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銅鏡中葡萄紋飾由來
日期:2016/12/14 18:14:25   編輯:仿古青銅器 1988年在甘肅省靖遠縣北灘鄉發現一件神像紋鎏金銀盤,經甘肅省博物館鑒定為東羅馬帝國早期遺物。銀盤為圓形,有矮圈足,直徑31厘米,通高4.4厘米。盤內璧滿飾花紋並鎏金,盤外璧素面拋光,有加工遺留的旋紋。盤內紋飾呈同心圓狀布局,自內向外分為三層。
同心圓的中心為一斜靠在一頭獅子背上的青年男子形象,男子的面部已模糊不清,但仍可看出其卷發無須以及高鼻深目的輪廓。裸露的上身顯示出健美的體魄,自腰以下裹一長巾,雙腳掩在巾內,巾角反繞飄拂在背後和右側,男子肩扛兩端飾有花蕾的權杖。其座下獅子頸部有濃密的鬃毛,通身飾圓斑紋。
中層的紋飾較窄,只有2厘米寬,外緣及內緣均用聯珠紋分隔。在這一圈紋飾帶中,由不規則的條狀分隔物,將其分為12等分,每等分中均裝飾一個人頭像和一只動物。
最外層紋飾寬8.6厘米,幾乎占據整個紋飾的一半,其間滿飾葡萄紋和多種禽鳥昆蟲。葡萄紋采用卷草式,以葡萄蔓相互勾連形成若干規則的幾何形,如心形、蓮瓣形等,在這些圖形中,填滿葡萄葉、須、花蕾和果實,同時在縫隙中飾有多種禽鳥如鹦鹉、夜莺、鵝和蜜蜂、蜻蜓、蜥蜴、蝸牛等昆蟲。
這件銀盤做工精細,紋飾優美,反映了拜占庭時期高超的金屬細工工藝。就其紋飾而言,它繼承了古希臘以來傳統的神像紋,並有所創新,使其既有表意功能,又富有裝飾意味。通過對此盤紋飾的考證,我認為它表現的是古希臘神話中的酒神以及與酒神相關的一些內容。其主紋飾和裝飾圖案葡萄紋是一個整體,突出了酒神崇拜這一主題,銀盤中心的男子即酒神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