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園林 >> 湖南初醒的乾州古城

湖南初醒的乾州古城

日期:2016/12/14 17:52:58      編輯:古建園林

湖南初醒的乾州古城

夜晚的古城門

湖南初醒的乾州古城

生機勃勃的古城渡口

湖南初醒的乾州古城

羅榮光故居裡的情景表演

湖南初醒的乾州古城

文廟裡的祭祀場景

湖南初醒的乾州古城

土家織錦

    一座“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南城門,一口碧綠清澈的安瀾井,讓乾州古城內的百姓安逸了近500年。改名換姓59年(1953年,“乾州”改稱“吉首”),她一直隱世沉睡。

    現在她醒了。她用清清的萬溶江水梳洗一新,帶著湘西厚重的歷史文化和濃郁的民族風情向你款款走來——遇見她時是初夏的傍晚,她靜靜地站在暖橘色的夕陽下,不施粉黛,就已儀態萬千。她有些羞澀,近處的鳳凰,已光彩奪目多年。

    “乾州的城、鳳凰的兵”,實際上,正是她在金戈鐵馬、烽火四起的明清時期,與鳳凰古城一起苦苦支撐著“南方長城”。

    萬溶江、天星河自西向東奔流,把四面環山的盆地劃為平行的三塊陸地,恰似《易經》中的乾卦,而兩河之間陸地為洲,“乾州”的名字就是這樣來的。雖然衣著樸素,但走近她你會發現,歲月的淘洗並未讓她的光彩黯淡分毫。

    古城的入口北城門(拱極門),用青石、糯米、石灰砌築而成,高達22米,寬40.2米,氣勢恢宏。“青石四角修方正,糯米石灰用秤稱。碼口搭接線縫好,千秋永固乾州城”。“居楚西南,界連黔蜀”、“兵戎征伐,無世無之”,既然無法改變作為兵家爭奪之地的命運,那麼就為城穿上堅不可摧的盔甲。

    穿過高大的門樓,正中就是乾城街。從前這裡水運發達、商賈雲集,城內百姓家家有自己的生意。青石板路上印痕點點,一個坑洞,一個凹槽,都可以映照出當日熙熙攘攘、車水馬龍的鬧市繁華。

    城中最令人羨慕的,是一戶姓胡的人家。不因為官高幾許,財產萬千,而是他們擁有一大片古意悠悠的荷塘——胡家塘。說是一大片,其實是被一座迷你斷橋似的清風橋和一株楊柳隔開一大一小兩個荷塘。大塘裡荷葉抖擻,小塘裡更多的是一圈圈的睡蓮。胡姓大商賈舊宅、莊氏家族為紀念任過漆園吏的先祖莊子修的望重漆園、莊仲熙為繼承父親愛蘭之意建的繼蘭樓、著名金石書法家楊味蔬先生故居……明清時代的古建築團團簇簇圍繞著荷塘,仿佛形成了另一個封閉的古代空間。進入這空間,讓人一身輕松。

    楊柳旁就是安瀾井。井口小小的、圓圓的,實在不起眼,可小井卻能安撫亂世狂瀾中的民心。城內的老人無法忘記,1925年,川軍司令熊克武率兵十萬圍攻乾州古城,當時城內守軍和居民不足五百余人。川軍挖地道,用棺材裝火藥轟炸城牆,都不能破城,最後敗走。就是這安瀾井水,讓城內守軍和居民度過了萬分艱難的一個月。

    歲月變遷,井水始終波瀾不驚,青玉般的水中,兩對黑、紅金魚自由游弋。觀過這自在美景的還有著名歷史學家、社會活動家翦伯贊、中國畫馬“四傑”之一、人稱“北徐(徐悲鴻)南張”的張一尊、現代著名作家張天翼、賀龍之女賀捷生將軍,他們寄居過的寓所就在城中。前國務院總理朱镕基的夫人勞安也在這裡度過了她的學生時代。抗戰期間,國立八中初中部遷徙到古城中的文廟裡,文廟的歐式窗戶就是那時改的。

    一波碧水,蕩漾古城柔情;一座城牆,堅守湘西兒女的剛毅不屈。古城居民能安享歲月靜好的秘密,在南城門。高大陡直的寬闊城牆,直立在萬溶江北岸,城牆後才是城門。主城樓兩側各有一座耳樓,向東西各開了一扇小門。清末號稱“三千煙戶,八百兵房”的乾州是軍事要地,三門的巧妙設計,日常方便百姓挑水洗滌,與對岸往來;戰時小門緊閉,敵軍無法大量攻入。當年,桐油、青麻、牛皮、鹼水和五倍子等湘西特產從這裡順水而下,軍糧、花紗、食鹽、煤油、鐵釘、鍋罐和一些日用百貨從這裡輸入城中。

    喧囂止於夜晚,只有汩汩的水聲為乾州古城唱著搖籃曲。夜裡的古城安寧沉靜,點點霓虹裝飾著南城門和江上的跳巖水壩、三王閣風雨橋、吊橋。

    這幾天多雨,萬溶江水漲了不少,更顯湍急。一個高瘦的男孩,小心翼翼地背著女友,踏著水壩上整齊的麻石條渡江。抗戰時期,為了防備日軍空襲,方便老百姓過河,江南岸碾坊的老板田碑林拿出全部家產修建了水壩。老百姓為了紀念他,把曾經的碾坊改造成了茶館。品一杯溫熱的茶,凝望甜蜜酣睡的古城,仿佛能觸碰到田碑林大愛無言的靈魂。

推薦閱讀:

鎮遠古鎮

國內最原始古村落的原生態美

廣東最文藝最詩意的梅花村

常州地區的古鎮老街

湖南初醒的乾州古城

古意悠悠的胡家塘

湖南初醒的乾州古城

萬溶江上的風雨橋

湖南初醒的乾州古城

放學歸來的古城少年

湖南初醒的乾州古城

橋上看古城

    而甘於奉獻的何止田碑林呢?

    “人在大沽在,地失血祭天!”當這樣的吶喊從羅榮光故居發出,慘痛悲壯的歷史仿佛就在眼前。駐守大沽炮台30年的羅榮光,官至天津總兵,他修復、創新大沽防御體系,使其享有“天下第一海防”美譽。八國聯軍進犯之時,67歲的他已升為新疆提督,大可一走了之。可這位血性的湘西漢子,誓死保衛大沽炮台,最後以身殉國。

    這座兩井三進的磚木結構小屋,再也等不到主人歸來。再沒有人關門時撞擊招財又避邪的銅錢門擋,沒人在第一進的店鋪裡迎來送往,沒人把頂戴花翎放在洗臉架的八字胡帽架上,沒人安臥三滴水床入眠……

    同樣思念故主的小屋不止一座,城東正街與下河街交匯處,“宮少保第”的牌匾宣告著,這裡也住了一位令國人驕傲的湘西男兒——晚清湘軍水師統帥、陝甘總督楊岳斌(楊載福)。三進一園的屋子,占地面積約1000多平方米。楊岳斌不在前堂、中堂,也不在他和父母居住的後堂。他矯健的身姿在演武場裡飛揚,從小練就一身本事,他才能從法國人手中收復台灣,迫使法國人簽定了無條件退出條約,大長中國人的志氣。

    是他們的奮勇拼搏換來了今日的幸福,不然,我們如何能安心在這“城內十裡古街、城中十裡河道、城外十裡邊牆”的古城漫步?夜深了,街燈把影子拉得老長,游人與古城像一對不捨的戀人。那就約定明早再見吧!

    雞鳴喚醒了古城的晨。少女站在胡家塘的荷塘前梳頭發,做蒿草粑的阿姨剛剛揉好幾十個嫩綠的面團,准備摻上黃豆芝麻紅糖餡,或者梅干菜肉末餡。女人在跳巖水壩邊洗衣服,男人悠悠地拽著魚竿。一群背著書包的孩子,不知從哪些青石板巷中冒出來,歡笑著跑向美食飄香的早餐攤。哪裡有比這更惬意的早晨呢?

    鏈接:夜荷塘,情“渡”幾許

    看到一片荷塘和彎彎石拱橋,很容易想起白娘子與許仙斷橋相會的橋段,生出幾絲浪漫的情愫。初見胡家塘就有這樣的感覺。偏偏荷塘邊有一個小清吧,名字叫渡。《新白娘子傳奇》的片尾曲恰好叫《渡情》,“有緣千裡來相會,無緣對面手難牽”。

    夜裡的荷塘古屋,更見風韻。月光灑下,蛙聲、蟲鳴有節奏地對唱。一個干淨的男聲,伴著吉他清新的旋律從渡的二樓窗口飄出。木制雕花小窗裡,透出暖暖的光。

    大胡子小辮子老板、照片牆,各種小文藝、小清新、小復古的物件。清吧裡客人很少,抱著吉他的男孩卻唱得悠然自得。我有吉他,我有麥克風,我有自己的演唱會。你要加入?當然歡迎!小調輕吟中,什麼東西悄然入心。

    不過請在晚11點前離場,古城的居民給了你真實的夢境,你也應當回報他們寧靜的夜晚。

    周邊景點:矮寨觀奇

    “百年路橋奇觀,千年苗寨風情,萬年峽谷風光。”距湘西吉首市區約20公裡,震撼世界的矮寨奇觀,總面積108平方公裡,由峒河、矮寨、德夯、小龍洞四個區域組成,包括奇橋、奇路、奇谷、奇台、奇瀑、奇俗,被稱為“天地奇觀”。

    6.2公裡長的矮寨公路,經過德夯大峽谷,修築在水平距離不及100米,垂直落差達440米,坡度為70-90度的單一坡面上,是湘川公路最為險峻的一段。

    主跨1176米的矮寨特大懸索橋,在矮寨鎮上空355米處跨越險峻的德夯大峽谷。雲山霧罩,遠遠看去,紅色的橋身仿佛赤龍凌空。走上橋身兩側的游客觀光通道,則是大氣非凡的另一番體驗。

    “天下鼓鄉”德夯苗寨,隱藏在德夯大峽谷的深處。聽全國落差最大的流沙瀑布流水叮咚,嘗美味的桃花魚,看身著紅裝的苗族婦女洗衣、浣紗、唱歌,讓旅程充滿奇趣。

推薦閱讀:

鎮遠古鎮

國內最原始古村落的原生態美

廣東最文藝最詩意的梅花村

常州地區的古鎮老街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