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五彩多子盒
規格:長22.4厘米寬14厘米高8.1厘米
收藏地:首都博物館
由來已久的式樣
盒為大平底的長方形,內分為八個相同的小格,上有長槽形蓋。此件方格盒的式樣與東漢晚期出現而流行於魏晉南北朝的多子食盒並無本質的區別。
在潔白的胎釉上,以紅、綠、褐、黃、藍多種顏色繪出周敦頤愛蓮圖、牡丹圖和梅花圖,底部有"大明萬歷年制"的題款。反映了明末五彩瓷器的特有風格。
五彩:仿古瓷器的裝飾
五彩出現於明朝宣德年間,是一種在已燒成的瓷器釉面上繪出多彩圖案,再入窯爐中低溫二次燒成的裝飾技法,屬釉上彩繪。但明代的五彩以紅、綠、黃三彩為主,少見純粹的釉上五彩。明末嘉靖、萬歷年間的官窯流行青花五彩,即以燒成的青花瓷器為母體彩繪,將釉下青花與釉上彩繪的彩調、構圖相結合而產生的豐富多彩的效果。這件萬歷年間五彩多子盒就是青花五彩瓷。直至清康熙年間發明了釉上藍色,真正的釉上五彩方始形成並流行開來,為粉彩瓷的生產打下了基礎。五彩瓷在清雍正年間開始衰落。自清末迄今,五彩工藝多用來制作仿古瓷,因此又被稱為"古彩"。換言之,現在所見的五彩古瓷中,有一些實系晚期的仿制品,鑒賞者須慎而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