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逢簡古村
位於廣東順德杏壇鎮的逢簡古村,四面環水,古風猶存,是典型的小橋流水人家,猶如是素淨清純的美女,讓人不敢亵渎。
逢簡古村比較安靜,走到這裡,你會覺得心情涼爽,以水道為界的逢簡,其河流呈“井”字形,自南往北流過古村,匯入西江支流,把村落切割成若干小沙島。村裡的河岸兩旁,古榕、焦琳、石榴等林木一字排開,河道步道一側由居民、宗祠等鄉土建築組成的聚落群體。溯河而上,周邊桑基魚塘,一派水鄉風光。
逢簡是典型的嶺南水鄉,建於不同年代的橋,形態風格自然也迥然不同。其中最有名的是明遠橋、巨濟橋、金鳌橋。明遠橋是中國現存文獻記錄中最早的三孔石橋之一,始建於南宋寶慶年間,橋拱成縱聯砌置法,紅色砂巖結構。全長25.1米,頂寬4.6米。橋欄石板刻有各種圖案,橋兩邊柱頭雕有石獅子,為了方便馬車通行,橋面的石級砌成坡形。
巨濟橋亦建於南宋寶慶年間,雕花石欄精美秀氣。最值得一看的應是村口那座紅色的單孔石拱古橋-金鳌橋,金鳌橋始建於清康熙年間,可謂短小別致,整個橋身是用紅色石料砌成,傳說該橋是據康熙授意“爾亦可返鄉建一橋”,故取禁宮內御花園水池中的“金鳌玉蝀”之名。
逢簡歷史悠久,人傑地靈,小小村落出了不少進士、舉人,曾有一家出了八個秀才,三個翰林。同時,逢簡人也不忘回家鄉蓋祖屋。修橋、建祠堂,所以,古祠也就成了具有逢簡特色的一大景觀。
逢簡的古祠堂林林總總,大多數保留著明代的建築風格。劉氏祖祠、梁氏祖祠、李氏祖祠是封建較具規模和影響的祠堂。有村中“第一祠堂”之稱的是有600余年歷史的“劉氏大宗祠”,氣勢不凡,占地面積甚大,依稀可看出它在過去歲月中的輝煌經歷。劉氏祖祠始建於明永樂年間,主建築為三進結構,分為首座、中堂與後座,地勢呈前低後高,寓意代代高和三生萬物之道家思想。首座東西設有鐘、樓及乾、坤二門。梁氏祖祠建於光緒年間,磚、木、石結構猶為精細,灰雕工藝精湛,是逢簡村祠堂保存尚好之冠。這些古祠不論建於哪一個年代,都散發著清新的鄉土氣息。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來逢簡村不能不去瑞昌樓。瑞昌樓是一座百年老樓,除了美味,最吸引人的是它的金牌匾。精美的牌匾金光燦燦,其上雕刻著“中秋月餅”四個蒼勁有力的大字,下面是一副“加官進爵,一品當朝”的對聯。從瑞昌樓出來,走在逢簡窄而悠長的石板路上,依河而建的街衢,臨水而築的民居,尤其是那些殘舊的木門,生銹的鐵環,總讓人以為自己是漫步畫中。一樣的白牆墨頂,一樣的舟影波光,古老樸素的宅院隨處可見,順著高深的屋壁向上望去,小小的天井中陽光在緩緩地移動,似流金般灑在了斑駁的牆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