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建築材料 >> 仿古建築材料 >> 巧奪天工的揚州玉雕

巧奪天工的揚州玉雕

日期:2016/12/14 18:22:35      編輯:仿古建築材料
    “和田玉,揚州工”。是業內流傳已久的口碑。

    揚州的琢玉工藝源遠流長,據相關史料記載,揚州的玉雕歷史可以追溯到4000多年前的夏代。在古籍《書經·禹貢篇》中有“雍州貢琳琅”、“揚州貢瑤琨”的記述。1977年在揚州蜀崗,發現新石器時代的石器、陶器、玉器等以及氏族公共墓葬60多處,證明在夏代時的揚州一帶已有了玉器制作工藝。

    此外,在江淮東部龍虬新石器時代遺址出土了玉璜、玉管等物,揚州漢代墓葬亦出土不少玉器,品類繁多,造型優美,且已采用透雕、陰線刻和淺浮雕手法。

    唐代的揚州玉器工藝又達到新高峰。唐天寶十二年753年,大明寺高僧鑒真從揚州東渡日本,不僅帶有玉環、水晶手幡、玳瑁疊子等工藝品,還帶琢玉師、髹漆師等隨行,對推動日本天平時代的藝術發展起到了重大作用。

    宋、元、明時代,揚州玉器已向陳列品方面發展。宋代揚州玉雕出現了镂雕和練條技藝,為後來特色技藝的形成打下了基礎,花鳥、爐瓶等品種日益豐富,造型、琢磨藝術水平大為提高。

    到了清代中葉,揚州玉雕可以說諸品齊備,藝術水平空前提高,尤其是乾隆年間揚州玉雕進入全盛時期,揚州成為全國玉材主要集散地和玉器生產制作中心之一。1840年後,揚州琢玉行業逐年衰弱。

    今天的揚州玉器,全面繼承和發展了傳統優良技藝,藝術水平仍居前列,產品在國際市場上享有盛譽。

    歷代揚州玉雕精品無數,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為:西漢“白玉蟬”,選用和田上等白玉雕琢而成。其造型准確,寫真性強。采用“漢八刀”琢雕手法,線條凝練挺拔,推磨功底深厚,被中外專家學者稱之為“蟬王”;宋“玲珑玉塔”,塔玉雪白,高23厘米,七層,其制六面,面面有欄,欄內佛像。塔頂連索,系諸頂層六角,絲紊不亂,鬼斧神工;清“大禹治水圖”玉山,為新疆青白玉,重約5330公斤,高224厘米,為世界玉器之王,在揚州琢制為時6年,用工時15萬個,耗銀15000余兩,構圖宏偉,氣勢磅礴,人物山水,風景如畫,堪稱稀世珍品。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