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建築材料 >> 仿古工藝品 >> 仿古瓷 >> 絞胎紋瓷盤(唐)

絞胎紋瓷盤(唐)

日期:2016/12/14 18:11:17      編輯:仿古瓷

    唐絞胎紋瓷盤

    規格:口徑17.1厘米底徑11.8厘米高2.1厘米

    新出現的裝飾工藝

    這是一件制作工藝較為獨特的盛食器皿。它平沿方唇,淺腹平底,胎體厚重,盤內外滿布類似木質紋理樣的幾何圖案,且內外完全一致。這就是唐代新出現的陶瓷裝飾工藝--絞胎。

    絞胎或稱攪胎或攪泥,是一種借鑒漆器裝飾美化陶瓷的技法。其制作程序是先將白色、褐色等不同色調的胎泥相間疊放,並隨意絞制,使之充分相融,然後拉坯成形。制成後的胎體上再施一層透明而稍泛黃的釉,再入窯焙燒。光亮的釉層下,兩種不同顏色的胎料或呈一周周間次出現的同心圓,或為並行不悖的平行線,或似盤屈交結的團絨,或似飄忽不定的流雲,變幻莫測,形象萬千。乍眼一看,頗似胎體厚重的木胎漆器,令人耳目一新。

    絞胎瓷既可整體絞胎,也可按構圖需要將絞好的胎料貼塑於成形器物之上,其裝飾效果既隨心所欲又出人意料,出現木理紋、野雞翅、羽毛紋等多種名稱的絞紋。已發現的燒造絞胎瓷器的窯址多在河南境內。山東諸地所見絞胎瓷器,應系由河南輸入或在河南影響下仿制的。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