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按照我市五大功能區域劃分,長壽區被納入“城市發展新區”,該區域的發展目標之一就是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山水田園城市集群。長壽區的這一目標如何實現?由誰擔綱?坐擁266平方公裡的長壽湖景區責任重大。
近年來,長壽湖風景名勝區管委會在景區的建設和發展中,充分發揮市場的決定性作用,科學地將生態文明建設與文化產業發展有機融合,以建設旅游新城、打造國家級旅游度假區為目標,走出了一條“旅游興城”的發展路徑。緊扣這一路徑,長壽湖風景名勝區管委會在保護和利用好自然資源的同時,努力將資源優勢和區位優勢轉化為推動地方經濟發展的源動力,著力為長壽區建設“雙百城市”和“城市發展新區”提供重要支撐。

高速高鐵直通景區構建主城半小時旅游區
“長壽湖的風景太美了,火車也要剎一腳。”長壽湖居民看似玩笑的一句話,實則反映出了政府對長壽湖旅游產業發展的重視程度。居民口中的火車便是正在建設中的渝萬城際高速鐵路。這條連接主城到萬州的高速鐵路線起於重慶北站,途經渝北復盛、長壽、長壽湖、墊江、梁平,最後抵達萬州。不難看出,長壽區在我市的這條經濟大動脈的7個節點上占據了2個席位。

為什麼長壽湖景區會擁有其專屬的高鐵站點?長壽湖作為長江三峽旅游的第一站,是我市重要的旅游資源。渝萬城際高鐵建成後,將與成渝、成綿樂客運專線等一起,共同構成川渝地區間快速便捷的旅游通道,縮短長江三峽旅游區與青城山、九寨溝等著名旅游景點的時空距離,為川渝大旅游圈的建設和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就重慶主城而言,渝萬高鐵長壽湖站的建設將徹底顛覆長壽湖到主城的時空概念。按渝萬高鐵的初步設計時速250公裡計算,重慶北站到長壽湖的行駛時間在12分鐘左右,加之與重慶軌道交通3號線的無縫銜接,使主城各區居民均可真正實現半小時通達長壽湖。
“渝萬城際高鐵的建成將為長壽湖的發展帶來深刻變革。我們將按區委、區政府的要求,把長壽湖景區打造成為主城半小時旅游區。”長壽湖景區管委會副主任陳渝對長壽湖景區的未來發展充滿信心。
據了解,目前渝萬高鐵長壽湖站已經開工建設,預計最快將於2015年底建成通車。
除了即將建成的高速鐵路外,長壽湖景區現已形成了較為成熟的公路網絡,高速公路已於2010年實現了直達景區,現在從主城出發,經滬渝高速,1小時以內即可抵達這座面積10倍於西湖的西南最大人工湖。長壽區旅游局局長、長壽湖風景名勝區管委會副主任張勇介紹,“像長壽湖這樣面積如此之大的湖泊型風景區,可以高速公路直接通達的,在全國也屈指可數。”
自2003年以來,長壽區委、區政府陸續投入資金,不斷建設和完善長壽湖景區的基礎設施和服務配套。目前,長壽湖場鎮及西岸道路、市政管網、排污管網等基礎設施已經全面完成改造升級,為後續旅游及相關產業開發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時旅游浮動碼頭、游客接待中心、湖濱公園、美食一條街等旅游設施相繼完工,為景區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硬件條件。
張勇說,“長壽湖將與長壽古鎮、菩提山、三洞溝等區內其它知名景區、景點形成相互帶動、互促共贏的組團效應,從而推動全區旅游產業的發展。”預計2014年,長壽區旅游業產值將達到31億元,其中長壽湖將實現旅游綜合收入10億元,成為長壽經濟發展新的增長極。
科學規劃合理開發建設國家級旅游度假區
長壽湖水域面積65.5平方公裡,203個大小島嶼星羅棋布,是我市重要的水源保護地。因此,長壽湖景區在開發和建設的同時,對加強生態環境的保護有著更高的要求。
如何實現景區開發與環境保護協調統一?怎樣讓旅游產業推動城鄉統籌發展?長壽湖風景名勝區管委會以科學規劃為突破口,邀請四川師范大學旅游與城鄉規劃研究院特別編制了《重慶市長壽湖旅游區總體規劃》(2013-2025年)
市旅游局相關專家坦言,“長壽湖旅游區的規劃設計已經走在了全市的前列,也達到了全國較高水平。該《規劃》的出台將有效地加強長壽湖旅游區管理的科學性和連續性,使統籌資源保護和旅游發展的關系更加明確,將增強旅游區項目的可參與性,為長壽湖旅游區的提檔升級提供支持。”
按照山脊線內266平方公裡建設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山脊線外25平方公裡開發為景區配套的旅游度假區的總體要求,在科學規劃的引領下,長壽湖以“一線、三心、六片區”構建長壽湖旅游新城的發展思路逐漸清晰。
“一線”是長壽湖風景名勝區管委會按“生態為本、保護優先”的原則,依托長壽湖由南到北的黃金水岸線確立長壽湖旅游開發軸線,圍繞生態養生度假和親水娛樂休閒兩大功能,著力打造長壽湖的旅游示范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