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彩花卉小瓶 清雍正
日期:2016/12/14 18:08:53   編輯:仿古瓷 粉彩花卉小瓶。清雍正。高17.3厘米口徑3.5厘米底徑5厘米。撇口,細長頸,高圈足內無釉。胎體質地細密,內外施釉。在柔和滋潤的白釉上繪制折枝花卉,牡丹紅艷,菊花嬌嫩,葉綠或深或淺,幾筆藍彩的隨意點畫,使精致輕巧的小瓶頓時有了生命。
粉彩瓷又叫軟彩瓷,景德鎮窯四大傳統名瓷之一,漢族傳統制瓷工藝中的珍品,是以粉彩為主要裝飾手法的瓷器品種。粉彩是一種釉上(在瓷胎上)彩繪經低溫燒成的彩繪方法。粉彩瓷器是清康熙晚期在五彩瓷基礎上,受琺琅彩瓷制作工藝的影響而創造的一種釉上彩新品種,從康熙晚期創燒,後歷朝流行不衰。
粉彩也叫“軟彩”,是釉上彩瓷器的一個品種。所謂釉上彩,就是在燒好的素器釉面上進行彩繪,再入窯經攝氏600度至900度溫度烘烤而成。粉彩瓷的彩繪方法一般是,先在高溫燒成的白瓷上勾畫出圖案的輪廓,然後用含砷的玻璃白打底,再將顏料施於這層玻璃白之上,用干淨筆輕輕地將顏色依深淺濃淡的不同需要洗開,使花瓣和人物衣服有濃淡明暗之感。由於砷的乳濁法作用,玻璃白有不透明的感覺,與各種色彩相融合後,便產生粉化作用,紅彩變成粉紅,綠彩變成淡綠,黃彩變成淺黃,其他顏色也都變成不透明的淺色調,並可控制其加入量的多寡來獲得一系列不同深淺濃淡的色調,給人粉潤柔和之感,故稱這種釉上彩為“粉彩”,在表現技法上,從平填進展到明暗的洗染;在風格上,其布局和筆法,都具有傳統的中國畫的特征。粉彩瓷器使用“玻璃白”,並與繪畫技法緊密結合,這是景德鎮陶工們的一項新的創舉。經研究化驗,所謂“玻璃白”是不透明的白色乳濁劑,屬氧化鉛、硅、砷的化合物,利用其乳濁作用,可以使彩繪出現濃淡凹凸的變化,增加了彩繪的表現力,讓畫面粉潤柔和,富於國畫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