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園林 >> 陽羨時壺烹綠雪

陽羨時壺烹綠雪

日期:2016/12/14 19:13:23      編輯:古建園林

中國是茶的故鄉,是茶文化之源。茶起源於藥用,據說“發乎神農”之時。《神農本草經》載:“神農嘗百草之滋味……日遇七十毒,得茶而解。”三國神醫華佗也說“苦茶久食益思意”。唐陳芷器《本草拾遺》稱茶為萬病之藥。茶有安神、破悶、堅齒、醒酒、清熱、減肥、祛風、明目、治頭痛、利便、療瘡、解疲、止渴等養生功能,茶成為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開門七件事”之一。蘇轼“何須魏帝一丸藥,且盡盧仝七鰕茶” 蘇轼《東坡集續集二六月六日……晚谒損之戲留一絕詩》 的詩句成為茶葉店的門聯。

茶很早就超越了實用功利向精神性過渡。魏晉南北朝時期,茶與宗教結緣,成為佛、道打坐、內省的飲品。陶弘景《雜錄》說:“苦茶輕身換骨,昔丹丘子、黃山君服之。”丹丘子、黃山君都是傳說中的神仙,他們的羽化成仙與飲茶有關。唐盧仝著名的《走筆謝孟谏議新茶詩》中說:“一鰕喉吻潤,兩鰕破孤悶,三鰕搜枯腸,唯有文字五千卷。四鰕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五鰕肌骨清。六鰕通仙靈。七鰕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蓬萊山在何處?玉川子乘此清風欲歸去……” 盧仝《玉川子集二》 他在新茶縷縷的清香中陶醉,感受到飄飄欲仙的惬意。茶傳至日本,後來發展為“茶禅一味”的“茶道”。

中國許多名茶都產於靈山妙峰,承甘露之芳澤,蘊天地之精氣,秉自然之清靈。名山寺院出名茶,蘇州碧螺春原名“水月茶”,產於洞庭水月院;虎丘產上等貢茶,色白如月邊雲,因名“白雲茶”。連著名的紫砂陶壺也創制於明代宜興金沙寺老僧之手。因此,茶了無塵俗氣,純潔淡泊。《詩經?鄭風?出其東門》中“有女如荼”,“荼”即茶,用茶來形容清純可愛的女子,茶成為芳菲雅潔的象征。

茶自然與修身養性有了關聯。東晉吳興太守陸納以茶水果品招待將軍謝安,“以茶養廉”,以對抗奢侈時風。被譽為“茶神”、“茶聖”的唐陸羽,在中國第一部茶學專著《茶經》中,明確提出飲茶人要“精行儉德”,唐末劉貞亮進一步提出茶房“十德”。明代的徐渭將茶品與人品並論,認為上品煮茶法要傳給“高流隱逸、有煙霞泉石磊塊於胸次間者”。陳繼儒《茶董小敘》稱“茶也德素”、“茶類隱”,隱囊紗帽,翕然林澗,摘露芽,煮雲腴,可一洗百年之塵胃。

茶被稱為“清友”,與竹子並重,成為士大夫品格的象征。所謂“竹裡延清友,迎風坐夕陽”(唐姚合《品茗詩》),“竹間煙起喚茶來”,清鄭板橋“一盞雨前茶,一方端硯石,一張宣州紙”(《鄭板橋集?補遺》),茶成為是風雅隱士的珍品。飲茶也是文人家庭清雅生活的象征,“竟日何所為,或飲一瓯茗,或吟兩句詩”。宋趙明誠、李清照夫婦,“坐歸來堂,烹茶,指某事在某書卷第幾頁第幾行,以中否決勝否,以飲茶先後。中即舉杯大笑,至茶傾覆懷中,反不得飲而起”(李清照《金石錄後序》)。

“茶引文人思”,每士人相聚,迎賓待客,必以烹茶,舉行茶宴、茶會、茶集,品茗清淡,吟詩聯句,茶詩、茶詞、茶畫,佳作迭出。文徵明《惠山茶會圖》,畫出了古代文人以茶會友的浪漫。鄭板橋向弟弟描述飲茶會友之樂時說:“坐小閣上,烹龍鳳茶,燒夾剪香,令友人吹笛,作《落梅花》一弄,真是人間仙境。”

以茶饋贈,含友愛、敬愛之意。所謂“千裡故人意,此惠勝丹砂”。“坐酌泠泠泉,看煎瑟瑟塵。無由持一碗,寄與愛茶人” 白居易《山泉煎茶有懷》 ,品其“沖澹閒潔,韻高至靜”的茶韻。

文人要求有清、幽、寒、靜、雅、淡之品茗環境,詩僧皎然品茶伴以花香琴韻:“晦夜不生月,琴軒猶為開。牆東隱者在,淇上逸僧來。茗愛傳茶飲,詩看卷素裁。風流高此會,曉景屢徘徊。”茶友是高人逸士,在一起賞花、吟詩、聽琴、品茗。

中國的最早的茶室是陸羽設計的茶亭,占地不越方丈,妙在借景,西北有桂棚,有丹青紫三色桂樹,與小路幽徑相通。顏真卿解囊資助,時值癸年癸月癸日,顏真卿撰書“三癸亭”,詩僧皎然寫賀詩,時稱三絕。唐封演《封氏聞見記》記載了最早的茶室,宋代茶館林立,並進一步將茶與歌舞、調琴、棋弈、繪畫、書法等諸多藝術結合起來,成為綜合性的文化體系。明清時代蘇州山塘臨街枕河之處,茶坊林立,景色可人,正如小普陀寺前的茶亭柱聯所描寫的:“皎月當空聊憩息,清風徐拂足淹留。”“陽羨時壺烹綠雪,松江眉餅炙雞油,花草滿街頭”(清沈朝初《憶江南》)。許多茶廳內還有書場,可以一面品著虎丘“白雲茶”,一面聽著評彈,獲得物質和精神的雙重享受。飲茶講究水質,唐茶神陸羽品定蘇州虎丘的泉水,覺其水味甘冽質厚,為天下第三,所以“第三泉”至今猶存。

明代文人每每於書齋外設“側室”以作“茶寮”,或稱之為“專室”式“茶寮”。明清時期,環境優雅的園林中普遍設有茶樓。“盧仝茶詩唱千年”,盧仝常常汲取井泉煎茶,“玉川”是井的名字,在中國的河南濟源縣泷水北,因自號“玉川子”,日本茶庭中有一種“玉川庭”,全用這一故實。“玉川庭”外庭園中有神潛石、玉川桌、靈報石,室內有低矮的茶桌,有的還掛有中國“茶聖”陸羽和盧仝的肖像。

今天,蘇州各園林都辟有茶室,網師園的“露華館”、耦園的“雙照樓”、藝圃的“延光閣”、獅子林的“暗香疏影樓”等,人們品香茶,賞名花,聽雅調,與友人聚談契闊,美不勝收。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相關文章
    没有相关古代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