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煙壺的歷史及類別
日期:2016/12/14 18:09:58   編輯:仿古瓷 鼻煙壺,顧名思義是用來盛放鼻煙的容器。鼻煙並非源於中國,據資料顯示,鼻煙是一種煙草制品,是將煙烘烤、去莖、粉、發酵並加入香料配制而成,用鼻嗅服。鼻煙在明末清初傳入中國。明萬歷年間,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窦就曾向當朝皇帝進獻鼻煙,直至清代,吸聞鼻煙的習俗在社會中流行開來,上至皇室下到百姓對鼻煙的喜愛非常,成為當時的時尚。而由於鼻煙傳入時並無特制的容器,當鼻煙得到皇室的喜愛和重視後,鼻煙壺的制作也逐漸展開。
由於鼻煙極易揮發,對容器的要求極高,而上等的鼻煙更是價值不菲,所以達官顯貴們對鼻煙壺非常重視,成為了當時身份和地位的象征,鼻煙壺制作的材質和花樣也不斷翻新,並在清乾隆年間達到鼎盛。
有相關的鼻煙壺研究資料顯示,在清康熙時期鼻煙壺以銅胎畫琺琅為其創始,兼有青花釉裡紅、釉裡紅、青花瓷品種。雖然有文獻記載,當時已經有玻璃鼻煙壺出現,但後世並未有人見其制品。這一時期的銅胎畫琺琅鼻煙壺為主要制品,均為宮內造辦處制作,造型多為扁壺形,裝飾內容圖案化,會有紅白梅花、富貴牡丹、月季、花蝶等題材。
清康熙御制銅胎畫琺琅蓮池圖鼻煙壺
到了雍正年間國富民豐,宮廷制作的鼻煙壺數量大增。這一時期,畫琺琅燒制技藝日漸成熟,除了銅胎畫琺琅鼻煙壺外,出現了玻璃胎畫琺琅。造型也多樣化,出現了扁圓壺形、多稜壺及各種竹節、瓜形等造型,裝飾題材仍以花卉為主。另外,通體黑色釉底圖案是此時期的代表性特征。
乾隆時期鼻煙壺制作規模數量大、品種質地繁多、選材精良、造型新奇。傳統的畫琺琅鼻煙壺出現了西洋仕女人物風景圖案,並且玻璃鼻煙壺開始得到大規模的制作,出現了新的工藝玻璃胎畫琺琅,畫工精致、繁缛、色彩艷麗。在當時,眾多的品種中,畫琺琅、玉石和玻璃質地的鼻煙壺流傳最廣,此外青花瓷、粉彩瓷鼻煙壺的制作也得到了一定的發展。
嘉慶時期畫琺琅和玉質的鼻煙壺逐漸變少,主要以玻璃和粉彩瓷為主,玻璃鼻煙壺以單色半透明制品居多,此粉彩鼻煙壺則色彩華麗、逐漸具有畫琺琅的效果,多為廷制作且配有木匣。另外,水晶和瑪瑙制品也逐漸得到發展。隨著清朝國力的逐漸衰弱,宮廷內的鼻煙壺制作也逐漸衰落,出現大量民間制品。畫琺琅鼻煙壺已經不再燒制,玉質和玻璃鼻煙壺減少,主要以瓷質和瑪瑙制品為主,更以瑪瑙制品最為盛行,並在其表面留皮色巧作畫。而這一時期的瓷質鼻煙壺則開始出現私款。
清 竹黃刻龍紋雙連手卷形鼻煙壺
自鹹豐以後不僅鼻煙壺制作的數量下降,並且質量也大不如前。這一時期鼻煙壺以瓷質為主,兼出現了象牙、竹木等材質。
而光緒至民國則盡數仿制乾隆時期作品。但也出現了新的風潮內畫壺,並在日後的發展中,成為中國鼻煙壺家族中的一個主要分支,並逐漸發展出了京冀魯豫四大內畫流派。
由於鼻煙壺用料廣泛、器形繁多、圖案豐富,工藝復雜,導致難以精確分類。但是一般來講,最常用的便是根據材料分類。大致可以分為料器鼻煙壺、瓷器鼻煙壺、銅胎畫琺琅鼻煙壺、寶石鼻煙壺、漆鼻煙壺、象牙雕鼻煙壺、竹雕、木雕鼻煙壺等。
推薦閱讀:
北京西城區地安門燕翅樓明年復建
揚州大雲山玻璃編磬改寫中國玻璃制造史
關於剔紅的收藏和鑒賞
黃山“百村千幢”古民居保護利用工程紀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