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泊海外的中國瓷器
日期:2016/12/14 18:09:47   編輯:仿古瓷青花釉裡紅飛龍在天陶瓷藝術花瓶 龍年禮品
在歷史上,大約每30小時就有一艘船葬身大海。據考古學家估計,在全球海洋中共有數十萬艘沉船。這些沉船為大海留下了各種各樣的歷史之謎、藝術珍品和無數的金銀珠寶。中國關於外銷瓷的紀錄片《china·瓷》也記錄了在海外的瓷器。其實中國有很多瓷器漂流海外,海外人對於深埋海底的中國瓷器十分感興趣,廣袤的海洋可以說是世界最大的歷史文物寶庫。那些長眠在海底的“寶船”吸引著無數的覓寶人。
瘋狂的潛水探寶者
麥克·哈切,麥克·哈切現年59歲,是個有經驗的潛水探寶者。他就是靠探尋打撈中國南海中的中國古代沉船而成為千萬富翁的。59歲的麥克·哈切,是一位經驗豐富的潛水員和世界著名的打撈專家。他長在英國,1970年在澳大利亞建立了一個商業性的打撈公司。他打撈了許多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沉沒的商船和軍艦的隨船沉物。後來他偶然打撈了一艘亞洲古代沉船,獲得了2萬多件中國明代瓷器,賣了數百萬美元。從此他開始專門從事古代沉船、特別是中國古沉船的打撈尋寶工作。
在1999年5月12日發現“泰興號”的。當時,他們已經在南海上航行幾個月了,目的是搜尋一艘在此處沉沒的中國貨船。他不知道該船的名字、形狀和大小,也不知道船上究竟裝載了什麼物品,只知道這艘船很大,是在19世紀初期在附近海面沉沒的。因而麥克·哈切本能地猜想,上面一定有價值連城的貨物,他花費了1萬馬克裝備了他的“不息號”,帶領著30多人的隊伍在茫茫的大海中搜尋啊搜尋。然而多月搜尋未果,他們的經費已經即將耗盡,他們決定再堅持兩天,如果再發現不了沉船,他們就打道回府,空手而歸。
就在最後關頭,5月12日,他們的聲納發現了海底有異物的跡象,他們緊張極了,不知道是他們幾個月來日思夜想的沉船還是海圖上沒有標出的暗礁。潛水人員立即下水,在30米深處,他們首先發現了一個4米高、4米寬和40米長的小丘般的堆積物,近前一看,原來正是一艘沉船,船上裝有30多萬件中國古瓷。他們立即將全部瓷器打撈上來。
他們後來與幾家拍賣行聯系,要求拍賣這些瓷器,德國斯圖加特納格爾拍賣行看出,這將是一個好買賣,立即承接下來,開始了拍賣的准備工作。進入拍賣現場,只見各類中國古瓷器擺滿了各個展台。11月17日,在世界拍賣市場上出現了一個轟動:總數多達35.6萬件的中國古瓷在德國斯圖加特由納格爾拍賣公司開始拍賣,這是世界上最大的一次拍賣活動。德國慕尼黑出版的《世界報》就此事報道說,“僅僅‘神秘’這個字眼就是一個很好的廣告,何況再加上‘沉船’和‘1822年’(沉船時間)以及‘中國瓷器’呢。”那些精美的瓷獅、瓷雞、花瓶和人物瓷像等,靜靜地站在展台醒目位置大放著百年異彩。據納格爾拍賣行總裁估計,這次拍賣活動成交總額在1700萬至5200萬德國馬克之間。
中國的“絲瓷之路”
中國的古代沉船和沉海古瓷器不斷出水,確實為中國的考古提供了研究考證中國歷史發展的實例實物證據,但這些都是國外考古者和打撈者發現發掘來的。我國沿海,特別是南海,有各類沉船2000多艘。但都還沒有被中國的考古學家探明考察。
根據英國航海史專家考證,這艘船名叫“泰興號”,是1822年一艘典型的中國木帆船,船全長50米,寬10米,包括貨物在內的總重量為1000噸。船上有200多名水手和1600多名乘客,乘客的年齡在6歲至70歲之間,很多是整個家庭。這些人主要是去爪哇的甘蔗種植園打工謀生的,也有一些商人。1822年1月,“泰興號”離開廈門港駛向爪哇,奇怪的是,它沒有沿著中國商船通常的路線航行,結果撞上暗礁,一個小時之內就完全沉沒,一艘陪伴的中國商船救出了18人,然後怕人員過多會使自己的船也沉沒,就停止救援。兩天以後,一艘英國商船“印第安納號”在附近海面上又救出180人,其余1600多人全部喪生,這是比“泰坦尼克號”更大的海難。當時正是鴉片戰爭爆發前18年。
“泰興”號為何運載數量如此巨大的瓷器?廣東汕頭與福建德化是當時沿海地區比較大的瓷器生產地。從這次發現的結果看,又一次印證了:中國不但有陸上“絲綢之路”,還有海上“絲綢之路”。大約在公元2世紀的東漢時期,就已經形成了兩條“海上絲綢之路”:一條是東線,通往朝鮮、日本;一條是西線,通往印度洋。中國的“海上絲綢之路”,又稱“陶瓷之路”,主要盛行於我國唐代。沿“海上絲綢之路”,大量的中國瓷器遠銷世界各地。當時在世界眼裡,中國就是瓷中國,但限於當時的航海技術,船舶在海上航行時往往遭到風暴襲擊或觸礁而沉入海底。與此同時,大量的中國古代陶瓷也深深地埋在了深海之下。
廣東汕頭與福建德化是當時沿海地區比較大的瓷器生產地。德化瓷與久負盛名的景德鎮瓷器相比,質地略差,但價格低廉,並且便於裝運;另一方面,德化瓷的樣式種類繁多,主要是受了國外陶瓷業的影響,目的就是為了吸引外商。福建德化生產的大部分瓷器主要出口日本及東南亞地區,所以這次運送的基本上就是德化瓷。這次發現又一次印證了:中國不但有“絲綢之路”,還有“絲瓷之路”。
1822年,一艘中國貨船離開中國大陸向印尼的爪哇前進,在蘇門達臘和爪哇島之間的海面上沉沒,乘坐在該船上的1800多人中有1600多人喪生海底,貨船所載的瓷器也從此埋沒深海170多年之久。1999年5月12日,澳大利亞的潛水員、著名的深海探寶者麥克·哈切(MikeHatcher)發現了這艘沉船和其上至今保存完好的35.6萬件古瓷。探寶組織者與印尼政府達成協議,將這些瓷器拍賣,所得的收入雙方平分,於是就有了這次史無前例的大拍賣。
推薦閱讀:
中日青花瓷器的區別
瓷器收藏注重“四大尺度”
清德化青花瓷的裝飾藝術
屢試不爽的瓷器收藏四大要點
寶石釉窯變結晶之精彩天成聚寶瓶 色釉花瓶
陳揚龍大師手繪藝術收藏品國色天香花瓶
史無前例的拍賣展覽
這次拍賣固然是史無前例的,此前為拍賣做准備的拍品展覽也是史無前例的。納格爾拍賣行很有商業頭腦,他們看到如果按照常規的方法宣傳拍品,這麼多的瓷器是無法讓有興趣者看清全貌的,而且他們也清楚地看到,這樣大量的瓷器絕不是收藏家能全部買走的,必須使廣大的一般市民也來購買。於是他們作出了大膽的嘗試,舉辦了一個史無前例的展覽。展覽在8月8日開始,在11月15日即開始拍賣的前兩天結束。他們選擇了斯圖加特火車總站的大廳作為展館,因為,這裡位於該市的中心地區,靠近商業區,來往的人很多,交通也很便利。他們特意訂做了一個仿照中國帆船的木制船,將全部瓷器都安放在船上,好像又要出海遠行似的。
該仿制船重150噸,長58.8米,寬10米,高10米,離地面高度3.9米,展台面積為1500平方米。而且考慮到德國火車站隨便出入,晝夜24小時開門,他們還特別在船上安裝上五彩缤紛的燈光,在夜間流光溢彩,景象奇特,成為斯圖加特的一個景觀,同時,還播放有關中國瓷器知識類似《china·瓷》的紀錄片,確實吸引了來自世界的人到此參觀,為現在的拍賣打下了很好的基礎。到了8月29日,觀眾人數達到了1萬人,那位幸運的第一萬名觀眾,一名來自斯圖加特的人還得了獎。
在11月17日的拍賣會上,第一件拍品被它的發現者麥克·哈切購買,這是一件紅色花瓶,價格是1.5萬馬克。據瓷庫中國專家說,所發現的瓷器都是在德化制造的,從外形和圖案上看不是以歐洲人為對象。它們大約是在18世紀末和19世紀初生產的,但也有小部分是在16世紀甚至15世紀制造的,因而也更加貴重。它們中的大多數只是當時一般人家使用的家用器皿,其中小的有湯匙、碗碟的日用陶瓷,大的有花瓶、人物等等,其中食具大多是藍白色圖案,大小不同,圖案一樣。一個湯匙開盤價僅為20德國馬克。因此,現在還無法預料將會取得多高的總成交額,但是納格爾總裁估計,總成交額將在1700萬德國馬克和5200德國萬馬克之間。
這次拍賣的對象不僅是一些企圖增值的收藏家,還有廣大市民,愛好裝飾自己房間的人,以及喜歡神秘色彩的人。在德國,就是在現在,一般人還是把中國看成神秘的東方土地,再加上沉船事故,而且是比“泰坦尼克號”還大的海難事故,同時又是中國古瓷,真是再神秘不過了。此外,這麼大量的瓷器拍賣,不僅是空前的,而且也可能是絕後的,至少用“史無前例”來形容,是絕不會錯的。
展品的歸屬探究
有學者會產生疑問:這艘船為清代船只,到底是屬於官船還是屬於走私船呢?考古專家認為,在判斷“泰興號”究竟是官船還是走私船的問題上,應該折中,因為這兩種可能性都有。因為1822年道光皇帝剛剛上台,由於權力所限,即使有禁海令,也很難對地方有嚴格的限制與考察。雖然中央有政策,但地方也有自己的對策,更何況當時廈門的海外貿易就一直沒有停止過。有如此大的帆船,並進行如此大的海外貿易活動,有可能就是地方的走私船。不過就這一點問題,我們還需要進一步考證,完全尊重歷史事實。
中國涉外法中的《關於外商參與打撈沿海水域沉船沉物管理辦法》(1992年7月1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102號發布施行),其中第三條第三點規定:沉船沉物,是指沉沒於中國沿海水域水面以下或者淤埋海底泥面以下的各類船舶和器物,包括沉船沉物的主體及設備、所載的全部貨物或者其他物品。具有重要軍事價值的沉沒艦船和武器裝備及被確認為文物的沉船沉物不在外商參與打撈的對象之列。第十五條(一):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內海或者領海內撈獲的沉船沉物,屬中華人民共和國所有,外商根據共同打撈合同或者中外合作打撈企業合同的規定,從撈獲物或者折價中取得收益。看來海外打撈隊將收獲的瓷器進行拍賣也無可厚非,但卻是中國文化遺產的流逝。
推薦閱讀:
中日青花瓷器的區別
瓷器收藏注重“四大尺度”
清德化青花瓷的裝飾藝術
屢試不爽的瓷器收藏四大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