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廷戲樓
日期:2016/12/15 15:29:44   編輯:古代建築名稱歷史上從先秦時候就有宮廷演劇的活動。各朝都有供統治者聲色之娛的優伶。唐玄宗還設梨園親自參與演劇。但是戲曲表演對於場地的隨意性,使宮廷演劇可以一直停留在漢代廳堂庭院式的狀態。從史料記載來看,漢代以後一直到宋代的宮廷演劇,都是在皇宮現有的宮殿裡舉行,表演場所是宮殿前的庭院。元代開始在宮殿裡興建永久性的戲台,知道的只有厚載門前的一座舞台。舞台在厚載門前,兩側有飛橋把舞台和厚載門相連接,飛橋上設有欄桿,在舞台上演出的人可以沿飛橋從兩側走上厚載門。明代在南京建御勾欄受當時神廟戲樓形制的影響。這座御勾欄搭在繁華的十字街頭,周圍是商業店鋪。它是一木石結構的樓閣式建築,主體為高樓,樓上有雕花窗戶和欄桿,屋頂是飛檐挑角式。在建築的下部有一戲台,台基高3尺,面積宏大,是元代勾欄向清宮戲樓過渡的建築形態。
◆清宮戲樓
清代是戲樓的鼎盛期。清宮戲樓是在傳統戲台的基礎上形成的,吸收了民間的神廟戲樓,又借鑒了當時的戲園建築,根據皇室演出的需要而發展起來的。它對戲曲藝術的成熟發展起了重大的作用。
(一)宮內戲樓
紫禁城漱芳齋戲樓漱芳齋有前後兩座廳堂,中間有穿堂相連,形成工字結構。前面的廳堂,面對一庭院,院子對面建有戲台。台基用磚石砌成,方形,周圍有木頭欄桿,立柱十二根。戲台上有樓,天花板上設天井,可以放井架辘轳等機械設備,供神仙劇使用。台板下有一口大井,1922年梅蘭芳曾在這兒為溥儀演出《游園驚夢》《霸王別姬》。
“風雅存”漱芳齋後廳西室的一座小型戲台,建於乾隆年間。樣式小巧,呈方形亭子式,全部為木制。台基高0.5米,面寬3.9米,進深3.5米頂高2.2米。台西有耳房用作後台。這座戲台是專為皇帝和太後吃飯是演出15分鐘的小戲而設,是戲台中的精品。
寧壽宮倦勤齋室內戲台,戲台全是木制,四角攢尖頂,面寬37米,進深34米,頂高22米。台後留一米寬的過道。對面有一暖閣,設皇帝寶座。在戲台前面又有一座無頂之台,寬23米深3米,圍以欄桿,是演出雜耍的地方。
故宮寧壽宮暢音閣大戲台建於1771年。台基高1.2米,總高20.71米,總面積685.94平方米。樓分三層,從上往下依次是福台、祿台、壽台。壽台是主要表演區,福台和祿台用處不大,只在一些神怪戲中才用。對面閱是樓上下兩層,是皇帝和後妃看戲的地方。東西北三面都用兩層圈樓圍繞,宮女和大臣可以在兩側樓的廊下看戲。
(二)西苑(南海)
純一齋戲台康熙時建,在中南海內,是帝妃看戲之處。設兩層,下層是戲台;上層為樓閣,台頂中央是方形天花板,打開就是“天井”。為其外景。
頤年殿,康熙時建,位於中南海,是皇室宴樂之處。現為頤年堂。
春藕齋戲台在純一齋西側,為乾隆休息之處。戲台凸出水池中,多用來演樂舞小戲。
八音克諧樂亭坐落在中南海嬴台。亭為八角形,有“八音克諧”題匾。
晴欄花韻戲台在北海漪瀾堂東側院內。戲台為殿台式,卷棚歇山頂,背連湖畔之回廊。
(三)行宮、花園戲樓 熱河行宮清音閣大戲台在承德避暑山莊,建於乾隆前期,是當時最大的一座三層戲台。曾在這裡舉行過乾隆70大壽的慶賀演出。它的構造和故宮寧壽宮暢音閣大戲台相似。
《弘歷觀劇圖》乾隆五十四年所畫。
承德浮片玉戲樓建於康熙年間。整個戲樓以十二根明柱支撐,台口四根,兩側各四根;舞台三面有46厘米高的小圍欄。台口上端掛康熙題“浮片雲”匾額。舞台上下門通往五間戲房,對面是觀戲的閱台。
圓明園戲台。圓明園戲台是清宮使用率最高的戲台。著名的有同樂園戲台(也叫“清音閣”)和壽康宮戲台都是三層的大戲台。同樂園戲台形制和故宮寧壽宮暢音閣大致相同。清宮每逢重大儀典及令時佳節,都要在此酬神演戲。鹹豐十年秋,英法聯軍燒毀圓明園,這幾座戲台也被毀了。
頤和園戲樓包括聽鹂館戲樓和德和園戲樓都建於乾隆年間。聽鹂館戲樓和漱芳齋戲樓結構相似。德和園戲樓是三層的大戲樓,與其他大戲樓的形制一樣,面積為14平方米,高21米。慈禧太後常在此聽戲。
《乾隆御題萬壽圖》
《康熙御賞萬壽圖》
南海清音閣原址在中南海,後遷陶然亭公園。樓閣左右以亭、廊相連。
(四)南府戲台清宮設有專司演戲的機構,康熙時稱南府。
它位於南長街南口以西,中南海旁邊,道光年間改為升平署。南府戲台建於乾隆年間,類似於漱芳齋戲樓,但面積較大,可以排演神鬼升天入地內容的戲。它的特殊之處在於它將上場門的上方砌成城牆紋而成城門式,下場門為廟門式,即在門上方建屋宇頂,在上下場門的正中開有一廟門式的雙扇門,其上也建屋宇頂。這一式樣是清代北京常見的戲台布置格式,是對民間真實戲台樣子的模仿。
(五)宮內其他戲台
景祺閣戲台坐落在寧壽宮頤和軒的景祺閣內。景祺閣上下兩層,下層西側為演戲處;無高台,只是用割斷形成台面,平面為凹形,左右設上下場門。後牆以寫實手法繪廊柱及嬰戲,類似西洋布景。左右側正面又有兩小門,掛乾隆御匾。
沈陽故宮戲台在沈陽故宮喜蔭堂內,與喜蔭堂和兩側廂廊構成封閉式庭院格局。戲台為木結構,前後台以刺繡底幕相間。