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園林 >> 炎帝故裡 全球華人尋根祭祖的精神家園

炎帝故裡 全球華人尋根祭祖的精神家園

日期:2016/12/14 11:01:30      編輯:古建園林

明萬歷三十九年1611年所立的炎帝陵碑

 

台胞在炎帝陵邊的五谷廟尋根祭祖


高平雄踞太行山之巅,背靠三晉腹地,面向千裡中原,古謂泫氏,舊稱長平,北魏至今稱高平。遠古時期,炎帝神農氏在以高平羊頭山為中心的上黨一帶,種五谷,教稼穑,嘗百草,療民疾,開華夏農耕文明之先河,啟中華醫藥文明之先聲。
在這片土地上留下了豐富的遺址遺存與故事傳說,形成了源遠流長、光輝璀璨的中華根祖文化,凝聚成了開拓進取、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

  種五谷 教稼穑炎帝開華夏農耕文明之先河

羊頭山,亦名首陽山,海拔1297米,山勢高峻挺拔,巍峨雄奇,與天為黨,風光無限。這裡歷史悠久,有舊石器時期古“羊頭山人”文化遺址。遠古時期,神農炎帝率部落在羊頭山一帶過著采集、漁獵的生活。《白虎通義》載,“古之人皆食禽獸肉,至於神農,人民眾多,禽獸不足,於是神農因天之時,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耕作”。羊頭山林茂水秀,氣候溫潤,炎帝神農部落人丁興旺,人口不斷增加,而賴以為食的禽獸越來越少,族人遭到嚴重的饑餓威脅。作為首領的炎帝不得不另尋食源,以供族人生活。據傳,在一個春暖花開的季節,炎帝從一株剛剛破芽而出土的狗尾草上得到啟示,將野生植物栽培成功後,才解決了人們的吃飯問題。《黑暗傳》中說:“神農上了羊頭山,仔細找,仔細看,找到粟籽一顆,寄在棗樹上,忙去開荒田,八種才能成粟後,後人才有小米飯。”
高平地處黃河流域的黃土高原,土壤結構疏松,便於開墾播種,且大陸性季風氣候強,四季分明,適宜春種秋收喜溫耐旱的一年生作物,更適宜粟類作物的生長要求。炎帝神農選擇在以羊頭山為中心的上黨地區培育五谷,制陶、織布、作蠟祭、舞蹈、五玄琴、創日市等,是原始社會衣、食、娛樂、藥物、交易的主要發明者,開創了中華農耕文明,澤被天下,福蔭後昆。因此,炎帝被尊為中華第一大帝,位列三皇。
羊頭山現存的神農城、神農井、神農泉、五谷畦等珍稀的歷史遺址,穿越歲月煙岚,歷久彌貴。加之人類的社會變遷和中華五千年文明歷程中源源不斷注入的文化意蘊,使其具有了厚重多彩的文化性,散發著迷人的魅力。

嘗百草 療民疾神農啟中華醫藥文明之先聲

炎帝是中華民族農業之祖,也是醫藥之祖。《世本·作篇》上說:“神農和藥濟人”。《史記·三皇本紀》雲:炎帝“以赭鞭鞭草木始嘗百草,始有醫藥”。《淮南子·修務訓》載:“古者民茹草飲水,采樹木實,食螺蚌之肉,時多疾病毒傷之害。於是神農乃始教民播種五谷,相土地宜,燥濕肥硗高下,嘗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毒”。
炎帝利用藥食同源的理論,通過品嘗野生食物,辨出了一些可食和不可食的動植物。據傳,炎帝在高平發現的第一味藥是“姜”。因炎帝以姜水成,姓姜,從羊從女(姜字上羊下女),炎帝族崇拜羊圖騰,又定居在羊頭山,故炎帝在高平發現的第一味藥便取名為“姜”。《神農本草經》共載中草藥365種,其中高平市地域生長的就有108種,包括以連山氏命名的“連翹”,以炎帝燒蠻荒命名的“生地”和“熟地”,以金木水火土“五行”命名的“五味子”,以兔兒坡命名的“兔絲子”,以炎帝赭鞭命名的“代赭”,以炎帝長途跋涉嘗藥配方命名的“遠志”等。
炎帝嘗百草、興醫藥、救死扶傷,功高蓋世。每選定一種草藥,或制造出一種藥丸,首先讓自己的孩子品嘗試驗。炎帝的第四個兒子,名叫松圪枝,就是因為吃了炎帝制的藥丸,中毒後變為畸形人。炎帝也因在炎帝嶺誤食“百足蟲”身中劇毒,最終為采藥興醫治病救人而獻身。在高平炎帝嶺建有炎帝廟,廟內建有炎帝大殿、角殿、禅房等。廟南建有池,廟北鑿有井,池曰“神農池”,井曰“神農井”。從古至今,每年農歷七月初五要舉辦廟會,祭祀炎帝,弘揚文明,傳頌祖德。

四月八 炎帝活炎帝陵乃炎黃子孫尋根祭祖之聖地

炎帝為民獻身,德配“三皇”,天下共尊,子孫齊仰。
始祖炎帝獻身後,薨葬莊裡村。村中炎帝陵,俗稱“皇墳”。北宋《太平寰宇記》說:“羊頭山東南相傳為炎帝陵,石尚存。”石,乃指壘於陵墓四周的石欄,北宋初年“尚存”,可見陵墓由來已久。內有“炎帝陵”石碑一通,為明萬歷三十九年(1611年)所立,距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是全國最早有明確記載炎帝陵的碑記石刻。在“炎帝陵”碑的地下,有一條直通墓穴的通道,供守墓人和祭祀的官員為陵墓內的萬年燈添油,使萬年燈常年不熄。炎帝陵旁宋代以前就建有一座五谷廟,每年農歷四月初八都要舉辦祭祀炎帝的廟會,各級官員和周圍百姓都要來參加祭奠活動。高平民間有“四月八,神農活,炎黃子孫都記著,咱們種地全靠他”之說,傳頌著人文始祖神農炎帝為開啟中華文明做出的無與倫比的貢獻。

中華農耕文化追本溯源,首尊炎帝農皇。播五谷、制耒耜、教稼穑、嘗百草、療疾傷、創集市、治麻布等均為首創,是開天辟地敢為人先的壯舉。在人類的奮斗歷程中,以始祖炎帝的首創精神作為開端和源頭,使中華民族培育形成了一系列彰顯文明進步,反映開拓進取、自強不息,自我犧牲、勇於奉獻,體現時代要求、凝聚各方力量的民族精神。始祖炎帝的創造精神,奉獻精神是支撐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強大動力。
高平是神農炎帝創業之地、獻身之地、陵寢之地。今天,全球華人前來尋根祭祖,就是傳承炎帝精神,弘揚炎帝文化,就是用炎帝精神激勵炎黃子孫開拓創新,矢志圖強。

(來源:微信公眾號”高平微商聯盟“)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