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園林 >> 園林說欄

園林說欄

日期:2016/12/14 19:13:09      編輯:古建園林

“晚來更帶龍池雨,半拂欄干半拂樓”(唐.溫庭筠),欄桿在古人的詠歎詩詞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憑欄遠眺,望斷天涯,寄托自己的感情,在中國古典詩句中俯拾皆是。各種各樣花式繁多、做工精致的欄桿,以及它的特有文化韻味,構成了園林中一道美麗的景觀。

欄桿是具有標志及圍護雙重功能的裝修構件,“石欄最古……木欄為雅”(文震亨《長物志》)。目前在蘇州園林中,除室外露天平台及石橋梁的欄桿使用石料外,一般建築的欄桿都是木結構的,也有一部分是磚細結構的。在色彩上,與建築本身的門窗、梁柱保持同一種色調,磚細的欄桿更是有自己的黛青本色,樸素大方,基本沒有北方風格或皇家色彩的大紅“朱欄”。所以說,“古”和“雅”是蘇州園林中欄桿的基本特色。

欄桿大致可分為高、矮兩種,前者統稱為欄桿,後者習慣上稱作半欄或矮欄。木結構的高欄一般有三道橫檔,一、二道橫檔之間距離較短,稱夾堂,鑲有花雕,二、三道橫檔上下距離較大,稱總宕,也叫芯子,有各種圖案。

安裝位置在廳堂類建築廊柱部位的欄桿,室內地坪與天井大多相差在三步台階高度(約45厘米),欄桿功能以護持行人,表示建築內室內外界限,並起到裝飾兩柱間的作用,高度一般在90到110厘米左右。如獅子林燕譽堂前東西兩側的欄桿,就是典型的一例。網師園殿春簃室內外地坪高度雖然差別不大,但堂前兩側的欄桿也是采取了這種形式。類似的還有耦園城曲草堂、獅子林臥雲室。而安置樓層上的欄桿,則以圍護和觀景功能為主,如退思園跑馬樓,就是以一圈欄桿組成了外圍廊。

當欄桿捺檻面要裝地坪窗時,則欄桿的功能上增加了對室內護圍、擋風雨的內容,因此在欄桿的內側(或外側)增設雨遮板,以利於窗扇共同作用。留園揖峰軒和西樓上層都是這種形式。拙政園卅六鴛鴦館北側在欄桿外裝落地長窗,欄桿內側有可以脫卸的雨遮板,也是由其變化而來。

當欄桿安裝在敞開式走廊時,因走廊與室內外地坪高差一般僅在15厘米以內,欄桿的圍護功能要求不高,往往把欄桿做成半欄,既使廊體顯得充實、多姿,又便於游人倚坐小憩。網師園小山叢桂軒、蹈和館到樵風徑,直至月到風來亭一帶的走廊,都用磚細做成半欄,與網師園本身小巧玲珑、雅秀精致的藝術風格十分和諧。滄浪亭西北部及復廊一帶的磚細短欄,顯示出滄浪亭的蒼古山林之氣。再如拙政園西部水廊低貼水面的釣台兩側,也用磚細半攔裝飾,小巧玲珑,為水廊增色不少。

欄桿芯子式樣較多,計成在《園冶》中列舉了100種圖案式樣。現在常見的為萬字、筆管式等,既美觀大方,堅實牢固,制作起來又比較方便。

欄桿的安裝為兩端以抱柱形式與柱連結,一端做成榫,另一端以木插銷固定,欄桿的頂部以捺檻壓牢,一旦需要,整個欄桿都能拆卸。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