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建築材料 >> 仿古建築材料 >> 金嵌寶石錫杖(唐)

金嵌寶石錫杖(唐)

日期:2016/12/14 18:22:51      編輯:仿古建築材料

盛唐 金嵌寶石錫杖

    錫杖是Khakkhara的譯意,又稱“聲杖”、“智杖”、“德杖”,是古時僧人常持的十八物件之一,一般用金屬錫制作,杖高與眉齊,杖的頭上有錫環(見上圖)。僧人在化緣時,振環依聲,以代叩門,同時又有防身之用。圖中所示的錫杖是一件比丘“金嵌寶石雙輪十二環十二圓覺僧錾花錫杖”,高110cm、重1.350kg、含金量76%,在以“唐草紋”相搭的雙輪之中,釋迦牟尼像結跏端坐於仰蓮台上,身著通肩式袈裟,神采奕奕。杖體錾刻眾僧持物仰瞻的場面。

    縱觀中國歷史:從商國時期采用泥范法制作的青銅器,到後來采用的鑲嵌金銀與鑲嵌綠松石的工藝,古人把制作工藝推向了極致,尤其在“盛唐”時期,創造出精美絕倫難以計數的藝術品。

    據業內人士講,1987年,在陝西法門寺地宮內曾出土過“錫杖”三枚分別是:迎真身銀金花雙輪十二環錫杖、迎真身單輪十二環純金錫杖、鎏金六環銅錫杖。經考證它們是唐懿宗迎奉佛祖之物,其中的“迎真身銀金花雙輪十二環錫杖”是唐懿宗敕令鑄造的,總重六十兩,其中含金二兩,銀五十八兩。這枚錫杖曾於2004年在上海博物館展出,並刊登在《周秦漢唐文明》專集的封面上,足見其文物學術地位之高。

    從中國歷史上看,唐朝歷代皇帝都笃信佛教,曾派人類最偉大的留學生之一,玄奘西行取得真經,回長安後,譯出經論七十五部,為古印度佛教保存了珍貴的典籍;撰《大唐西域記》一書成為印度、尼泊爾、巴基斯坦、孟加拉國以及中亞等古代歷史地理以及從事考古的重要資料。為儲藏玄奘從印度取回的經像在西安城南大慈恩寺內修建了大雁塔。由於當時的統治者崇尚佛教,故對迎奉佛祖之物格外重視。上圖所示的“金嵌寶石雙輪十二環十二圓覺僧錾花錫杖”采用了“金銀錾刻”工藝,由於杖身文飾特征等與法門寺所藏錫杖類似,故判斷其為唐代作品,加之從該杖使用的材質及含金量看也是供皇室使用的器物。它比上述出土錫杖更加精工、婉美、渾厚。在整體構圖上它明確顯示出唐代全盛時期,在政治、經濟、文化、宗教等各個方面領先於世界的巍然神韻,有關專家判斷:它應該是8世紀佛教國寶級錫杖。

    那麼它是在何時又是怎樣流落到民間的呢?有相關人士介紹:歷史上,唐代曾受安史之亂、黃巢起義、朱溫叛唐等事件的影響,唐都長安曾多次被攻破,皇宮及皇家佛寺多次被侵擾,從那時起宮廷用具、皇家佛寺用品就開始散落民間。平叛後也沒有回歸宮廷,因此遺留給了後人。

    此次現身於中拍國際秋季拍賣會上的“金嵌寶石雙輪十二環十二圓覺僧錾花錫杖”是一位陝西老收藏家多年珍藏之物,堪稱一件藝術至寶。如果您有興趣可在12月21日至23日在北京亞洲大酒店見到這件珍貴的拍品。同時500余件藝術精品如:唐代的金高浮雕錾刻皮囊壺,有數千顆紅、藍寶石、珊瑚鑲嵌的17世紀銅胎鎏金壇城;戰國龍鳳玉佩、瓷器和定窯;中國古代書畫中龔賢、倪瓒、王原祁、趙之謙的大幅力作等,也將與收藏者見面。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