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長沙窯
日期:2016/12/14 18:07:56   編輯:仿古瓷
湖南長沙窯又稱為:湖南長沙銅官窯、長沙銅官窯、銅官窯、瓦渣坪窯。現在我們稱之為”長沙窯”。
自20世紀50年代起,經過多次的調查和考古發掘,基本搞清了唐代長沙窯窯區的范圍。它北起望城縣(今為長沙縣)銅官鎮,沿湘江東岸的十裡河濱往南延伸至石渚湖一帶。在望城銅官鎮至石渚湖,兩端相距約五公裡的地域內,大分為3個窯區:即銅官鎮窯區、古城窯區、石渚窯區。銅官鎮窯區位於今長沙市北三十公裡處的湘江東岸,窯區分布在銅官鎮北部,在沿江千余米的地帶至今仍保存有4處燒窯遺址。石渚窯區則在銅官鎮南面的石渚湖南岸,與古城窯區(即瓦渣坪窯)僅一湖相隔,約一公裡左右。古城窯區位於這兩者之間,在銅官鎮南五公裡處,地屬望城縣書堂鄉古城村,歷史上即稱為“古城”。由於當地窯址密集,遍地都有破碎的陶片,俯拾即是,當地村民相沿俗稱此地為“瓦渣坪”(以前常被劃歸入石渚窯區)。這裡是長沙窯生產釉下彩繪瓷器的主要窯區,占地面積約二十萬平方米,北抵覺華山,西南濱湘江,東南臨石渚湖。在這一片三角形地域內的數座保持著自然地貌的小山丘上,尚可見匣缽堆積的“窯包”十多處。瓦渣坪是挖泥段、藍家坡、廖家屋場、都司坡、長城垅(又名“金雞嶺”)等地的總稱。
1·器物的種類和造型
長沙窯彩繪瓷器的種類和比較豐富的,除大量的生活日常用器外(無論是內銷還是外銷),文房用具和玩具類也是比較豐富的。具體的器物造型有壺、瓶、碗、盤、碟、盆、杯、洗、盞托、盂、水注、枕、盒、唾盂、燈、爐、燭台等,文房用具有:鎮紙、筆洗、筆添、硯等。玩具類有:動物、玩具式水注、鳥、獸、人物等。
2·器物的胎、釉、彩
器物的胎壁一般由厚重趨向輕薄,晚期有些器胎趨向粗笨。胎骨結構細密堅硬。胎色呈淺灰色,猶如香灰色,或呈土黃色(也稱淺褐色),這是由胎中鐵的今量比較高,以及窯爐中的氣氛決定了的。胎質較粗,白度不高,淘洗不精。長沙窯所采用的原料為瓷石類原料,是一種富氧化硅質的制瓷原料,今氧化硅達70%左右,今三氧化二鐵達1.5~2.5%,今钛也較高,絕大部分產品實際上是一種瓷化程度不高的半陶半瓷制品,嚴格地說是一種“炻器”。
絕大多數器物胎上塗有一層化妝土,化妝土不僅能增強胎體的致密度,也可以增加瓷胎的白度,在化妝土上繪畫花紋,更能襯托出彩料的呈色,達到彩繪美的預期效果。
長沙窯器物的釉是以磷灰石、方解石為熔劑的,即以氧化鈣為助熔劑。由於釉層較厚,器物下部的釉多呈現滯流現象。施釉方法主要是蕩釉、浸釉、淋釉、滴釉和塗釉、有些產品還兼用數種手法施釉。釉面瑩潤光澤。
長沙窯釉下彩繪瓷器的釉色大體上有米黃、淺青、乳白、褐、綠五個大類的色調。釉層厚度在0.05~0.4毫米,多數有細紋片。白釉瓷器則白中泛青,釉層較厚,色澤瑩潤者不多,有開片的不少。
長沙窯釉下彩繪的彩,有褐彩、綠彩兩大類,還有一種紅斑,但為數甚少。長沙窯的褐彩、綠彩所使用的助熔劑以氧化鈣為主,其含量在14~21%之間,屬於氧化鈣釉系統。主要著色元素只有鐵和銅兩種。如長沙窯的綠色釉彩中很少有透明的綠色,絕大多數為乳濁的湖綠或綠松石色,其中少數綠中泛藍。而褐彩中的氧化錳高達3.8%,除了一部分是從草木灰中引入外,大部分是從某種含錳的鐵礦中引入的。
在綠彩的邊緣部分有時也會出現紅彩,在有些綠彩中還存在用肉眼不易分辨的紅色斑點或流紋。這些紅色斑點或流紋,是銅紅。銅紅釉彩對溫度、氣氛、冷卻速度、銅含量等因素極為敏感,只有在這些條件都合適的情況下才會出現銅紅。繪於典型釉下彩生胎上的彩繪色料支很薄,一般只有約0.1毫米厚,而長沙窯器上所施加的彩繪色料層比典型下彩的色料層要厚得多。
褐紅色的釉下彩是銅和鐵兩種離子混合作為著色劑而形成的色調。綠色和紅色的彩中含有一定量的氧化砷,可能起還原的作用。釉下顏色的變化與燒成氣氛和銅、鐵離子在釉中的濃度有密切的關系。钴藍色上罩以青黃色釉,即黃色與藍色重疊在一起而構成了綠色。
3·燒制工藝技術
日常生活中的實用器物大多數是以辘轳制為主,附件和零件(如罐耳、壺板、貼花)等大多是用模制,分單模和分模。少數器物手捏制成。正常燒成溫度為1220±20℃,其中少數的釉雖然已經玻璃化,但胎仍屬生燒,燒成溫度吸有1170℃左右。胎的吸水率多數介於0.8~2%之間,個別生燒的則達到7%左右。窯中氣氛不均勻,多數情況下是偏弱的還原焰,但有時也出現氧化氣氛,是高溫氧化焰燒成的一種,使用臥式龍窯燒成。裝燒方法有單件裝燒和多件疊裝燒。兩種主法裝燒的器物底部,均隔以大小相宜的墊餅、墊環或托珠,燒成後一般不留存痕跡。
4·器物裝飾的主要特征
器物裝飾是以釉下彩斑和釉下彩繪兩種主要形式來裝飾器物的。釉下褐色斑點——先在胎坯上點褐斑,然後施青釉。燒成後釉面平整,褐斑永有脫落。褐斑又可分兩種:一種為大斑塊或大斑點(常用在壺和罐的的口部或肩部,畫三四個大斑塊或大斑點);一種為小斑點,在壺、罐的器身上用連接成串的斑點組成菱形、斜十字或方形等圖案紋飾。
釉下褐綠色斑點——斑點的排列方法是褐綠相間地連接在一起組成斜方、四方、六方和環狀等多種圖案紋飾。也有褐綠彩大斑點裝飾在壺的上部。釉下褐綠彩是長沙窯瓷器中最美的一種,也是燒制過程中燒成技術最難掌握的一種,燒好它必須熟練地掌握三種金屬的變化。
釉下綠彩——這種裝飾一般用白釉或青黃釉。白釉綠彩的裝飾分兩種:一種是在瓶、罐或壺身上任意畫幾筆似雲霞或水波狀的花紋;白釉綠彩的綠彩應是銅元素呈色,白釉柔和,綠彩淡雅,配合協調。青黃釉綠彩也有兩種,比較簡單的是任意畫幾筆,圖案比較繁復的即在器物上面畫象征性的花草或花卉紋。這類青黃釉綠彩器的綠彩,有的是钴藍+青黃釉而顯綠色。
釉下褐綠彩繪——是長沙窯中最為復雜的一種。制法分兩種:一種是用褐綠彩在胎上平畫花鳥紋;另一種是在胎上先劃刻花鳥的輪廓,然後在輪廓線內填褐綠彩,最後再施青釉。
長沙窯釉下彩繪以線描為主,圖案裝飾采用點彩和多彩互滲等手法。線描裝飾用筆和用色趨向規范化,常用的線條有:鐵線式、棉線式、復合式。鐵線式線條多用於“沒骨畫“,90%呈綠色,常用作填補輪廓線中的色彩。復合式線條系鐵線式與棉線式兩種線條的配合使用,一般用綠色棉線式線條色畫輪廓,再用褐黃色鐵線式線條描繪細部,綠色輪廓與褐黃色細部相襯托。
用色以多彩為主,單彩次之。一般使用點、線、塊的表現手法,而以彩線為主。點、線交替使用,塊、線組合使用,有時兼用潑墨與渲染,因而具有在宣紙上畫水墨畫的效果。
5·裝飾紋樣題材
裝飾紋樣題材分以下幾類。
人物紋樣——有嬰戲、竹林七賢、外國女郎、異國情侶、袒腹者。
動物紋樣——飛禽有雀鳥、長尾鳥、鳳鳥類、雁、鹭、鶴、孔雀、鴛鴦等。走獸有獅、豹、鹿、獐、羊。象征性的動物有魚龍、龍、摩羯。
植物花草類紋樣——蓮花、蔓草、水草、蘆葦、寶相花、菊花、紫槿、石榴(狀)、菠蘿(狀)、蘭草或芝草、折枝(茨菰、羽狀葉、荷花、蒲葵、牡丹等),是釉下彩繪中最多的一種,常畫於壺流下碗、盤內底中心、枕面等。絕大多數為褐綠彩繪蓮花。
雲氣山水畫類——有雲山、帆船、樹木、茅廬。
圖案畫——由圓斑點組成方塊形、斜十字形、菱形。桃形、圓形以及雲霞、水波等圖案。多見於壺、罐上,尤以罐為多;線畫圖案,多為荷蓮,主要繪於盤內底中心;非點非線,略同剪貼的圖案,多見於唾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