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建築材料 >> 仿古建築材料 >> 犀角雕花卉蟠螭杯(明)

犀角雕花卉蟠螭杯(明)

日期:2016/12/14 18:30:36      編輯:仿古建築材料


明 犀角雕花卉蟠螭杯 高10.5cm 

    這只犀角杯整體為花瓣形,杯身以浮雕、透雕手法刻畫花枝葉蔓與蟠螭,刀法粗犷有力、樸拙厚重而不失精巧,具有典型的明代工藝特色。在明、清兩代,各種小工藝品如竹、木、牙、角、骨的雕刻達到一個創新旺盛的黃金時期。犀角雕就是其中一種很有特色的雕刻品種。

    犀牛是一種珍稀野生動物,我國古代稱兕。目前生存著的只有白犀、黑犀、爪哇犀、印度犀和蘇門答臘犀五種。在這五種犀牛中,黑犀產於非洲,相對數量尚多。而最珍貴、最難得的是印度犀和白犀。

    犀角又叫奴角,它長在犀牛頭蓋骨的結節上,是發和角質纖維構成的衍生物,因為天生有凹下去而呈圓錐的形狀,故常被做成飲器使用,還被制成裝飾品如帶、钗、簪等。另外,也被認為是珍貴的藥材,據說有清熱解毒的功效。

    犀角作為飲器,大多用來盛酒,也有作為茶具的。《紅樓夢》第四十一回“賈寶玉品茶栊翠庵”中,妙玉款待钗、黛二人喝“體己茶”,給林黛玉斟茶時選用的茶具叫做點犀〓,就是用犀牛角做成的。犀角的本色是灰色或褐色,但雕刻完後常常把它染成黑色、褐色、棕紅色、淡棕色等。傳說犀角中有白紋如線直通兩頭,感應靈敏,故李商隱詩雲“心有靈犀一點通”,用以比喻兩心相通。

    該犀角杯上的蟠螭紋原是青銅器紋飾之一。蟠螭圖案表現的是傳說中的一種沒有角的龍,常作張口、卷尾、蟠(盤)屈狀。這種紋飾盛行於春秋戰國,以二方或四方的連續排列為主,包括犀角雕刻在內的一些工藝品上的蟠螭紋系仿青銅器而作。而青銅器中也有整器作犀牛形的尊,年代較早,可知古人很早就對犀牛及犀角感興趣且非常重視。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