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 掐絲琺琅花觚(圖)
日期:2016/12/14 18:17:26   編輯:仿古青銅器 清乾隆 掐絲琺琅花觚
掐絲琺琅是一種瓷銅結合的獨特工藝。制作時先要用紫銅制胎,再用扁細的銅絲在銅胎上粘出圖案花紋,然後用色彩不同的琺琅釉料鑲嵌填充,在完成後反復燒結,磨光鍍金。可以說,掐絲琺琅的制作工藝利用了青銅工藝,又利用了瓷器工藝,同時又大量引進了傳統繪畫和雕刻技藝。這一工藝元代時從阿拉伯半島陸路傳入,當時稱之為“大食窯”器,我國古代工匠們很快就掌握了“大食窯”的制作技藝,並與我國本土的傳統工藝相結合,制作出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嶄新的金屬胎掐絲琺琅器。明代初期掐絲琺琅器發展已經相當成熟,延至景泰年間特別受到皇帝的青睐,以致宮裡許多御用器具都改用該類掐絲器。因當時釉料多呈藍色,故後人約定俗成將該類金屬胎掐絲琺琅器稱為景泰藍。從那以後在著色上似乎沒有重大突破,但在銅質材料上卻進展迅速——清代乾隆年間采用延伸性更好的純銅做原料,這時,掐絲琺琅工藝終於達到頂峰。
推薦閱讀:
浙江烏鎮茅盾故居
湖北隨州發現西周貴族墓 出土西周青銅器
西漢內地“第一墩”驚現常德南坪
雲岡石窟頂發現北魏塔院式寺廟建築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