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三彩燈:器型較罕見 華彩映盛世
日期:2016/12/14 18:06:33   編輯:仿古陶瓷 文物名稱:唐三彩燈
文物年代:唐代
出土時間:1987年
出土地點:吉利區唐墓
有人說,唐三彩更能诠釋那個時代的富庶與繁盛。珍藏在洛陽博物館的唐三彩燈,通體施綠、棕、白三色釉,華彩絢麗,技法超群,工藝考究,不僅是唐三彩中極為罕見的藝術瑰寶,還是大唐盛世的真實寫照。
器型罕見釉彩斑斓
在洛陽博物館寬敞的展廳內,陳列的三彩俑精品不勝枚舉,其中的三彩蓮花燈,被評定為國家一級文物。
“唐代流傳下來的唐三彩器物比較多,但三彩燈較罕見。”洛陽博物館副館長高西省說,目前國內發現的三彩燈,其頂部多是燭台,是用來放蠟燭的,而這盞唐三彩燈頂部有一個盞,倒入油,加上燈芯,就可以使用了。它是國內目前發現少有的頂部為燈盞的唐三彩燈。
蓮花燈器型端正,釉色斑斓,由燈盞、燈柱和燈座三個部分組成。最上面是燈盞,它由盞碗、蓮花瓣盞托和托盤組成,內外均勻施有棕、綠、白三種釉色,像一朵盛開的蓮花,造型十分優美。托盤下面是竹節狀的燈柄,中部飾仰覆兩朵荷花,兩側點綴多周連續小圓圈紋,被放置在一個倒扣的碗狀底座上,底座上還有寶相花和力士的紋飾。
多元文化盛唐華彩
在唐代以前,陶瓷器多為單色釉。唐代時期,多彩的釉色和紋飾在陶瓷器物上同時得到運用,這是經濟發達、文化融合、中外交流的折射。
該燈盞上的蓮花造型、燈座上的寶相花和力士紋飾,均源自佛教。蓮花,代表淨土,象征純潔;寶相花被視為佛像莊嚴之相,有“寶”“仙”之意,以某種花卉(如牡丹、蓮花)為主體,加入其他花卉的形狀結合而成;力士,是佛教中守護者的形象。這些造型、紋飾,都是流行於盛唐的裝飾紋樣。
高西省介紹,這件唐三彩燈雖然“個頭”不大,通高44.5厘米,座徑僅22.6厘米,但淋漓盡致地展現了盛唐時期開放、自信、包容的風貌。(記者白雲飛通訊員孫海巖文/圖)
相關鏈接
速讀“燈史”
中國古代的燈具種類繁多,其中陶瓷燈是使用時間最長、普及范圍最廣的燈具,主要分為油燈和燭台兩種。不過在唐三彩器物中,三彩蓮花燈的造型並不多見,所以顯得彌足珍貴。
在電燈問世以前,人們普遍使用的照明工具是煤油燈或煤氣燈。19世紀初,英國一位化學家用2000節電池和兩根炭棒,制成世界上第一盞弧光燈。由於光線太強,只能安裝在街道或廣場上,普通家庭無法使用。無數科學家為此絞盡腦汁,想制造一種價廉物美、經久耐用的家用電燈。
1879年10月21日,美國發明家愛迪生通過長期的反復試驗,終於點亮了世界上第一盞有實用價值的電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