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銅戈
日期:2016/12/14 18:14:25   編輯:仿古青銅器 這把銅戈是雇用的民工在寬甸鎮東邊一個村子裡建水塔時發現的。
這把銅戈均為青銅材質,周身銹跡斑駁,主體結構大致相似,但在厚薄、銅質、長度、形制上還是表現出明顯的區別。其中一把折斷的戈,通高11厘米,寬17.6厘米,厚0.4厘米。其造型特點為尖鋒似劍,大致呈C形。
銅戈是古代兵器中的一種“勾兵”,用於鉤殺。
由銅制的戈頭、木或竹柲,柲上端的柲冒和下端的銅鐏四部分構成。
銅器銘文中的Z(戈),就是它整體的象形。
戰國時期,戈為中原士兵的標准裝備,在實用之外,也是“戰爭”、“武器’等形象的代名詞。
戈頭每一部分都有專名:主要刃部稱“援”;援末轉折而下的部分稱“胡”;嵌入木柲的部分稱“內”;援末和胡上穿繩纏柲的小孔稱“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