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青銅矛
日期:2016/12/14 18:14:10   編輯:仿古青銅器戰國青銅矛,是一種長兵器。在矛的正反兩面,中部和骹(音:qiáo)部,有多處小片的規則花紋。該件青銅戰國青銅矛局部圖[1]矛,在伴隨主人下葬時,是先用絲織品包裹起來,然後與其他隨葬品一起埋入地下。歷經兩千多後,其絲織品炭化無存,但它的印跡卻清晰地留在了該件青銅矛上。中國在漢代就有繁榮的通往西域絲綢之路,當時的絲綢產量相當可觀。中國養蠶織帛的歷史還要久遠,不但傳說有嫘祖教人養蠶的故事,而且科學考古也發現了很多新石器時期的紡輪,見證了傳說中的人類始祖發明紡織的年代,是基本可信的。在考古出土的商代青銅觚和青銅觯上,也曾發現有平紋結構的絲織品痕跡。但作為實物出土,在2006年以前,僅僅見於一些漢墓,例如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了較完整的絲織品和衣裙等。直到2007年下半年,江西靖安東周墓葬出土了絲織品實物以後,作為一項重大發現,才發現了更早的、比一般絲織品“素”和“紗”更高水平的織物——彩錦。而從戰國青銅矛上面的痕跡,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它的經、緯線密度,而且看得出經線明顯粗於緯線的雙色錦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