    唐,通高58厘米,長43厘米,1959年陝西西安墓葬出土,陝西省博物館藏。此三彩乘駝樂俑,為唐隨葬明器,駱駝全身白色,背上執一長方形氈子,氈子邊緣藍色,中間刻劃菱形紋,分施赭、綠、藍、白各色相間的釉彩,背上駕成平台,平台上有七個男樂俑,各執笙、箫、琵琶、豎琴、托、拍板、排箫,皆作演奏狀。樂隊中間站一翩翩歌舞的長袖女俑,左手空奉,右臂後擺。匠思巧運,造型新穎,形態逼真,令人仿佛耳聞悠揚悅耳的樂曲。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