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建築材料 >> 仿古建築材料 >> 中國歷代玉器器形、玉雕風格舉要

中國歷代玉器器形、玉雕風格舉要

日期:2016/12/14 18:22:29      編輯:仿古建築材料
    依據中國玉器專家楊伯達先生研究,中國玉器發展目前至少一萬年,各朝各代因為對玉的認識使用不一樣,產生的玉器當然也迥然不同,了解中國玉器歷代的主要器形和玉雕風格對於收藏非常重要。

    新石器:

    距今七千年,器形:玉斧、玉奔、玉鏟。特點:無琢工。

    紅山文化:

    距今六千年,器形:玉豬龍、玉龍、玉螭、玉鳥、玉勾雲形器、玉璧、玉獸。特點:玉器表面刻劃陰線,獸面紋。

    良渚文化:

    距今三千至五千年,器形:琮、璧、璜、管、冠形器、含等。特點:玉器表面陰刻,獸面紋、人面紋、幾何形。

    春秋戰國:

    器形:璧、圭、琮、璋、琥、璜六種主要禮儀玉器。其它還有瑁、笏、簋、勰、觯、羽、觞。

    特點:璧,中間有孔的圓形玉器,中間孔大的叫“瑗”,中間孔小的叫“璧”,介於兩者之間的叫“環”,多素璧,少數有弦文、谷紋、蒲紋、獸紋、乳丁紋、雲紋、龍紋、螭紋、鳥紋等。

    琮:外方內圓中空的柱形玉器。《周禮》記載,璧、圭為王公諸侯男性所用,琮為王公諸侯夫人所用。同時,當時璧禮天,琮禮地。琮外璧有陰刻的細線也有素面。

    圭:下端平直,上端尖銳或平整的長方形玉片。與石斧相似稱“平首圭”,與戈相似稱“尖首圭”。圭是天子和大臣朝會典禮時必帶之物。圭的尺寸不同,執圭主人的身份不同。圭的使用從春秋戰國延續到明代。圭的紋飾主要有人面紋、獸面紋、鳥紋、幾何紋飾等。

    璋:將圭的上端钭著削去一道钭邊,便是璋。《周禮》載:璋作用如下:祭祀南方之神;天子巡守、祭祀山川;諸侯聘女;起軍旅、治兵等。璋的紋飾是簡單的線條。

    琥:刻有虎紋或雕成伏虎形的玉器。琥除有祭西方之神外,還有發兵之用。琥的紋飾有條狀紋、節狀紋、鱗紋、谷紋、乳丁紋。琥即是虎的造形。

    璜:璧的三分之一。形狀有扇形、半環形、半月形、拱橋形。璜古代用來祭祀北方之神玄武,廣泛用作佩飾。璜的紋飾似龍頭,虎頭為多,也有龍形、魚形,表面刻成鱗紋、雲紋、鳥紋、三角紋等。

    漢代:

    漢代出現了玉衣、玉握、玉枕、玉劍,佩玉中出現玉舞人、玉鷹、玉熊、玉仙人、騎馬、玉避邪、玉玺印、玉鸠首杖、“九竅”玉器(眼蓋、鼻塞、耳塞、口含、肛門塞、生殖器塞)、仕女形在漢代佩玉俱多。玉雕動物在漢代也常見。漢代玉器寫實,一反平面雕刻,代之以立體圓雕,雕琢手法突出的是“漢八刀”和雙溝碾法(又稱“游絲毛雕”)。“漢八刀”反映的漢代玉雕的簡潔明快。

    三國、二晉、南北朝:

    玉雕以寫實主義為主,出現了神話中的怪獸、鬼怪、玉雕菩薩、佛像、人獸合一的怪物。玉如意始於六朝。


    隋、唐、五代、十國:

    金銀器融入玉器的創作始於隋。隋、唐、五代期間主要玉器有禮器、實用器(包括飾件)和宗教器。唐代玉器中常見“銙”(kua),即“玉帶飾”、“玉帶板”,這以玉飾一直延續到清朝。另外,唐宗教盛行,還出現玉菩薩、玉法輪、玉飛天。特點:實用器多以圓雕镂雕為主,雕工精湛,造型別致。

    宋代:

    宋代由於國家統一,唐代玉雕工藝延續並得到發展,加上書畫俱佳的宋徽宗對玉也偏愛,玉雕行業得到更大發展,甚至出現了玉雕市場、玉器店。玉器的玩賞和使用也從達官貴人走向市民化、世俗化。帶有吉祥、避邪、宗教色彩和實用、擺設的玉器大量出現。

    宋代玉器出現了玉質文房四寶中的筆筒、筆架、鎮紙、筆洗。宋代玉器出現仿古,大量的仿戰國、西漢、商、周的玉雕走向市場。特點:仿品結構琢法更圓潤、精美,尤其是“歧出雕法”,如仿弧形、圓形的線條上歧出一些長短一致的短線,是今天鑒別宋代仿古玉的依據。

    元代:

    元代玉器更加世俗化、裝飾化,其中民間收藏品中常見兩種玉掛件是環飾“春水玉”、“秋山玉”。“春水玉”反映北方游牧民族的游獵生活,主要表現為鹘捕鵝的情景,鹘居鵝首,或鹘居雁首,還有一種為镂雕荷蘆鹘攫鵝,天鵝、鹘、荷葉為一層,蘆葉、荷梗、茨菰為一層,首創“花下壓花”玉雕手法。“秋山玉”表現北方少數民族射獵場面。特點:“秋山玉”采取管鑽镂空法,多向打孔,使作品出現多層次。

    明代:

    玉禮制品減少,玉雕圖案出現大量民俗故事、吉祥圖形,生活化、世俗化、裝飾化成玉雕的主流,並且玉雕工藝圖案更加復雜。

    禮器主要有圭、璧。圭為長方形,大乳丁紋,璧兩面雕,一面雕螭紋,一面雕大乳丁紋。

    明代創許多新品種:香爐、文具、盒匣、茶具等,明萬歷年間,出現“碾玉妙手”陸子岡,制作的玉牌,後人稱“子岡牌”。“子岡牌”因做工精細、圖文清雅一直受到後人的珍藏。特點:明代玉雕追求婉約流暢、傳神達意的風格,玉器行稱為“粗大明”,“粗”指不表現細部,“大”即厚重,這是今天鑒別明代玉器的一個依據。

    清代:

    中國玉器的發展,到了清代進入顛峰時期。玉雕技術集歷代之大成。

    主要品種有陳設器、生活用具、文房用具、吉祥和禮品用具以及宗教用器。清代早期玉雕風格循規蹈矩,精細萬分,與明朝“粗大明”形成鮮明對照。尤其是乾隆帝愛玉如命,清宮廷玉器美妙絕倫。特點:清代玉雕畫面極為豐富,出現了異域風格的畫面。技術創制了透雕、高浮雕及各類造型。特點:清代仿古玉也大量出現,主要是仿禮器,古佩飾玉,古陳設品等。玉璧仿的較多,多谷紋、蒲紋、變形龍紋,多為裝飾。佩件多仿古代璜、塊和漢以後的雞心佩,並且還作出古玉泌。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