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手游廊,中國傳統建築中走廊的一種常用形式·多見於四合院中,與垂花門相銜接·
抄手游廊,連接和包抄垂花門、廂房和正房,雨雪天可方便行走。
抄手游廊的名字是根據游廊線路的形狀而得名的. 一般抄手游廊是進門後先向兩側,再向前延伸,到下一個門之前又從兩側回到中間.
在院落中,抄手游廊都是沿著院落的外緣而布置的,形似人抄手(將兩手交叉握在一起)時,胳膊和手形成的環的形狀,所以叫抄手游廊.
抄手游廊是開敞式附屬建築,既可供人行走,又可供人休憩小坐,觀賞院內景致.
江南的蘇州留園的游廊設計得奇趣迭起,獨步於江南園林中。 園林崗於闾外的留園路上,比較喧嘩嘈雜,為了使園林山水景區離市街日些,就將主要景區均靠後布置。而造園家突發巧思奇想,利用一段曲廊來作為園中的游覽的先導,強化了園林的美。
游人從大門人,經過一小廳,便是一個天井,然後就進入個窄小的廊子,廊壁無窗,光線晦暗,隨良廊曲數次,又到了一處小庭院,庭壁種一棵紫籐,下置少許山石,是示意性的點題。然後又進入另一條曲廊迂回曲折三奴才達到園林的第一景即「占水』。
這裡,一邊透過牆上的漏窗可以隱約看到園中山池風景,一邊石筍新竹掩映下的古樹下,幽靜然後,西轉至綠蔭小軒,開朗的山池景色才一覽無遺地攝入眼底。留園進門曲廊的構思,就是用反襯對明先暗,從而在新的基礎上達到矛盾的統一,以曲廊的暗、塞、幽反襯了園景的明快、開敞,對比效果非常強烈,給游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留園進門曲廊的構思,就是用反襯對明先暗,從而在新的基礎上達到矛盾的統一,以曲廊的暗、塞、幽反襯了園景的明快、開敞,對比效果非常強烈,給游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來源:微信號古建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