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魯史古建築的活化石
日期:2016/12/14 17:55:44   編輯:古建園林 魯史,這個不大的古鎮,卻因它獨特的建築和歷史文化成為雲南的一張名片,被人們譽為古建築的活化石。
該鎮隸屬於滇西鳳慶縣,鎮內居住著漢、彝、苗、白等民族。據《魯史鎮志》記載,古鎮距今已有700多年歷史了。自建鎮以來,這裡的人民和睦共處,攜手創造了光輝燦爛的地域文化,特別是它的民居建築群“三街七巷一廣場”,就像一顆璀璨的明珠,熠熠閃耀在祖國的南疆。
“三街”即:樓梯街、上平街、下平街。“七巷”即:十字巷、董家巷、黃家巷、曾家巷、楊家巷、魁閣巷、駱家巷。“一廣場”即:四方街廣場。整體布局以四方街廣場為中軸線,坐南朝北。
這些民居建築均為磚木、土木結構,時間最短的也在100年以上,最長的已有300多年歷史。群落中既有印狀的四合院,也有一正兩廂一照壁式的三合院。屋頂之上多為魚鱗一般的青瓦,瓦間一律用青白色的石灰漿粘連,屋脊兩頭上翹,遠遠望去,猶如一只只展翅欲飛的大雁。牆體多為泥土堆起,但都粉刷得漂漂亮亮,或用紅泥,或用石灰,一切都根據房屋主人的審美口味和喜好。臨街的一面更加格外用心,還要請人畫上大幅的山水、花鳥、荷韻、松濤等等,再賦上一兩首風雅、得體的詩,主人的格調、品位自然就上去了。至於露出的梁、柱、椽,就等於人的臉面,對於愛美的當地人來說哪能等閒視之呢?椽頭上,大都是好看的蓮花紋。梁柱則飾金龍、彩鳳。門窗可發揮的空間更大,或雕麒麟、喜鵲,或刻梅、蘭、竹、菊。而照壁則相當於人的眼睛,它是主人身份、地位、財富、志趣、學識等內容的反映和外化,沒有任何一家可以馬虎從事的。
無論是“四合五天井”,還是“三坊一照壁”的格局,都體現封閉、獨立的特點,對外都只有一個街門,門一關就自成天地。院內,植樹栽花,掘池養魚,禮義人倫,春夏秋冬。魯史古建築是典型的漢文化元素和濃郁的大理白族地區及江浙一帶風格相融合的中國式建築。
街巷均用毛石、卵石鋪嵌,中間是一塊接一塊的青石板,讓一分兩半的街道顯得很有美感。最富有特色的是樓梯街,它除了像樓梯那樣一級一級地往上攀升之外,每塊厚厚的青石板上都有深深的馬蹄印痕。這就是歷史的痕跡,是700多年來數不清的騾馬行走在這條街上留下的沉重,也是最為真實的記錄。
除了這些具有重大歷史文物價值的民居外,還有古戲台、古水井、古樹、古廟、古驿道等特色建築,其深厚的歷史積澱、文化內涵和別具一格的建築特色,給這裡的一切更增添了無窮的魅力。
魯史,歷史在這裡駐足、未來在這裡閃光。這塊奇特的古建“化石”,注定會吸引成千上萬的目光在這裡聚焦。
推薦閱讀:
讓老外都失魂的中國四座頂級小城
項羽首開故意破壞前朝宮殿惡習?
700歲玉河重現“水穿街巷”歷史景觀
鄱陽湖區將修建水鄉特色民俗古建築一條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