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靈石靜升鎮
日期:2016/12/14 17:42:36   編輯:古建園林 簡介
靜升鎮,位於山西省靈石縣城東北12公裡處,地處晉中盆地邊緣風景秀美的綿山腳下,具有靈石“小江南”的美稱。
全鎮面積57平方公裡,共有16個村委、25個自然村,人口2萬余人,靜升鎮傳統文化底蘊深厚,人文景觀豐富多彩,有“華夏民居第一宅”——王家大院,馳名海外的元代古剎——資壽寺;又處在祁臨高速路靈石出口處,地理位置優越,交通通訊便利,是全國重點小城鎮之一;2003年被國家建設部和文物局命名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靜升鎮有輪窯磚廠8個,年產量可達一億塊,在靈石建材市場獨占鳌頭。以王家大院為龍頭的旅游業帶動了全鎮第三產業的蓬勃發展,全鎮農村經濟收入5.2億元,人均收入2662元。
推薦閱讀:
天津歷史文化名城之三
澄邁羅驿千年古村的歷史遺存
麗江:文物古跡保護的眼睛
赫圖阿拉老城遺址的古建築
鄉鎮歷史
據有關史料記載,遠在新石器時代,古鎮靜升就有人類繁衍生息,商代則是“內”部落生產勞動、安居樂業的地方。春秋時,因介子推之故,與靜升相連的綿山被封為介山,靜升也曾名為“旌善村”。隋開皇又改為“靈瑞鄉”。
唐貞觀以來,靈瑞鄉日臻興旺,直至元皇慶年間仍以靈瑞鄉稱之。到清康乾盛世,農商發達,經濟繁榮,民間修廟宇,建民居,大興土木,靜升鎮經歷了第一次大規模的發展時期,被譽為“晉中第一鎮”。“靈石古村山水間,四合坊巷禮為先,樓台塾館凝文氣,儒雅興衰二百年。”今留於靜升鎮的主體古建築群——王家大院,先後經歷了清朝康熙、雍正、乾隆、嘉慶幾個時期的修建,建築總面積達到15萬平方米。靈石縣歷史上“四大家族”之一的靜升王家,為太原王氏後裔,元仁宗皇慶年間由靈石溝營村遷到靜升。王氏望族以商賈起家,貨殖燕齊,後加官晉爵,步入官場,成為當地工商大地主兼官僚士紳。王家修建住宅不惜工本,相當豪華奢侈。清康熙年間,在靜升村老街首建“擁翠”、“鎖瑞”兩條巷王氏住宅區;乾隆年間建鐘靈巷;雍正年間建崇寧堡;嘉慶年間又興修了紅門堡、拱極堡、東南堡(又稱和義堡)王氏住宅區等。
目前,以“中國民居藝術館”開放的高家崖建築群,建於嘉慶元年(公元1796年)至嘉慶十六年(公元1811年),有院落26座,房屋218間,面積11728平方米。以“王氏博物館”開放的紅門堡建築群,建於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至乾隆五十八年(公元1793年),有院落28座,呈“王”字型布局,房屋540間,面積達19800平方米。高家崖、紅門堡兩組建築群東西對峙,一橋相連,皆為黃土高坡上的城堡式建築。
站在高家崖的門樓觀景,高家崖建築群繼承了我國西周時即已形成的前堂後室的庭院風格;紅門堡建築群順應地理條件,一部分應變為前園後屋的總體設計。王家大院順山而建的混合型四合院,有一種意想不到的效果,那就是當你站在每一院的高台上遠眺時,都會有天地寬闊,心曠神怡之感。依山建勢,梯度推進,靜升鎮的建築是黃土坡上的奇跡,遠遠望去,屋捨院落高低起伏,有序排列,堡牆環繞,院門緊閉,俨然一座壁壘森嚴的中世紀城堡。(圖片來源:塞上風論壇-陸軍上尉)
推薦閱讀:
天津歷史文化名城之三
澄邁羅驿千年古村的歷史遺存
麗江:文物古跡保護的眼睛
赫圖阿拉老城遺址的古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